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ed2308">一、紅白山簡介</font></b></h1><div> 紅白山是俗稱,大名叫麻扎塔格山,位于新疆和田市北面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腹地,它是一座享譽國內(nèi)外的神山。</div> <h3> <font color="#ed2308">紅白山的神奇在于它獨特的地理位置。</font>紅白山是中國唯一一座地處沙漠腹地的石頭山,縱觀國內(nèi)各大沙漠的縱深之處,沙丘連綿、沙山林立數(shù)見不鮮,但突然橫亙出來一座石頭山,還真難得。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雖有兩處高地,但北民豐主要是一個長形的斷塊隆升,地表能略見戈壁砂礫層,與孤峙高聳的紅白山完全不在一個層面,此景象從強大的谷歌衛(wèi)星圖上可看的一目了然,在圖上紅白山儼然就是橫亙在和田市北面大漠中的一堵墻,延綿百里,延續(xù)千年,保護著和田子民們賴以生存的綠洲。</h3> <h3> <font color="#ed2308">紅白山的神奇在于它厚重的人文內(nèi)涵。</font>紅白山是古絲綢之路上一盞耀眼的明燈,有人說如果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上的古遺址連成一條線就是古絲綢之路,事實可能也真是如此。因為在沙漠里面沒有參照物,紅白山的獨一無二使它成為古絲綢之路南道上最可貴的標志,也由此留下了古戍堡、烽火臺、地下倉庫、佛寺等遺址。古絲綢之路從敦煌進入樓蘭后分為南北兩道,南道又有幾條分支,但大都是沿著昆侖山上下來的幾條河流南北向穿越,只有經(jīng)過紅白山南麓的坎城-神山堡-疏勒道(即克里雅河-和田河邊紅白山頭-喀什)是橫穿沙漠東西的,史載漢代班超就曾從此道穿越接管疏勒。</h3> <h3> <font color="#ed2308">紅白山的神奇在于它鮮明的地質(zhì)特征。</font><font color="#010101">紅</font>白山在遠古為西塔里木海灣的淺海區(qū),此后隨不同地質(zhì)構(gòu)造期而數(shù)度沉降起伏,海浸海退輪番交替后因斷裂差異上升為山地,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形成在它之后,所以如今依然屹立的它是塔克拉瑪干沙漠史的唯一見證者。紅白山東西長120km,南北均寬2-4km,海拔在1200m-1600m之間,比山南的沙漠能高出200-300米,它的山體在距和田河邊18km處開始呈現(xiàn)紅白兩條山脈,南側(cè)山嶺以棕紅色的砂巖泥巖為主,北側(cè)山體以灰白色的白云巖和石膏巖為主,所以稱為紅白山。</h3> <h1> <font color="#ed2308"><b>二、探險旅游主題</b></font></h1><div><font color="#ed2308"> <b>㈠ 目的</b></font>:沙漠之旅,絲路之旅,石油之旅,心靈之旅</div><div> <font color="#57a7ff"> </font><b><font color="#ed2308">㈡ 主題</font></b>:絲路情,沙漠行,民族風,石油人</div><div> <font color="#ed2308">沙漠之旅</font>:沙漠是一種特殊的旅游資源,目前在國際上沙漠游已成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方式,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中國第一大沙漠,位于天山山脈與昆侖山脈之間的塔里木盆地,東西橫隔1500km,南北綿延600km,面積557萬km2,維吾爾語為“進去出不來的地方”。紅白山就處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腹地,擁有獨一無二的精品沙漠旅游資源。