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通天之路

楊子迪

<h1><b>  這里所說的是北京石景山路中玉泉西街至魯谷大街北口這一段。之所以稱它為通天之路,是遵循了老家的習(xí)慣:取名要取個好意頭。</b></h1><h1></h1><h1><b> 其實,這段路與死亡有關(guān):八寶山革命公墓、八寶山殯儀館、八寶山人民公墓、以及老山骨灰堂。不過,按照中國人的傳統(tǒng)文化,人死后叫升天,所以稱這段路為通天之路也不為過。</b></h1> <h1><b><br></b></h1><h1><b>八寶山革命公墓<br></b></h1><h1><b> 八寶山革命公墓在北京石景山區(qū)八寶山東部,長安街延長線路北,是中國聲名最著,規(guī)格建制最高的園林式公墓。朱德、董必武、彭德懷、任弼時、史沫特萊、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革命前輩去世后葬此。<br></b><b> 公墓于1950年初步建成,原名為北京市革命公墓,后用八寶山三字替代北京市三字,其意此公墓為全國的革命公墓。除了已故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已故民主黨派領(lǐng)導(dǎo)人、愛國民主人士、著名科學(xué)家、文學(xué)家、高級工程技術(shù)人員、國際友人、革命烈士亦可安葬于此。</b></h1> <h1><b><br></b></h1><h1><b>八寶山革命公墓充滿了藝術(shù)感和歷史感。觀碑如觀雕塑,讀碑如讀歷史:</b><br></h1><h3><br></h3> <h3><br></h3><h1><b>公墓于2019年在北區(qū)新建了一個北京藉革命烈士陵園:</b></h1> <h3><br></h3><h1><b>陵園的入口處有兩根立柱,權(quán)當門柱。立柱前是一個圓壇,上嵌紅星:</b></h1> <h1><b><br></b></h1><h1><b>門柱之后不遠便是墓地。墓碑一律為臥式。左邊的墓地為革命軍人烈士長眠之地,墓碑上有鋼盔和步槍的雕塑;右邊的墓地是其他革命烈士安息之處,墓碑則有紅五星麥穗。</b></h1> <h3><br></h3><h1><b>陵園最高處為雕塑群:</b></h1> <h1><b><br></b></h1><h1><b>公墓的北區(qū)如同園林,清明掃墓之余,也是個踏春的好去處:</b></h1> <h1><b><br></b></h1><h1></h1><h1><b>八寶山殯儀館</b></h1><h1><b> 北京市八寶山殯儀館是北京市規(guī)模最大、設(shè)施最完善、設(shè)備最先進、服務(wù)層次最高、服務(wù)對象最廣的殯儀館,在國內(nèi)外具有廣泛知名度和盛譽。<br></b><b> 八寶山殯儀館也是北京地區(qū)唯一一家承辦外國人士殯儀事宜的涉外專業(yè)服務(wù)機構(gòu),服務(wù)內(nèi)容主要包括:在華逝世的外國人士和在大陸逝世的港、澳、臺人士遺體(或骨灰)空運回國(或居住地)或遺體火化,及在國外逝世的華人遺體轉(zhuǎn)運、回京后的遺體接收和其它后續(xù)殯儀事宜。</b></h1> <h1><b><br /></b></h1><h1></h1><h1><b>八寶山人民公墓</b></h1><h1><b> 八寶山人民公墓位于上莊大街東側(cè),創(chuàng)建于1950年8月1日,是當時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的四個人民公墓之一,時稱“西郊第二人民公墓”,隸屬北京市民政局民政科公墓組。1957年3月改隸北京市殯葬管理所,1963年12月,改隸北京市殯葬服務(wù)公司。1968年10月,北京市殯葬服務(wù)公司撤消,工作人員解散下放,西郊第二人民公墓自此長期處于私埋亂葬的狀態(tài)。直到1984年北京市殯葬管理處,該公墓才開始恢復(fù)建設(shè),時稱“八寶山后山公墓”。1993年4月,在八寶山后山公墓的基礎(chǔ)上,擴建為北京市八寶山人民公墓。八寶山人民公墓是北京市民政局的北京市殯葬管理處直屬單位。</b></h1> <h1><b>八寶山<br></b><b> 有資料說,八寶山是北京西山的余脈。<br></b><b> 八寶山這個名字不是白叫的,這里曾出產(chǎn)八種寶貝,只不過是八種建筑材料:馬牙石、大白、青灰、紅土、坩土、黃漿、板巖、砂巖八種黏土礦物。<br></b><b> 在八寶山西面幾百米,還有一處高地,叫老山。八寶山和老山最高處不過百余米,之間是大小不等的小山包。從八寶山往東,便是一馬平川的北京城了。<br></b><b> 據(jù)文獻記載,西漢循吏韓延壽世居于此,當時稱韓家山,后來曾稱罕山、黑山、洪爐山。<br></b><b> 八寶山歷史名勝頗多。元朝至元年間,僧人海云在八寶山南建靈福寺。明朝永樂初年,建太監(jiān)剛炳墓祠和延壽寺。明朝中葉,經(jīng)兵火戰(zhàn)亂,靈福寺毀滅不存。其后,延壽寺改稱褒忠護國寺(又名黑山護國寺),寺內(nèi)的剛炳墓現(xiàn)僅存墓碑和墓前石龜。護國寺建成之后,曾供奉佛祖、伽蘭、天王諸神,到清同治年間,增設(shè)了關(guān)羽、山神等道教神位。<br></b><b> 建國后陸續(xù)于山上建八寶山革命公墓、八寶山人民公墓和北京西郊殯儀館。</b></h1> <h1><b><br /></b></h1><h1></h1><h1><b>老山骨灰堂</b></h1><h1><b> 老山骨灰堂是八寶山殯儀館的科級單位,和八寶山殯儀館是一體的。骨灰堂設(shè)在一座小山上。這座小山位于老山城市休閑公園以南,石景山路北側(cè),老山東小街東側(cè),正南方向正對魯谷大街。<br /></b><b>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這里曾為張自忠紀念堂(忠烈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改為為老百姓服務(wù)的老山骨灰堂。</b></h1> <h1><b><br></b></h1><h1><b>通往老山骨灰堂的路上有一處橋狀的造型,是奈何橋?</b></h1> <h1><b><br></b></h1><h1><b>石景山路</b></h1><h1></h1><h1><b><br></b></h1><h1><b>從八寶山公墓往南看,是延綿的綠化帶和北京國際雕塑公園:</b></h1> <h1><b><br></b></h1><h1><b>從老山骨灰堂居高臨下往南看,是各種現(xiàn)代化建筑群,有機關(guān)、公司、餐館、商場、以及無數(shù)住宅樓:</b></h1> <h1><b>  連起這一切的便是石景山路。因此,這一段路便變得很有趣:路北是安息地,路南是塵世間,一路之隔,陰陽相錯。<br /></b><b> 我住在八寶山以西的魯谷地區(qū),進城、上班,無數(shù)次穿越這個路段,因此對這段路有與眾不同的感悟。八寶山以西,這也是個好意頭:無論走路乘車,總是過八寶山而不停。</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