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劉通國 攝影 / 撰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17年3月,正當(dāng)西藏林芝、察隅一帶桃花盛開的時節(jié),廣東省深圳市援藏團為了提升對口支援的察隅縣旅游資源,邀請深圳廣電集團老干中心聯(lián)合開展"發(fā)現(xiàn)察隅之美"攝影采風(fēng)活動。將通過舉辦攝影展覽,印制宣傳畫冊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到西藏察隅縣獨特的自然風(fēng)光、淳樸的民風(fēng)民俗,從而進一步促進察隅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p><p class="ql-block"> 深圳廣電集團老干中心派出一名深圳攝影學(xué)會副會長,兩名中國企業(yè)家攝影協(xié)會(深圳)理事,以及主任編輯、記者等八人組成的團隊參加這次采風(fēng)活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達林芝后我們受到深圳市援藏工作組和當(dāng)?shù)卣臒崆榻哟?,為我們精心設(shè)計了采風(fēng)拍攝路線。我們將沿著林芝—魯朗—波密—然烏—察隅縣—下察隅—上察隅等一路拍攝。下面同大家一起分享沿途的大美風(fēng)光和鮮活的人文景象。</p><p class="ql-block"><br></p> <h3><p><br></p><p><br></p><p> 我們的采風(fēng)活動從林芝美麗的尼洋河畔開始的。雖然季節(jié)還稍稍早了些,但其美麗的景色仍讓人流連忘返。</p></h3> <h3><p><br></p><p><br></p><p> 隨后我們來到桃花盛開嘎拉村,位于比日神山腳下的嘎拉村有著“雪域桃園”的美稱,今年的林芝桃花節(jié)的開幕式會場就在這里。</p></h3> <h3><p><br></p><p><br></p><p> 第二天驅(qū)車通過海拔4720米的色季拉山口時,天地一派白雪皚皚,讓我們這次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采風(fēng)人員自豪了一番。<br></p></h3> <h3><p> </p><p><br></p><p> 魯朗旅游區(qū)是廣東省的援建項目,扎西崗村附近新建許多開發(fā)旅游的藏式房屋。<br></p></h3> <h3><p><br></p><p><br></p><p> 3月的米堆冰川仍然是一派白雪世界,晶瑩剔透的冰掛,給人帶來一種特別的享受。<br></p></h3> <h3><p><br></p><p><br></p><p> 一隊來自察隅的騎游年輕人告訴我們前面風(fēng)景更美麗,讓我們興奮不已。</p></h3> <h3><p><br></p><p><br></p><p> 在翻越海拔4900米的德姆拉山時,大雪紛飛,道路工人開著鏟雪車為我們開路。</p></h3> <h3><p><br></p><p><br></p><p> 翻越過德姆拉山,一路下行,就進入了察隅縣境內(nèi),察隅縣海拔相對較低,雖然還下著雪,但沿途的植被逐漸豐富起來。隨著海拔不斷的降低,積雪沒有了,察隅縣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劉局長親自在路邊迎接我們,帶我們參觀了察隅河大峽谷的“水磨巖”。<br></p></h3> <h3><p><br></p><p><br></p><p> 我們到達察隅縣后,受到深圳市援藏工作組,察隅縣委、縣政府的熱烈歡迎。</p><p> "發(fā)現(xiàn)察隅之美"攝影采風(fēng)任務(wù)促使我們馬不停蹄的經(jīng)過下察隅、上察隅,前往一個偏僻的村莊阿扎村。</p><p> </p></h3> <h3><p><br></p><p><br></p><p> 前往阿扎村的路上,我們穿密林,過索橋,一路景色美不勝收。</p></h3> <h3><p><br></p><p><br></p><p> 阿扎村淳樸的村民看見遠(yuǎn)道而來的我們,紛紛以笑容相迎。