</div> <h3> <font color="#ed2308">絲路之旅</font>: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文明溝通的橋梁,它東起古長安城的大唐西市,西經(jīng)疏勒越蔥嶺進入中亞乃至歐洲,紅白山剛好處于絲綢之路南道的珍珠鏈上,是南疆旅游產(chǎn)業(yè)的又一個棋眼。早在1908年,英國人斯坦因便進入紅白山,并在古堡和寺院遺址中發(fā)掘了大量古代文書,后來瑞典人斯文.赫定也前來造訪,二斯作為19世紀地理大發(fā)現(xiàn)時期非常有名的探險人物,為揭開包括紅白山在內(nèi)的中國西部神秘面紗留下了極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h3> <h3> <font color="#ed2308">石油之旅</font>:隨著旅游內(nèi)容的多元化,石油文化已成為廣大旅游愛好者新的著力點。有綠洲的地方就有人,是我對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認識;沒有綠洲的地方也有人,這是我對石油精神的認識。如今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已經(jīng)讓石油人打通了任督二脈,灸開了通靈穴位,從一個僵臥的巨人變成迷幻吸睛的網(wǎng)紅,讓更多的人為之癡迷。</h3> <h3> <font color="#ed2308">心靈之旅</font>:走進戶外就是為了放飛心情,追求心靈的凈化。人常說凈化心靈一定要去四個地方看看,即醫(yī)院、火葬場、監(jiān)獄、貧民窟,作為一個常人我一直很認可這個觀點,作為一個戶外愛好者我更認為一生還必須去一次紅白山,把自己通通透透的置于“死亡之?!鄙钐幍拇笊衬校悴艜嬲w驗到生命的不朽和傳奇,你的心靈感悟才會提到更高的檔次,你的戶外人生才會有一個質(zhì)的飛躍。</h3> <h3> <b><font color="#ed2308">㈢ 線路特色</font></b></h3><div><font color="#ed2308"> <b>1、沿途路線長度</b></font>:如果起點選在大長安城的絲路群雕,那么西安到庫爾勒2800km,庫爾勒到輪臺190km,輪臺到民豐580km,民豐到和田300km,和田到墨玉36km,墨玉到喀瓦克鄉(xiāng)墩庫勒村30km,墩庫勒村到紅白山120km,總長超過4000km,路程的挑戰(zhàn)性不言而喻,沿途的風景名勝也會一覽無余。</div><div> <font color="#57a7ff"> </font><b><font color="#ed2308">2、景區(qū)主要特色</font></b>:由于這個景區(qū)是以紅白山為中心向四周輻射而選定的,所以是一個集沙漠探險、紅白山考古、瑪瑙灘游玩、和田河漂流為一體的綜合性沙漠景觀旅游帶,有紅白山、和田河、大沙漠、胡楊林、古城堡、烽火臺、油氣田以及沙漠公路等奇觀。</div> <h3> 主要分為以下幾類:</h3><div> <font color="#ed2308">地質(zhì)景觀類</font>:有沙漠地質(zhì)(含金字塔頂復合沙山、穹狀沙丘、沙丘鏈、新月形沙丘群、沙壟),山體地質(zhì)(含褶皺背斜、瑪瑙灘),生物地質(zhì)(含化石,天然氣)。</div> <h3> <font color="#ed2308">古跡建筑類</font>:有戍堡、烽火臺、佛寺遺址、古墓(兩個麻扎)、地下倉庫,其中戍堡和烽火臺在2006年已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3> <h3> <font color="#ed2308">生物景觀類</font>:有沙生植物(含原始胡楊林、紅柳、大蕓、羅布麻、駱駝刺、梭梭草等),有野生動物(含鵝喉羚、野豬、沙狐、沙鼠、草原斑貓、野雙峰駱駝、塔里木兔、塔里木馬鹿、白尾地鴉、白翅啄木鳥等)。</h3> <h3> <font color="#ed2308">水域風光類</font>:有風景河段、尋玉河段、漂流河段。</h3> <h3> <font color="#ed2308">油氣開發(fā)類</font>:有處理廠、單井、伴行路、草方格、廢棄井架等。</h3> <h3><b><font color="#ed2308"> ?、?