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就故鄉(xiāng)的山而言,雞冠山在我心中有著無法替代的位置。它的形狀,恰如一只雄雞挺拔秀麗于天地之間——那雞頭、雞冠和豐腴的雞脖頸,以及躍躍欲試的姿態(tài),說是鬼斧神工,一點也不虛張。相比于其他地方同名的山,都沒有它這樣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span></p><p><br></p> <h3> 有關(guān)雞冠山,打記事時起,就聽過父親一些零碎的訴說,那時沒有電視機,也缺少書籍,躺在被窩里熬著長夜,總是纏著父親講故事。父親講完一些從說書人那兒聽來的故事后,便不無自豪地說到雞冠山。<b>說它是一座水山,里面藏了許多寶物哩,其中最珍貴的是兩條金魚,尋寶的“南蠻子”欲取之,但怯于山體內(nèi)的大量蓄水,沒敢動手。據(jù)說“小鼻子”早就盯上了它,也是畏懼洶涌洪水,不能得手。但其強盜本性,還是打走了雞嘴。</b></h3><br> 所以,打小對山便有一種敬畏和迷戀,尤其雞冠山。<br><br> <h3> 我讀書的莊河八中就在雞冠山腳下。經(jīng)常約了同學爬到山頂,看到山的外面還是山、還是村莊……無邊無際,連綿起伏……若是遇到晴空萬里的天氣,向南眺望,還可看到迷迷蒙蒙的水天相接……所以,<b>對遠方的向往和思念,從第一次在雞冠山上遙望開始,便不斷地在心里滋生、瘋長。尤其站在山巔上,凝望那條曲曲彎彎、奔流不息的大河,面對如此明亮的河身在眼前不斷地蜿蜒……直到從視線中消失,內(nèi)心便會惘然若失……或許,正像余秋雨說的那樣:“由山巒阻隔的遙遠是一種絕望,而有河流相通的遙遠則是一種憂傷”。</b></h3><h3><br></h3> <p class="ql-block"> 而山,又給予了我莫大的慰藉。它雖然阻隔了我的視線,卻又給我?guī)砀蟮乃季S空間。我內(nèi)心因此而充盈豐滿,且一次次享受那種追尋的愉悅和沖動。沒有什么比山上的勃勃生機更能讓我動容,坐在那塊巨大的雞頭石上,身邊的蒼綠,在時間深處蓬勃蔓延……各種草木品種繁多,除了杜鵑花、丁香花、大荔香等一些認知的花草之外,還有許許多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草,它們那樣舒適、悠閑地生長著。我驚艷于一種藍色小花,那種干凈的藍,星星點點的,在山坡上,草叢中,星羅棋布——世上竟然有如此無名的美麗綻放!我甚至覺得這是虛幻的景致。而它們就這樣周而復始地,一年一年地馥郁著,當我們短暫的人生消失之后,它們依然如此。</p><p class="ql-block"><br></p> <h3> 當一個人走進一條僻靜的山谷,那種寂靜的感覺,心里突然生出一種莫名的慌亂,無端地膽怯,總覺得在這些可見的花草林木之外,還有一種不為人知的“存在”,這種“存在”在靜靜地注視著你,并且無所不在。它甚至能穿透你的身體,看破你的內(nèi)心……也會在某個山坡看到塋地。想想這些長眠地下的人,他們是否也曾站在山頂遙望過遠方,也有過與我相同的思念與渴望?望著山下那些炊煙裊裊的人家,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看著那些匆匆趕路的人,那些忙碌的身影……想想自己下山之后也會融入其中。<br></h3><h3><br></h3> <h3> 我曾經(jīng)工作過的蓉花山俱樂部(電影院),就在山腳下那個叫德興街的小鎮(zhèn)。德興街——因一杜姓大地主的商號而得名。