</p></h3> <h3><p><br></p><p><br></p><p> 21歲兩個孩子的母親,在她嫩稚的笑臉上,充滿著樸實和勤勞。</p></h3> <h3>看到我們的到來,姑娘抱著孩子一直好奇的跟著我們走,我也就給她拍攝了好些照片,這是我最喜愛的一張,那山里姑娘的淳樸,為人母親的疼愛,都滿滿的包含在這張照片里。</h3><p>這兩張照片已經(jīng)通過我們援藏人員轉(zhuǎn)給這姑娘了,我想她看到一定非常高興!</p> <h3><p> </p><p><br></p><p> 我們住在阿扎村的一家藏家樂里,老阿媽同他們的兒子媳婦在這里給我們做飯,他們家的藏香豬可好吃了。</p></h3> <h3><p><br></p><p><br></p><p> 第二天一早天放晴,陽光云霧籠罩的山峰,分外妖嬈。</p></h3> <h3><p> </p><p><br></p><p> 村莊也更顯美麗。</p></h3> <h3><p><br></p><p><br></p><p> 我們驅(qū)車來到上察隅的西巴村,這個村有位村民是全國人大的代表,剛剛在北京開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回到村里,鄉(xiāng)親們?yōu)槲覀冋故舅麄兠利惖姆棥?lt;/p></h3> <h3><p><br></p><p><br></p><p> </p></h3> <h3>第二天我們來到上察隅著名的僜人部落,部落頭人和他最小的妻子熱情接待我們。</h3> <h3><p> </p><p><br></p><p> </p></h3> <h3><p><br></p><p><br></p><p> 僜人是西藏地區(qū)人口較少的一種少數(shù)人群,尚未列入中國56個民族之中,他們的身份證上民族一欄寫的是“其他”。目前僜人多數(shù)居住在察隅一帶,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以前實行一夫多妻制。</p><p>這位頭人叫阿魯松。他有許多故事,身上隨時隨地都掛著腰刀,曾經(jīng)是全國人大代表,要坐飛機去北京開會,說自己的腰刀從來沒有取下過,報經(jīng)中央后容許他佩刀上飛機;邊境解放軍營房遭遇山體滑坡時,他第一個帶著部落的人去營救和幫助解放軍;曾經(jīng)有7個老婆,后來加入共產(chǎn)黨,辭退前面6個老婆,有20多個孩子。</p></h3> <h3>這是僜人頭人的老婆,在我們來到的時候,一邊落落大方的接待我們,一邊操持著家務(wù),從我們拍攝她的時候,有些感覺到頭人為什么最終選擇留下她一人做老婆。</h3> <h3><p><br></p><p><br></p><p> 在察隅縣內(nèi)目前還有許多僜人村落。是參觀了解當(dāng)?shù)孛耧L(fēng)民俗的好地方。</p></h3> <h3>僜人的性格都比較開朗,她們快樂自在的生活在那片土地上,改革開放和各地的支援藏區(qū),使得他們的生活非常幸福。</h3> <h3>藏區(qū)人們普遍信仰藏傳佛教。所到之處,寺廟經(jīng)幡處處皆是,在察隅縣古玉村有座塔巴寺,始建于1640年,在這里我們難得的享受了一次眾僧接待的禮遇和古剎的茶餐。</h3> <h3>在原始環(huán)境狀態(tài)下,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趨于平靜,信仰與敬畏是這里的自然準(zhǔn)則。給我們開車的藏族阿布師傅,每天早上在車上總要隨著車輪的轉(zhuǎn)動念上一段藏經(jīng),面對神山留影時,這位七尺康巴漢子情不自禁坐了一個佛拜的動作。</h3> <h3>這里有一片寧靜的大地,這里有一群虔誠的佛教信徒,你將在這里感到祥和與圣潔。</h3> <h3><p><br></p><p><br></p><p> 再見了察隅,再見了林芝! 我們只是暫時的告別,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們發(fā)現(xiàn)這里,了解這里,來到這里。</p><p> 因為這里的山美,水美,樹美,花美,人更美!</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