主要裝備</font></b>:見于沙漠探險的特殊性,這里也只對沙漠專用及必備裝備和物品作一強調(diào),主要包括淡鹽水、信號服、信號帽、沙漠靴、防沙鏡、指南針、無線電臺、四驅(qū)越野車、帳篷、睡袋、防潮墊以及救援物、應急措施,至于這些裝備的作用和重要性不作為本文的重點,其它常用戶外裝備及日常用品也不過多贅述。</h3> <h1><b><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ed2308">三、主要景區(qū)分布</font></b></h1><div> 由于紅白山呈東西向分布,三面環(huán)沙、一面臨河,有探險價值的景點也主要分布在東、南、北三面及山體之上,所以文中只對這幾個景區(qū)帶作一介紹。</div><div> <b><font color="#ed2308">㈠ 山東景區(qū)帶</font></b></div><div> 紅白山東頭在延伸到和田河西岸時長龍斷體,戛然而止,蔚為壯觀。在地勢較高的紅山嘴上有城堡、烽火臺、地下倉庫等古建筑,在山腳下有和田河,在河對岸有大片胡楊林及古絲綢之路和新沙漠公路。</div> <h3> <b><font color="#ed2308">1、古建筑</font></b></h3><div> 建于唐代的古戍堡、烽火臺、地下倉庫都坐落在紅山嘴上,北依峭壁、南斷谷坡、西阻巖崗、東臨湍流,山水相依,崗谷相連,地勢險要,雄視八方,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之勢,完全配得上“絲路要塞”之名。古堡以圓木、紅柳枝為筋骨,以紅色粘土為肌肉,一層層壘垛而起,雖經(jīng)千年風摧沙蝕,至今仍有大貌尚存,令人嘆為觀止。此處探險,能讓你體會到多種宗教、多個文化的交匯融合。</div> <h3> <b><font color="#ed2308">2、和田河</font></b></h3><div> 讓和田河名滿天下的是來自昆侖山的和田玉,和田河是昆侖山北坡最大的河流,由東支玉龍喀什河(白玉河)和西支喀拉喀什河(墨玉河)組成。由于昆侖山北坡極陡,巖石裸露,無植被保護,使得山玉礦脈充分暴露和剝蝕,并隨流水匯入河中,成就了和田河的千載盛名。</div> <h3> 和田河是條季節(jié)河,洪水期河水從沙漠直穿400km多進入塔里木河,這是一個漂流玉河的季節(jié);枯水期河水只流到和田以北不遠,便消失在茫茫大漠中,這是一個縱觀荒漠的季節(jié),一年中約有9~10個月都呈這種狀態(tài)。在紅白山東南50km的玉龍喀什河東岸,還有古于闐國的國都阿克斯皮里古城遺址。</h3><div> 此處探險,能體驗到撿玉的快樂和那種極力想透過石頭表層探索里面奇跡的渴望。</div><div> </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玉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墨玉河)</h3> <h3><b><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ed2308">3、胡楊林</font></b></h3><div> 胡楊林主要生長在和田河兩岸,呈略對稱分布的長廊狀,像兩列軍營錯落有致地守望著和田河上游及紅白山,也由此形成了此地的沙漠胡楊景觀。在西向的沙漠中,還分布有大量胡楊沙堆和紅柳沙堆,都是風沙遇到深扎地下的胡楊和紅柳殘根殘枝堆積而成的一種風積地貌類型。此處探險,能欣賞大漠傳奇胡楊樹,能體味生得偉大、死得悲壯的胡楊精神,也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了難得的素材。</div> <h3><b><font color="#ed2308"> 4、幸福路</font></b></h3><div> 和田河是唯一從塔克拉瑪干沙漠穿越的河流,其河岸歷來是溝通塔里木南北的捷徑,古絲綢之路的姑墨到于闐道,1895年斯文·赫定在塔里木的首次探險,1908年斯坦因穿越塔克拉瑪干的考古,1949年解放軍進軍和田,都曾經(jīng)行這條走廊。1960年國家曾開工修建這條河岸道路,在修成若干路基后因故放棄;2007年11月國家投資10億多元,沿古道修通了從阿拉爾到和田的二級沙漠路(S217),全長約424km。