<p class="ql-block"><b>畫家簡介:</b></p><p class="ql-block"> 陳惠冠先生,1935年5月出生,浙江余姚人。1951年師從宗樂山學習中國畫。1955年開始創(chuàng)作有大量連環(huán)畫、插圖、中國畫。1959年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為創(chuàng)作員。1975年任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連環(huán)畫報》編輯室主任。1985年起任中國連環(huán)畫出版社副總編、副社長、總 編輯、編審。曾任中國現(xiàn)代美術(shù)全集編輯委員會委員、《連環(huán)畫卷》副主編。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版協(xié)連環(huán)畫藝術(shù)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作品有《牛頭山》、《仙人島》等。作品曾在全國連環(huán)畫評獎中獲獎、多種連環(huán)畫以多種文字于世界各國出版發(fā)行?!饵S河飛渡》獲第一屆全國連環(huán)畫評獎三等獎。其作品曾赴意大利、日本等國展覽。中國畫收于《詩情畫意》畫冊出版。撰有若干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出版論文。1992年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獎。今年88歲的陳惠冠先生,是當今擅繪人物的國畫名家、被稱為連環(huán)畫界的“領(lǐng)軍人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2022年4月</b></p><p class="ql-block"><b>陳惠冠連環(huán)畫作品目錄:</b></p><p class="ql-block">1.《勇士谷諾干》陳惠冠,天津美術(shù)出版社1957年出版</p><p class="ql-block">2.《艾木臺克與狐貍》陳惠冠,江西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p><p class="ql-block">3.《女兒國》陳惠冠、宗靜風,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58年出版</p><p class="ql-block">4.《王子和武將》陳惠冠,遼寧畫報出版社1958年出版</p><p class="ql-block">5.《老黃牛告狀》陳惠冠等,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59年出版</p><p class="ql-block">6.《黃三嬝》陳惠冠、宗靜草,<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59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7.《童子奪驢》陳惠冠等,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59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8.《太湖風云記》陳惠冠,天津美術(shù)出版社1959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9.《花姑尋水》陳惠冠,天津美術(shù)出版社1959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0.《穆桂英》陳惠冠,遼寧美術(shù)出版社1959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1.《滿江紅》墨浪、陳惠冠(補畫)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2.《打乾隆》陳惠冠,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0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3.《活著的向秀麗——王自容》陳惠冠、王重義,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0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4.《踏平雙峰山》陳惠冠,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0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5.《梁三霸團》陳惠冠,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0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6.《黃河飛渡》陳惠冠,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2年出版;朝花美術(shù)出版社1964年出版;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72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7.《金田誓師》陳惠冠,天津美術(shù)出版社1962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8.《老剛頭》陳惠冠,河北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2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牛頭山》陳惠冠,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3年出版;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0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紅姑》陳惠冠,河北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3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1.《張五孩智截清兵》陳惠冠,朝花美術(shù)出版社1963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2.《不能忘記的歷史》陳惠冠,朝花美術(shù)出版社1964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3.《林紅和伙伴》費聲福、木人鍇、陳惠冠、童介眉,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4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4.《人歡馬叫》陳惠冠等,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5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25.《焦裕祿》劉繼卣、林鍇、陳惠冠、童介眉、任率英,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p><p class="ql-block">26.《雷鋒》劉繼卣、林鍇、張汝濟、劉永凱、王里、陳惠冠、董洪元、趙隆義、郭庭榮,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p><p class="ql-block">27.