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就手機屏幕上蘇丹清真寺圖像,在武吉士地鐵站,問車站值勤員,那兒走?在車水馬龍般的B出口街前,同個問題再問穿黃條防護服的清潔工,我想這些老年清潔工路熟且不會逛言。</h3> <h3>按其所指手勢,朝東北方向,直走,右手轉(zhuǎn),第一條街再右轉(zhuǎn),約十分鐘路程,便見到午后陽光下,金碧輝煌的洋蔥頭造型的蘇丹清真寺。這便是我想去的地方,新加坡的甘榜格南,一個可以感受伊斯蘭文化的穆斯林人集聚區(qū)。</h3> <h3> 新加坡屬多文化的移民國家,提倡宗教與旅群相互容忍和包容。牛車水和小印度分別是華人與印度人的集居地,而以格南樹為地名的甘榜格南則在1822 年被官方分配給馬來人及其他回教徒(本地穆斯林的慣用語)移民居住。于是,被集中體現(xiàn)著伊斯蘭建筑和彌漫著濃郁的阿拉伯風情的地點。</h3><div><br></div> <h3>我順路先隔街以販賣伊斯蘭服裝和食物的店鋪為前景,拍攝了氣勢不凡的蘇丹清真寺的背面,那些在食鋪忙碌為客人淮備餐食和悠閑斜坐在椅子上的阿拉伯人似乎并不在意我的拍攝,自管自地忙碌和悠閑。</h3><div><br></div> <h3>此刻己深午,街上行人不多,狹窄南洋騎樓下,除開餐廳商鋪還有些客人在用餐,其他商鋪并沒顧客進出。</h3> <h3>幾只鴿子停在路邊汽車頂棚上東張西望。</h3> <h3>有家賣伊斯蘭婦女衣裙的商鋪門口用中文字樣寫著“請脫鞋進入”,很干凈的店鋪內(nèi),那披頭蓋臉的女主人正空閑地翻書。</h3><div><br></div> <h3>轉(zhuǎn)彎巷口有家門口擺放朵盛開向日葵的小旅社,一群傳統(tǒng)覆面頭巾的伊斯蘭婦女走了進去。 </h3><div><br></div> <h3>令人稱奇的是這些販賣伊斯蘭物品的商鋪間墻上竟是華人早年下南洋擺小吃攤和印度特色物品的涂鴉,這或許也是三種民族文化融合的一個典型佐證。我很想以這二種涂鴉拍張阿拉伯衣著打扮人經(jīng)過的反襯照片,可惜等了一會,只有幾個正裝和旅行客走過,也只得作罷。</h3><div><br></div> <h3>蘇丹清真寺允許非穆斯林人免費入內(nèi)參加,這與伊斯蘭教規(guī)有沖突,但這正可見它融入當?shù)亓曀椎呐?。只是外族參觀者也需長衣長褲,女人另加長巾掩面,且只能在祈禱堂攔桿外觀,不可上二樓核心區(qū)。但可拍攝。</h3> <h3>戴灰帽的下巴留長須的那中年管事長像如同西北地區(qū)穆斯林回民樣,說一口流利普通話,很面善。見我穿著過膝短褲也不讓我像前對游客夫妻再套件長褲,過一會,在我趴在地毯上用微角架固定手機拍攝,見他也蹲下身,用抱歉的口氣與我商量,因有穆斯林的禱告活動,只得勸我退場,并答應我換個角度再拍一張的請求。臨走時,我跟他談起自己去年秋在摩洛哥旅行時對穆斯林民眾的感受,他也告訴我在國內(nèi)西安等一地也有很多穆斯林聚集區(qū)等,看來,他對我國穆斯林情況很了解,我也有猜想他可能是從國內(nèi)去新加坡居住的原居民想法。 </h3><div><br></div> <h3> 禱告堂實際是間敞開式的無梁柱大廳,面積約有二三百平方米,地上鋪著柔軟的深色線條圖案地毯,供祈禱者坐仰,并沒桌椅等,似乎更顯人世界兄弟姐妹平等。大慨是正式的祈禱還未開始,堂內(nèi)四處只散坐不多的穆斯林當?shù)厝?,安靜地各自坐著,沒相互交流。</h3><div><br></div> <h3>在踏下臺階,從一大堆各種樣式和大小的鞋子中找到自已的那雙,我不由聯(lián)想到這個蘇丹清真寺以包容的姿態(tài)讓不同意識和生活習俗的人,來了解自己種族的信仰和習慣,以求的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而這種姿態(tài),正是人們共同生存和發(fā)展所必須,就像那堆鞋,并沒聽說有人會丟失和穿錯,在以往外出旅行時,我有過多次這樣的需要和感悟,而此次似乎更強烈些。</h3><div><br></div> <h3>出了清真寺,便按照原先所設想的,在甘榜格南的主要街道走了圈。甘榜格南有蘇丹門(Sultan Gate)、阿拉伯街(Arab Street)、巴索拉街(Bussorah Street)、馬士吉街(Muscat Street)等主街道,商鋪出售馬來服裝、地毯、古董、手工竹藤家飾品、馬來傳統(tǒng)Congkak跳棋等。也是優(yōu)質(zhì)絲綢、蠟染、飾帶及透明硬紗等特色布材的集中地。在與阿拉伯街盡頭交匯的橋北路還有專售回教徒相關物品的商店,可買到檀香、念珠、雷哈爾(專門放置可蘭經(jīng)的書架)和木制牙刷等。</h3><div><br></div> <h3>我還意外發(fā)現(xiàn)有專做漢娜(一種極具有伊斯蘭特點的紋身方法,以天然植物為原料,混成泥狀態(tài),用針筒將其以各式花紋圖案勾畫在你手背等部位,待二三小時泥干脫落后,其位便留下美麗圖案,一般可保持二周時間。