此處探險,能體會到古絲路文化的底蘊和新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宏圖。</div> <h3><b><font color="#ed2308"> ?、?山南景區(qū)帶</font></b></h3><div> 如今的紅白山是用其南部的一條沙漠公路和外部世界聯(lián)系起來的,在紅白山下有出名的瑪瑙灘,道路沿途有各種沙漠景觀,在公路的起點散布著民族村落。</div> <h3> <b><font color="#ed2308">1、民族風情區(qū)</font></b></h3><div> 民族風情游向來是旅游的熱點話題,紅白山也不例外。和田河氣田道路起點處的墩庫勒村是一個典型的民族風情村落,這個村落位于墨玉河西岸,與和田縣隔河相望,99%以上都是維吾爾族人,有最原始的鄉(xiāng)村和最淳樸的民風。為了便于大家更多了解當?shù)孛袼罪L情,我講幾段當年修筑和田河氣田道路時親身經(jīng)歷的事。</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墩庫勒村村道邊灌溉渠)</h3> <h3> <font color="#ed2308">故事一的主題是民居</font>。曾見過很多的民居,也收藏過《中國民居郵票》,但像墩庫勒村村民居住的紅柳房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房子大略成方形,框架用胡楊或紅柳的粗桿搭建,墻體是用紅柳的細枝編排并栽埋在地里,地上部分或單面或雙面用黏土漫糊到頂,屋頂鋪的是較厚的蘆葦,屋內(nèi)最主要的設施就是一張低而大的土床,上鋪毛氈為墊。</h3> <h3> <font color="#ed2308">故事二的主題是事故</font>。在村子邊上曾發(fā)生過一起傷亡事故,單位的推土機在十幾米高的沙堆上推沙,孰料幾個民族小孩進入警戒線內(nèi)的沙堆下玩耍,其中一個被推土機推下的黃沙掩埋身亡。任何事故的發(fā)生對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賠償也是必須的,但老鄉(xiāng)們提出了淳樸的不能再淳樸的賠償標準--按小孩養(yǎng)了多少年、一年長多重來核算賠償價款。</h3> <h3> <font color="#ed2308">故事三的主題是撿玉</font>。由于在沙漠中填筑路基要用到大量石料,剛好和田河邊自古以來就不乏采玉場,所以采玉后的石料就成了最好的修路材料。當時零公里駐地邊堆滿了從采玉場拉來的石料,工作之余我常蹲在石料堆上翻撿,說是撿玉其實是撿心情,因為在那種基本與世隔絕的環(huán)境下,在花20元就能買1公斤墨玉的情形下,能有心情去翻騰那些“喀瓦石”( 意思是看著像玉其實還是石頭),未嘗不是一種自我調(diào)適。</h3> <h3><b><font color="#ed2308"> 2、沙漠道路區(qū)</font></b></h3><div> 逛完民族風情村,就可以直接踏上那條直插紅白山的和田河氣田道路了。道路是2001年專門為和田河氣田修建的,全長156km,當時項目上馬急,我是大年初二從西安出發(fā)的,在潑水見冰的日子里經(jīng)庫爾勒、輪南、塔中、民豐、于田、策勒、洛浦、和田等一路輾轉(zhuǎn),到達墩庫勒村已是正月初八。</div><div> 填筑路基是修沙漠路最難的部分,要把石料用翻斗車拉填到經(jīng)初步處理的沙基上,如此一米一米向沙漠縱深拱進,由于是單行道,所以每隔二百米在路東側(cè)還要修一個P形會車場,使整個公路在最后罩面后看起來像一條長長的墨玉項鏈。在公路東側(cè)10m左右是從和田河氣田天然氣處理廠出來的外輸管線,在公路西側(cè)10m左右是從和田河氣田天然氣處理站出來的外輸管線,有直立的三樁予以提示。</div> <h3> 道路兩旁紅柳、駱駝刺、梭梭草、羅布麻是比較常見的,胡楊只在近山地帶才有。