小時候它是我心目中最繁華的地方,商店、飯店、旅店、鎮(zhèn)政府機關(guān),銀行,除了幾個社辦企業(yè)外,還有一家國營大廠——繅絲廠??壗z廠曾給蓉花山留下過一段無法抹去的繁華與浪漫的記憶,后來搬到了市內(nèi),改革開放后破產(chǎn)倒閉。<b>小鎮(zhèn)曾有一條古色古香的小街,很多建筑都是清末民初的老房子,與莊河下街和青堆子老街的房子類似,尤其繅絲廠院內(nèi)的天主教堂,據(jù)說是十九世紀中葉由法國傳教士所建,最具特色的是鐘樓,就像電影里見到的那種哥特式造型。外地過來的人都非常驚訝,在大山深處竟然藏著這樣一條古樸的小街</b>。記得八十年代有一個叫《小街》的電影,曾經(jīng)引領(lǐng)時尚并具有轟動效應,我們就是在這樣古樸的小街電影院,觀看張瑜和郭凱敏詩意化的演繹。青年男女們紛紛效仿“張瑜式”喇叭褲,“郭凱敏式”發(fā)型。我尤其喜愛影片中的插曲(即本文背景音樂),那種旋律令人刻骨銘心:“在我童年的時候,媽媽留給我一首歌,沒有憂傷,沒有哀愁,每當我唱起它,心中就充滿歡樂……”</h3><br> <h3> 如今,“德興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現(xiàn)代建筑。而雞冠山依舊挺拔秀麗著,蒼綠著,它是任何東西也無法取代的。山頂上安裝了電視插轉(zhuǎn)臺,山前的道路直通到雞脖頸,到雞頭的那一段陡壁懸崖也修筑了盤山臺階,不然,從山的前坡是無法攀登到頂峰的。重新修繕的史春英烈士陵園,座落于山的東北麓風光秀麗的山坡上。作為紅色教育基地,雞冠山有了更厚重的色彩與內(nèi)涵。</h3><h3><br></h3><b> 只是,當我重新站到山頂眺望遠方,忽然憬悟:原來最美的風景只在家鄉(xiāng)!外面的世界再精彩,那不是我所渴慕的東西。紛亂的塵世,虛華的東西太多,那些浮躁的泡沫,常常遮蔽事物的本來面貌。當泡沫散盡,當初渴求的一切原來只在自己心里</b>。世上什么最遙遠,是地域空間嗎?北京到紐約遠嗎?地球到月球遠嗎?是遠,但是只要努力,鍥而不舍地追尋,現(xiàn)代科學可以縮短一切距離。而時間,橫無際涯的時間,即使你再努力,窮其所有還是無法逾越。今天與昨天隔多遠?我們與故去的親人隔多遠?或許,我們只有回到內(nèi)心,內(nèi)心的博大與堅強足以容納一切,甚至過去與未來。 <h3> 每年五一前后,我都要回去登一次雞冠山。也曾在山上遇到一些外地人。他們也許和我一樣喜歡這種自然優(yōu)美的本真山水,喜歡這種寧靜與怡然。亦或一個人鉆到松林里,聽松濤私語……這種原生態(tài)的勃發(fā)生機,是那些充斥著人工雕飾的名勝旅游景點無法比擬的。再說了,在那些熱鬧擁擠的地方,更多的是喧囂和浮躁。而這恬靜適宜的山水之中蘊藏了更深邃的東西。享受寧靜與恬然,抑或與大自然交流……最美,就如我的雞冠山。</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與好友路石(左)在雞冠山上</b></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h5><b style="color: rgb(1, 1, 1);"><u>文/千稻城</u></b><u style="color: rgb(1, 1, 1);"> : 孫逍如,原名孫洪安。現(xiàn)居大連市莊河。大</u><u>連作家協(xié)會會員,大連音樂文學學會會員。散文、詩歌、歌詞等作品發(fā)表于各報、刊。在省市及全國征文中曾獲得獎項。有作品被圖書收選。</u></h5><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