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小時候,媽媽的膝蓋是扶手</b><b><br></b><b>我扶著它學(xué)會站立和行走</b><b><br></b><b>長大后,媽媽的肩膀是扶手</b><b><br></b><b>我扶著它學(xué)會闖蕩和守候</b><b><br></b><b>離家時,媽媽的期盼是扶手</b><b><br></b><b>我扶著它歷經(jīng)風(fēng)雨不言愁</b><b><br></b><b>回家時,媽媽的笑臉是扶手</b><b><br></b><b>我扶著它洗盡風(fēng)塵慰鄉(xiāng)愁</b><b><br></b><b>若媽媽沒了</b><b><br></b><b>我到哪兒去尋找</b><b><br></b><b>我依賴了一生的這個扶手</b></h1> <h1><b>生我一條命</b><b><br></b><b>還送千行淚</b><b><br></b><b>陪我一路行</b><b><br></b><b>愛恨百般濃</b><b><br></b><b>都是一樣情</b><b><br></b><b>即便十分孝</b><b><br></b><b>難報一世恩</b><b><br></b><b>一聲長嘆</b><b><br></b><b>嘆不盡人間母子情</b></h1> <h1><b> 字里行間濃濃的思念之情讓人唏噓不已。然而更為重要的是, 父母在時就要珍而重之,盡自己所能的孝敬父母。不要等的</b><b>父母走后,時常掛念追思,才后悔莫及。</b><b><br></b><br></h1> <h1><b>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則故事:</b><b><br></b><b> 古代有個孝子叫韓伯俞。他的母親在他犯錯時,總是嚴(yán)厲地教導(dǎo)他,有時還會打他。</b><b><br></b><b> 待他長大成人后,當(dāng)他犯錯時,母親的教訓(xùn)依然如故。有一次母親打他,他突然放聲大哭。</b><b><br></b><b> 母親很驚訝,幾十年來打他從未哭過。于是就問他:“為什么要哭?”</b><b>伯俞回答說:“從小到大,母親打我,我都覺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親是為了教育我才這么做。但是今天母親打我,我已經(jīng)感覺不到痛了。這說明 母親的身體愈來愈虛弱,我奉養(yǎng)母親的時間愈來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從中來?!?lt;/b><b><br></b><b> 故事雖短,卻讓人無比感動。</b><b>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b></h1> <h1><b> 畢淑敏老師寫過一篇名為 《孝心無價》的短文,短文寫到:</b><b><br></b><b>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子求學(xué)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xué)畢業(yè)后,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孩子。</b><b><br></b><b>求學(xué)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yè),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 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人類的大師?</b></h1> <h1><b> 我也不喜歡父母病重在床,斷然離去的游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zhuǎn)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期冀的希望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yuǎn)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b></h1> <h1><b> 我相信每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xiāng)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b><b><br></b><b>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yuǎn)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擊的脆弱。</b><b><br></b><b> 父母尚在時,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yuǎn)無以言孝……</b><br></h1> <h1><b> 有一些事情,當(dāng)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dāng)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bǔ),有些東西永遠(yuǎn)無法彌補(bǔ)……</b></h1><h1><b> </b></h1> <h1><b> 過年了,抽點(diǎn)時間回家看看年邁的父母吧,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