和大家一樣,我在40km營地周圍挖了很多野生大蕓,大蕓就是常說的肉蓯蓉,中醫(yī)稱其為地精,是極其名貴的中藥材,素有“沙漠人參”之美譽,歷史上被西域各國作為珍品上貢朝廷,挖的大蕓后來被我?guī)Щ匚靼才菥屏恕?l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梭梭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羅布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野蓯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晾干的蓯蓉根莖)</h3> <h3> 大漠中斷水是非常可怕的事,我曾前往推土機先頭分隊小住幾天,剛好趕上沙塵暴來襲,專門送補給的大型尤尼莫克沙漠車也被擋在外面,先頭分隊的淡水供應瞬時吃緊,于是我們在那兩天不刷牙不洗臉,每天用僅剩的淡水先餾饅頭,再用餾完饅頭的水煮掛面,最后能喝的也就是那一點點掛面湯了。想想我們那么強大的后勤保障在如此環(huán)境中都能斷頓,所以驢友們想順利完成沙漠探險,就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斷水處和先頭分隊所住的野營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運送石油物資的沙漠車)</h3> <h3> <b><font color="#ed2308">3、五彩瑪瑙</font></b></h3><div> 走完和田河氣田道路的直線段(120km)就到了紅白山南麓,再向西折行15km左右,便是聞名遐邇、惹人眼羨的瑪瑙灘。</div><div> 瑪瑙灘其實就是一個在地質(zhì)活動中火山灰沉積、在風沙氣候下分化切割、在暴雨天氣下搬運堆積而成的一個個圓而鈍的礫石戈壁灘組合體,長約幾公里。在這個大灘體上,各種顏色的雞血石、蛋白石、瑪瑙石、石英石等混雜在石塊和沙塵中,構(gòu)成了出名的“瑪瑙灘”。這些瑪瑙有的無所顧忌的展露著自己誘人的嬌軀,有的則猶抱琵琶半遮面藏在其它石塊下;有的大如饅頭,有的小若蠶豆;有的紅勝雞肝,有的黃似生姜,有的墨綠如苔,有的淡藍如煙,對它們稍加雕琢即可變成十分名貴的工藝品。在此處,我撿了幾蛇皮袋石頭,然后利用工閑時間坐在帳篷門口,把它們泡在大水盆中一個個的過目品相、去劣存優(yōu),最后輾轉(zhuǎn)帶回西安時只剩大半蛇皮袋。</div> <h3> <b><font color="#ed2308">㈢ 山北景區(qū)帶</font></b></h3><div> 紅白山北部是最原始的大沙丘地貌,旅游的人很少去,在石油人進駐并建成和田河氣田后,這里可作為一個生命體驗區(qū)前往,也有探險者進入縱深開發(fā)線路。</div> <h3><b><font color="#ed2308"> 1、天然氣集輸區(qū)</font></b></h3><div> 和田河氣田坐落在紅白山北部的山腳下,屬柯克亞作業(yè)區(qū)管理。主要包括20多座單井集輸站、1座120×104m3/d處理站(2004年11月投運行)、1座500×104m3/d處理廠(2013年11月投運)。簡單科普一下此處的日常天然氣處理流程,地下含硫天然氣經(jīng)高壓管道至地面單井井口控制后,經(jīng)單井管線送至配套集輸站初步處理,再經(jīng)瑪4瑪5等主力集氣干線送至和田河天然氣處理廠脫硫脫碳,最后經(jīng)127km長的Φ508外輸管線將合格天然氣送至位于和田市郊的末站后,通過城市門站配送給用戶。老的處理站是備用和調(diào)峰時使用,外輸管道為Φ325。</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在施鉆的井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處理廠大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風沙中的處理設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被風沙彌漫的處理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暉光下的和田河氣田和紅白山)</h3> <h3> 紅白山一帶油氣勘查始于上世紀50年代,1997年9月在紅白山附近鉆探過程中,發(fā)生了強烈井噴,標志著塔里木盆地最大的古生界海相碳酸鹽巖氣田被發(fā)現(xiàn)。