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無數(shù)次回到天臺,但往往是來去匆匆,或辦個公事,或是一個聚會,再是走訪一、二個地點,似乎不再系統(tǒng)詳細地再一次回訪天臺。日前,因陪同幾位外地同學、好友游覽天臺,可以說是一次詳情的回訪。游覽考察天臺首先是考察天臺的文化,因為臺州的文化之根在天臺山。"天臺十地",可以說是對天臺文化的一個完美概括。1、佛教天臺宗發(fā)祥地;2、道教南宗創(chuàng)立地;3、活佛濟公岀生地;4、五百羅漢應真地;5、徐霞客游記開篇地;6、唐詩之路目的地;7、和合文化發(fā)祥地;8、寒山子隱居地;9、劉、阮桃源遇仙地;10、王羲之書法開悟地。因時間所限,我們沒能遍訪十地。下面我將此行所到之處一一記錄下來,以作紀念。</h3> <h3>這是天臺企業(yè)家沈中明先生創(chuàng)立的和合文化博物館,深深地感受到沈先生對和合文化的熱愛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赤熱之心。</h3> <h3>習總書記對和合文化評價很高,</h3> <h3>這是沈中明先生創(chuàng)立的又一個專業(yè)文化館---一根滕藝術(shù)館。</h3> <h3>,"一根藤"融合了天臺山儒、釋、道文化的元素和精髓,它首尾相連,回環(huán)穿插,象征子孫后代綿延不絕、和合圓滿的寓意,也稱為"和合藤"。一根藤"采用的是榫卯拼接的手法制作而成,可以說是天臺山特有的藝術(shù)品。</h3> <h3>如今,這種失傳已久的天臺"非遺"項目,經(jīng)過沈氏父子的收集與傳承,正在逐步走上產(chǎn)業(yè)化的發(fā)展道路。</h3> <h3>作為佛教中國化的第一宗,天臺宗的祖庭---國清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地位可以說是極其重要的。而且也是日、韓佛教的祖庭。方長大和尚非常重視生態(tài)自然、隨緣(努力是前提)不攀緣。國清寺內(nèi)建筑材料只有石頭、磚頭和木料。七、八年前有一位大人物來到國清寺,參觀后感嘆說了一句話,一直讓我記憶猶新。他說:我終于見到了我心目中的寺院了。</h3> <h3>臺州還是道教圣地。十大洞天,臺州有三。千年之前的張伯端寫下《悟真篇》,主張內(nèi)丹修煉為主,先命后性,奠定了南宗基礎(chǔ),桐柏宮乃為南宗祖庭。</h3> <h3>詩仙李白直呼:"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臺去!"他當年向往的可能就是境內(nèi)的"瓊臺仙谷"了,它以奇險清幽為特色,走在其中,仿佛置身仙境。</h3> <h3>濟公,確有其人,,原名李修緣,南宋高僧,天臺縣永寧村人,后人尊稱為"活佛濟公"。。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所以天臺人民為他重修故里。</h3> <h3>天臺山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值得我們?nèi)フJ真學習,弘揚光大!我也為自己曾經(jīng)在天臺工作九年而自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