《金光大道》(1至5)陳惠冠、關(guān)景宇、劉永凱、郭鑫、劉振槐等,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76年6月出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8.《揭投降派宋江——〈水滸〉故事選編》劉繼卣、劉漢宗、任率英、李世南、陳惠冠、林鍇、于學儉、劉永凱、趙隆義等以及工農(nóng)兵學員,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76年6月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9.《李自成》(第七集)陳惠冠,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0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30.《庚娘》(聊齋故事)陳惠冠,天津美術(shù)出版社1981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31.《酒店里的惡狗》陳惠冠等,河北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1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32.《哪吒鬧東海》陳惠冠,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2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33.《素秋》(聊齋故事)陳惠冠、陳都,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2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34.《瑞云》(聊齋故事)陳惠冠,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2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35.《群英會》陳惠冠,河北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2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36.《高梁河之戰(zhàn)》(宋史之四)陳惠冠、陳都,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3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37.《汴京保衛(wèi)戰(zhàn)》(宋史之十三)陳惠冠、陳都,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3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38.《青娘》陳惠冠,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1983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39.《成吉思汗》陳惠冠,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4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40.《仙人島》陳惠冠,外文出版社1984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41.《魏晉南北文學故事》陳惠冠等,河南美術(shù)出版社1989年出版;河南美術(shù)出版社1991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揚州畫家宗樂山一家的介紹:</p><p class="ql-block"> 宗樂山(宗寅,名樂山,字寅,以字行,揚州人,善人物、花鳥,工書,上海文史館館員)。擅畫花鳥、梅花、人物、山水,尤工畫虎。用筆蒼勁有力,構(gòu)圖清雅。</p><p class="ql-block"> 宗樂山善畫花鳥,后來為上海文史館館員,享年83歲。兒子宗靜風、宗靜云、宗靜草、宗立亮,女兒宗靜霞在家庭的影響下,皆善作畫,真算得上是一門丹青,二子宗靜云是上海工藝雕刻廠工藝美術(shù)師,三子宗靜草在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擔任美編,四子宗立亮是上海工藝美術(shù)廠美術(shù)設計師。女兒宗靜霞與女婿陳惠冠,很小時就隨著大兒子宗靜風在上海學畫,后來夫妻二人調(diào)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工作,陳惠冠擔任中國連環(huán)畫報社美術(shù)總編,全家人都是美術(shù)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陳惠冠老師的處女作是1955年為天津私營中聯(lián)書店時期應邀繪畫的《和反動派斗爭到底》《祝你們一路平安》兩冊連環(huán)畫,署名陳揚波(惠冠)、宗靜風 、宗靜草。這就是與兩位內(nèi)兄內(nèi)弟宗靜風 、宗靜草合作最早出版的連環(huán)畫之一,當時陳惠冠老師剛剛21歲。連環(huán)畫界的宗氏四靜一冠:領(lǐng)袖是陳惠冠老師大舅哥宗靜風 ,其妻子是周靜秋,內(nèi)弟宗靜草,陳老師夫人宗靜霞,一家五位連環(huán)畫家真牛!可惜的是陳惠冠老師兩位內(nèi)兄弟去世都較早。</p><p class="ql-block"> 宗靜風妻子周靜秋耳濡目染,也能描稿作畫。宗靜風的幾個女兒,分別取名白茶、白梅、白荷,雖不習畫,但其名字皆有詩情畫意。宗靜風兒子宗白松,也傳承了父親的筆墨。宗樂山一家真算一門丹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本篇文章補充資料為天津呂明兄提供)</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宗靜草(1928年~1991年),江蘇揚州人,高級畫師,揚州新畫派的代表,江蘇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遠師宋元石濤、八大山人、揚州八怪,近法張大千、張善子。擅畫花鳥、人物、山水。上世紀50年代在上海與唐云、張大壯等著名畫家同時成為上海新國畫研究會會員,宗靜草畫作用筆蒼勁有力,構(gòu)圖清雅,水墨韻彩自成法度。其連環(huán)畫作品有《碰碑》、《于謙之死》《狄青奪征衣》等,宗靜草先生于1991年逝世,享年64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宗靜草連環(huán)畫作品目錄:</b></p><p class="ql-block">1.《黑黑和白白》宗靜草等,江蘇人民出版社1956年出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十五貫》宗靜草等,江西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3.《百花臺》宗靜草等,遼寧畫報出版社1958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4.《蝴蝶杯》宗靜草,江蘇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5.《黃三</span>嬝<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陳惠冠、宗靜草,江蘇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56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6.《碰碎》宗靜草,天津美術(shù)出版社1959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7.