此處探險旅游如果能被獲準,可以到廢棄的井場參觀并學習相關(guān)油氣開采知識,我當年曾一個人前往發(fā)生井噴后被燒毀的井場,扭曲的井架孤零零的躺在沙海里,向吹過的黃沙訴說著它悲壯的歷史。<br></h3><div><b><font color="#ed2308"> 2、生命體驗區(qū)</font></b></div><div> 尼采說“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紅白山北部的油氣田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沙漠孤島”,能堅守這里工作的人,其人生感悟肯定會原地拔高好幾個層次。</div><div> <font color="#ed2308">與世隔絕</font>--說的是生活狀況。這里起先是處于最原始的蠻荒狀態(tài),沒有各種信號、吃不到豆腐等易碎食物,一度連新鮮肉也吃不上,至于水果那更是妄想;這里地表無水,地下水礦化度很高,生活用水全靠從200km之外拉運,一方水的成本在80元左右,想要洗澡也是妄想……在這種與世隔絕、水貴如油的環(huán)境下,我大半年時間內(nèi)無法和親人取得任何聯(lián)系。如今電話、網(wǎng)絡等已全部聯(lián)通,員工公寓樓也建成投用,但生活的艱辛仍不容樂觀。</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紅白山下的營地和我制作的橫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邊第二個帳篷前是我品相瑪瑙的地方)</h3> <h3> <font color="#ed2308">與沙為舞</font>--說的是工作狀況。大家對雪后掃雪能理解,但對沙漠中掃沙可能就覺得有些難以想象了,在紅白山北部工作的人,掃沙其實已經(jīng)成了單調(diào)的常態(tài),一天一小掃、三天一大掃是必須的,否則設備無法正常運轉(zhuǎn),人無法正常生活,有時候前腳剛清完,一場沙暴又堆積如山,所以每天隨沙而動、隨沙起舞成了一項必須面對的工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就是工作環(huán)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風沙過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掃沙隊在行動)</h3> <h3> <font color="#ed2308">挑戰(zhàn)生命</font>--說的是心態(tài)調(diào)適。久處“死亡之海”,如果自我心理調(diào)適不當,就可能被干燥的空氣、枯燥的生活、煩躁的心情帶入“沙漠綜合癥”困境,何況還曾上演員工被大風卷走、兩天后才在5km之外找到的悲劇。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荒漠絕境中,石油人建成了高端大氣的員工公寓樓,并連通了電話和網(wǎng)絡;就是在這樣的惡劣環(huán)境下,石油人讓和田成為全國首個實現(xiàn)天然氣供暖的中型城市,這是一種怎樣的偉大和奉獻?不置身此地肯定是無法體會到的。</h3> <h3><b> <font color="#ed2308">3、生死探險區(qū)</font></b></h3><div> 從和田河氣田處理廠向北,便是名副其實的無人區(qū),這里沙丘高大連綿、沙山雄偉壯觀,是典型的金字塔型風沙沉積區(qū),進入此地,如果沒有充分的保障、沒有充足的經(jīng)驗、沒有充沛的體力,那很可能就是有進無出,就陷入了真正的死亡之海。原來除過地質(zhì)探測人員外,鮮有人會到這里面來闖蕩,但這幾年隨著人們挑戰(zhàn)自身極限意識的不斷激發(fā)和戶外探險保障水平的逐步提高,已經(jīng)有人在慢慢探索這片生死區(qū)域了。</div><div> 雖然生命本身就是一種探險,但探險不能以生命為代價,作為以紅白山為中心的探險旅游活動,不建議路線過于向這個區(qū)域偏斜。</div> <h3><b><font color="#ed2308"> ?、?山中景區(qū)帶</font></b></h3><div> 屈指行程四千,不登紅白非探險!