是穆斯林婦女鐘愛的美容項目)商店,這種美容方法我在摩洛哥旅行見過,在景點很多當?shù)嘏四弥娡搽S意滑動幾下,便在女游客手背上留下美麗圖案,不用什么構思,但只是紋飾而不會用人物等造型,這與阿拉伯民族信仰有關。而在新加坡這個古雅的街區(qū),不見走銜串巷的以漢娜手藝為生的婦女,而是以一種明目標價的商品買賣形態(tài)出現(xiàn),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保留嗎?但少了一些阿拉伯的風情。</h3><div><br></div> <h3> 在我看來,甘榜格南除仍為經(jīng)營還算得很成功的阿拉伯商人區(qū)外,更是一個游覽區(qū),而正是這種改型,讓伊斯蘭文化和習俗得以保留和觸合。</h3><div><br></div> <h3>在蘇丹清真寺前,我見到多支舉著小旗的團隊游隊伍。</h3><div><br></div> <h3> 而正直對著清真寺的那條以飲食為主的修閑街,聚集著不少馬來餐館,以真人模樣的迎賓者,手中展示著菜單,招徠著客人。</h3><div><br></div> <h3> 店鋪的裝修均具有阿拉伯風格。據(jù)說,這里的香嫩咖喱牛肉很有名,無奈我只是名匆匆過客,切著眼點也不在餐飲,故也看看一些披頭蓋臉的阿拉伯人在用閑坐或用餐,多少感受些阿拉伯異國風調(diào)的民族特色而已了。</h3><div><br></div> <h3>我要重點探尋的,是甘榜格南的一條小街,它類似上海的田子坊,以街墻涂鴉及售賣時尚小東西聞名,在網(wǎng)絡上很有人氣。它便是哈芝巷(Haji Lane),一條時尚新潮的小巷子,擁有20多家本地設計師品牌、新興時尚精品店和稀奇小店,這里販賣別具詩意的小東西為主,還兼有些酒巴,有些小資味,深受潮人、藝術學生和追求創(chuàng)意的年輕一族喜愛。就算不打算買東西,過來隨意逛逛,順便以色彩斑斕的涂鴉壁畫為背景,做一下街拍,也很棒。</h3><div><br></div> <h3>哈芝巷離蘇丹清真寺不遠,我是跟隨三位穆斯林女孩去的,這三位結伴而行的女孩似乎是本地人,她們一身深色的穆斯林婦人衣著打扮,可見家教挺嚴,卻逛街買著冰淇淋邊走邊吃,最后在哈芝巷街鋪邊自拍又互拍。</h3><div><br></div> <h3>而我,總想在鏡頭中出現(xiàn)有穆斯林女子身影,這幾位女孩也自然成為我鏡中之選。</h3><div><br></div> <h3>而最終在哈芝街那幾女孩左顧右盼想找人替她們合影,我自然自告奮勇用她們手機代勞了,自然也用自己的單反為我自己(這是我在國外旅行通常的做法,很容易拍到滿意的人物肖像照),留下她們在哈芝巷中年輕青春的身影。</h3><div><br></div> <h3>哈芝巷不長,這十字形的街區(qū)橫不過六七十米,豎約二三百米,騎樓式的南洋建筑,被整修一新,底層是各式裝璜別致的小店,街十字口四處聚集著酒吧和餐廳,沿街墻面是色彩艷麗的涂鴉,很吸引眼球。</h3><div><br></div> <h3> 我粗粗觀察下,這些涂鴉一般分為素描寫實和變形后現(xiàn)實創(chuàng)意兩種,在十字路口主墻上那個穆斯林老人的素描畫特別吸引我,老人神色郁抑,似乎在為這個民族在目前所受的壓力和不公的偏見而擔憂。</h3><div><br></div> <h3> 而離其不足二十來的墻上則另種畫風:一張巨型的人臉用類似機械人形象表現(xiàn),眼簾是片盔甲狀,鼻形則是火箭狀,另一邊則是象形機械武士,整堵墻如同走入星球大戰(zhàn)的感覺。同樣是涂鴉下的酒吧,同樣是些歐美旅者坐下喝談,但前幅畫下給人一種強烈的反差:憂愁和歡樂的截然不同心情對比。而后面,則人物與畫景渾然一體,相互協(xié)調(diào)。</h3><div><br></div> <h3>在哈芝街,我見到最多是兩類人,一是將此地作為會客場所閑坐的居住者。</h3><div><br></div> <h3>另便像我一樣的觀光者,尤其是戀人、朋友,或二個,或三五成群,以涂鴉為景,作文藝夢。</h3><div><br></div> <h3>而真正去小商店購物倒不多見。不管什么說,作為穆斯林社區(qū)一部分,雖說這樣的蛻變似乎與其教義遠多了,但確實收到很好效果,作為以旅游業(yè)為重要產(chǎn)業(yè)的國度。</h3><div><br></div> <h3> 在哈芝巷閑逛,看不長的巷根便是一幢幢摩天大廈,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在這里交錯,街旁騎樓下有間商鋪的店招引起我注意,門柱上用華文寫著“遇見更好的自已”!這是家畫壁藝術沙龍。</h3><div><br></div> <h3>是呵,如何發(fā)現(xiàn)并認識一個更好的自已?!這不僅對一個人而言,對一個群體,對一個民族同樣事關重大!發(fā)現(xiàn)自我,提升自我,讓自已更好些!在2007年開年之初,在甘榜格南短短的二三小時,我想自已對自已發(fā)個祝愿……</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