《于謙之死》宗靜草,天津美術(shù)出版社1960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8.《狄青奪征衣》宗靜草,天津美術(shù)出版社1960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9.《木蘭陂》宗靜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1962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0.《杜甫》宗靜草等,天津美術(shù)出版社1963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1.《謝瑤環(huán)》宗靜草等,遼寧美術(shù)出版社1964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2.《膽劍篇》宗靜草,江蘇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3.《晴雯》宗靜草,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4.《穆桂英》宗靜草,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5.《羅成》宗靜草,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6.《金兜洞》宗靜草,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7.《李通大義除霸》宗靜草,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1984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8.《穆桂英》宗靜草,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縛妖魔》宗靜草,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1984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浴血睢陽》(3)宗靜草,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1984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br></p> <h3>再版連環(huán)畫宋江------《水滸》故事選編,人美社提供的繪畫者資料如下:</h3><div> 《揭投降派宋江------<水滸>故事選編》230幅,人美1976年6月出版,繪畫者為:劉繼卣、劉漢宗、任率英、李世南、陳惠冠、林鍇、于學儉、劉永凱、趙隆義等,另外還有些工農(nóng)兵學員。</div> <p class="ql-block"> 1971年周恩來同志批示要抓緊出版連環(huán)畫,以解決青少年沒有書看的問題時,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的同志們緊急行動起來,組織編繪了一批連環(huán)畫,其中有浩然新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金光大道》,作為出版社的重點選題。出版社把這項編繪任務交給了當時在連環(huán)畫編輯室的陳惠冠、關(guān)景宇和劉永凱三位同志,并從北京順義縣約請了兩位農(nóng)民業(yè)余美術(shù)愛好者郭鑫、劉振槐同志一起組成了“三結(jié)合”創(chuàng)作組。</p><p class="ql-block">文革后,文化領(lǐng)域開始復蘇,當時連環(huán)畫作品大部分都是采取“三結(jié)合”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專業(yè)美術(shù)干部和工、農(nóng)、兵結(jié)合,不圖名,不圖利,當時沒稿費,也不署名,大家只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督鸸獯蟮馈返氖鹈麨槿嗣衩佬g(shù)出版社、北京市順義縣革命委員會聯(lián)合創(chuàng)作編繪。</p> <p class="ql-block"> 1971年冬,《金光大道》創(chuàng)作組一行五人從北京出發(fā),直奔山東大地體驗生活?!督鸸獯蟮馈沸≌f主要描寫的是北方農(nóng)村發(fā)生的故事。創(chuàng)作組從北京到山東濟南,然后驅(qū)車去泰安、曲阜、兗州、汶上縣、梁山、濟寧,在這些地方采風后,直達膠東煙臺、棲霞縣下丁家大隊、威海、蓬萊、黃縣、龍口、濰坊、淄博然后回濟南,行程一千多公里,最后創(chuàng)作大本營設在北京市順義縣。吃農(nóng)民的飯,睡老鄉(xiāng)的炕,扎到農(nóng)村最基層,體驗民情,觀察人生百態(tài)。當時快過年了,正趕上汶上縣農(nóng)村大集,周邊成千上萬的農(nóng)民兄弟姐妹都涌來了,這就如同小說里描寫的各種各樣的的人物,五光十色,一覽無余。書中主要人物“高大全”的形象,也是這次深入農(nóng)村尋找的主要目標。參加創(chuàng)作組的兩位青年農(nóng)民都表示,這次隨創(chuàng)作組下到廣大的農(nóng)村,比光在自己村里可長了不少見識。</p><p class="ql-block"> 1971年金光大道三結(jié)合創(chuàng)作組深入生活在山東龍口碼頭。左起關(guān)景宇、陳惠冠、劉永凱、郭鑫、劉振槐。</p> <p class="ql-block">《金光大道》創(chuàng)作組不僅得到各地農(nóng)民兄弟的支持,就連當?shù)氐慕夥跑奨XX駐軍也給了很大的幫助,為了解決主要人物“高大全”的形象問題,部隊首長讓創(chuàng)作組的五個人分頭下到連隊里,集合全師官兵站在每個營房里,讓創(chuàng)作組一個一個的挑選,大家特別感動。</p> <p class="ql-block"> 這次深入生活歷時三個月,行程長,生活艱苦,條件有限,不僅鍛煉了創(chuàng)作組的每個人,也讓大家學會了從選角色、場景、道具、構(gòu)圖等各方面的精心設計到進行連環(huán)畫的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第一集時都是在農(nóng)村的炕頭上畫的。完成后,邀請了各方面人士觀摩、研討初稿,大家反復研究討論,提了不少意見。為了提高創(chuàng)作質(zhì)量,創(chuàng)作組當時就決定吸收大家的建議,推翻第一稿重新畫了一遍,最終創(chuàng)作出了這套大家還比較滿意的連環(huán)畫作品。</p><p class="ql-block">1973年連環(huán)畫報復刊,當時由于陳惠冠、關(guān)景宇兩位同志正值年富力強,抽調(diào)參加連環(huán)畫報的復刊工作,所以就參加了《金光大道》前兩集的創(chuàng)作,余下的則由劉永凱同志組織繪畫,在三年時間內(nèi)完成了該作品共五集的出版。由于劉永凱同志年事已高,已于2014年去世。</p><p class="ql-block">如今陳惠冠退休在家,已八十高齡,身體還好,在家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由于過去忙于行政工作,沒有時間畫畫,現(xiàn)在時間充裕了,可以畫他喜歡畫的畫了。</p><p class="ql-block">關(guān)景宇年過七旬,精神不減當年,仍在連環(huán)畫報擔任顧問工作。</p><p class="ql-block">四十五年一轉(zhuǎn)眼過去了,但兩位畫家回憶起當年創(chuàng)作《金光大道》連環(huán)畫的點點滴滴時,心情激動,那是他們一生都難忘的經(jīng)歷。</p><p class="ql-block"> 左起關(guān)景宇和陳惠冠近照(2016年6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