其實紅白山攀爬起來不難,主要是因為山的北坡被風沙彌漫,基本處于較平緩狀態(tài),山的南坡雖然相對陡峭,但風沙已漫過了好多埡口,然后從埡口流下,形成滑沙帶,所以如果順著這些沙帶上下比較容易,順著山石攀附也不算突兀。在山體上,有直上直下的輸氣管線、有蜿蜒穿越的沙漠公路、有體量龐大的化石群,如果機遇好,還可以看到沙漠中罕見的洪水及迷霧。</div> <h3> <b><font color="#ed2308">1、洪水迷霧區(qū)</font></b></h3><div> 大沙漠腹地發(fā)洪水、生迷霧,這種奇跡和仙境一般是遇不到的,只能作為一個可遇不可求的景觀帶。由于紅白山存在明顯的逆溫層,在夏季午后局地對流旺盛的情況下會形成大尺度環(huán)流,使得此地有遇到暴雨的可能,在山南1-1.5km的殘崗剝蝕區(qū)、3-5km的鹽漬平原區(qū)易形成洪水沖刷。</div> <h3> 我曾在120km營地經(jīng)歷過一次大暴雨,暴雨過后形成的霧柱是我見過最奇幻的霧景,在雨后的太陽照耀下,山頂上方罩了一層明顯的白霧,而在山體南側(cè)形成一個清晰、粗壯的直立霧柱,大約有半個山體高度,翻滾的霧氣就在這個霧柱中向上涌動,在與山頂橫罩的霧層即將碰撞時,突然從霧柱中掉頭向下而迅速跌落,觸底后又反彈向上,如此反復上涌跌落,煞是壯觀。迄今我都沒搞明白這團翻滾的霧氣怎么就像被套上了透明玻璃缸似的,反復跌落而不散?如果大家能有幸碰到這種景觀,或許能解開謎團。</h3><div> <b><font color="#ed2308">2、道路翻越區(qū)</font></b></div><div> 和田河氣田道路翻越紅白山的地方和管線跨越處想錯15km左右,在西邊的瑪瑙灘附近,主要是此地段山勢比較平緩,利于運輸車輛蜿蜒爬坡。當初我曾有過為何不在山下鑿一隧道貫通的想法,但閃念間就覺得這個想法太幼稚了,且不說紅白山的自然保護作用,即使真貫通一個隧道,估計過不了多久便會被流沙所封填。這個區(qū)域可與山南的瑪瑙灘、山北的廢棄井架一起探險游玩。</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衛(wèi)星圖上清晰可見的W形翻山路)</h3> <h3><b><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ed2308">3、化石聚集區(qū)</font></b></h3><div> 和田河天然氣處理廠及處理站出來的兩條外輸管線,在通過紅白山時都直接向南越過山體,沒有隨翻山路一起盤旋,這有利于管線的鋪設和維護,也有利于天然氣的輸送。</div> <h3> 這個區(qū)域的山體,北坡中間有一個緩沖平臺,在流沙未攀升到的地方有大片化石群。一個晴好的天氣,我一個人從120km營地出發(fā),用了近一個小時從紅白山南麓翻越到山北坡的中間平臺時,突然發(fā)現(xiàn)腳下有很多形似貝殼的石頭,定睛一看竟然是好大的一個牡蠣化石群。當時沒有多少文保意識的我很想刨出一個完整的化石來,但無數(shù)的牡蠣擁擠交錯、參雜在一起,根本無法把任何一個獨立的分刨出來,由此可以想象當年海水退卻時,牡蠣們是如何的驚恐和垂死掙扎。</h3> <h3>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天造地化的紅白山,有著巖石、古跡、瑪瑙、化石、天然氣等奇異景觀,被當?shù)乩相l(xiāng)譽為“神山”。我對紅白山的迷戀,不在于它是我們遷徙過程中最后一個營地,也不在于它真的有多么神奇,而在于它不懼風沙、氣吞山河的氣概,在于它沉淀歷史、開拓未來的胸懷。時間在變紅白山不變,它不管嚴寒酷暑,一味莊嚴肅穆、冷峻蕭遠,它任憑風沙肆虐,均自巋然不動、孑然獨行。紅白山就是這樣一個寂寥粗獷的西北漢子,永遠屹立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h3> <h3> 去紅白山探險和暢游,你可以感受自然的奇趣、歷史的厚重、生命的偉大。紅白山,值得我們敬重,值得每一位旅游及戶外愛好者去探訪尋秘、探險求證。</h3><div> (注:文中圖片部分來自自己所拍,部分來自衛(wèi)星地圖,部分來自網(wǎng)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