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歲月不知不覺消失了,時間都去哪兒了,這是一院生我養(yǎng)我的土窯洞,這里曾住過這樣兩位好人,用詞來形容一點兒不夸張,也不為過:相依濡沫、相敬如賓、待人厚道、鄰里和睦、勤儉持家、愛小敬老、相夫教子,與人為善,深受鄉(xiāng)鄰的敬重。由于父母的良善和包容傳承我們家人五代同堂,娃娃大人經(jīng)常十幾口好似小聚餐的大家庭是我們家的常態(tài)。周圍父老鄉(xiāng)親都羨慕這一家百善孝為先的和睦家庭,多次被評為縣鄉(xiāng)兩級政府“五好家庭”榮譽稱號。如今老人家兒孫滿堂,子女事業(yè)有成,工作在遠近城市。那種成就、那種幸福、那種敬佩、那種榮耀從二位老人不平凡的孝道故事說起:</p><p class="ql-block"> 我媽媽15歲和父親喜結(jié)良緣,成家后夫妻恩愛,互相幫助,孝敬雙方父母,從來沒有和奶奶發(fā)生瑣事,媽媽總能寬容理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爺爺去世的早,父親是爺爺唯一兒子,家庭重擔自然壓在父親和母親的肩上,媽媽不僅沒有怨言,和父親一道照顧奶奶,并培養(yǎng)年幼的三姑和五姑,直至成家立業(yè),有句話老嫂頂母,我媽就是這個角色,尤其培養(yǎng)三姑是小鎮(zhèn)女性唯一考上高等教育學府的學子,這給我們小輩做了很好的榜樣,媽媽作為兒媳勝過女兒。</p><p class="ql-block"> 責之切,愛之深:父母育有我們8個兒女,家庭負擔很重,主心骨爸爸有思想,立大志,就這樣堅持讓每個孩子上學,接受高等教育。那時交通不便利,我們姊妹每次啟程出門上班,要么到橫山要么榆林讀書起身,都要深更半夜起床,我媽給我們做的吃了飯,我爸爸總是在月光下背起行囊送我們到幾里外的公路等路過班車,直至護送上了車,路上雖然有爸爸的壯膽,免不了害怕怪物叫,爸爸給我們創(chuàng)造求學路陪罪的情形歷歷在目,作為女兒虧欠父母太多,愧疚自責難以言表,遺憾懂得太晚,再也無法報答。就這樣爸爸擔子重拖累大飽經(jīng)滄桑,歷經(jīng)磨難。這種好家風、好家教影響著每個孩子,他的兒女都爭氣,聽話懂事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這也是父母對我們殷切的期望和最光輝的恩澤。</p><p class="ql-block"> 哥結(jié)婚后,媽媽臉上更是笑容滿面,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半年后,嫂子生病了,這讓本來不寬裕的家庭又陷入困境,可喜的是媽媽的長孫張利出生了,嫂子有病不能照顧孩子,媽媽操心費勞,日夜呵護,張利茁壯成長,直至成家工作,嫂子多年難纏的腿病在她的精心照顧下,逐漸好了起來。父母始終把各種苦看成一種希望,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和家庭和睦是給他倆最大的安慰,這僅僅是母親令人敬佩的縮影。從這位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身上看到了傳統(tǒng)母親的仁愛和偉大。這種偉大雖然不敢和偉人媲美,卻在我們做兒女心中與偉人有異曲同工之處___謝謝了,我的家!</p><p class="ql-block">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爸媽近兩年相繼離去,他們的仙逝給兒女們留下無盡的思念,老人家的音容笑貌,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我們刻骨銘心。一生的精神財富永遠是后人的傳家寶——張載后人正人心、悟正道、親孝廉。</p><p class="ql-block"> 爸媽的面容是世界上最美的風景</p> <p class="ql-block"> 歲月無情人有情,爸爸、媽媽伴隨著他們親自栽培的這棵搖錢樹慢慢變老。</p> <p class="ql-block"> 這棵榆樹是我爸爸12歲時栽培的,現(xiàn)在有72年的歷史,它陪伴我們乘涼多少個春秋歲月,它長得枝葉茂盛永遠那么年輕,好多過路人看起了這棵成了材的樹,爸爸都沒舍得賣,一直陪我們成長。當然這棵榆樹體現(xiàn)“忠勇、堅毅、正氣、精細”的張家人精神。爸爸、媽媽過世了,這棵大榆樹依舊綠樹成蔭,粗壯的樹干,茂盛的枝葉,一到夏天幾乎把大半個院子遮掩住了,每年都開滿了黃色榆錢花,時而回憶起一家人榆樹下的敘趣。</p><p class="ql-block"> 是啊,這棵大榆樹留給兒女們美好的回憶,儼然變成了我們一家人的念想,是我們大家庭里每個成員現(xiàn)實人生意義的標干,它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丶铱纯础_@自然是爸爸一生中給我們留下最寶貴的禮物,感謝爸爸媽媽,祝爸爸媽媽在天堂中永遠幸?!ぁぁぁぁぁ?lt;/p> <p class="ql-block"> 四代同堂</p> <p class="ql-block"> 四代同堂</p> <p class="ql-block"> 幾輩貢獻的碾子 </p> <h3>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父母一輩子就戀這把土地,在大山、溝壑挖金送寶、育養(yǎng)子孫、創(chuàng)造財富。唯有方寸地,留有子孫根!</h3> <h3> 家人眼中有思想、立大志的爸爸___一位好父親、好丈夫、好長輩。</h3> <p class="ql-block"> 和藹可親</p> <p class="ql-block"> 爸爸——地地道道農(nóng)民,勤勞樸實,剛強氣場,思想不封建,有遠見不落后,常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娃娃們一定要念書,愛學習才有出路。我們都讀完學業(yè)。</p> <p class="ql-block">媽媽——傳統(tǒng)婦女勤儉持家,可親可敬 ,思想不封建,有遠見不落后。常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娃娃們一定要念書,愛學習才有出路。我們都讀完學業(yè)。</p> <p class="ql-block">家有一老,如有一寶。</p> <p class="ql-block">家有二老,如獲至寶。</p> <p class="ql-block"> 歲月不待人,爸曬太陽。</p> <p class="ql-block"> 歲月不待人,媽曬太陽</p> <p class="ql-block"> 老窯洞</p> <p class="ql-block">父母是堂上的活菩薩、活佛——小兒子回家探親,爸爸、媽媽越有精氣神。</p> <p class="ql-block"> 老來還是老伴,歲月無情,怎么就拄上拐棍了?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p> <p class="ql-block"> 年邁了</p> <h3> 佛說:“孝順父母,是世間第一福田。”“豈無遠道思親淚,不及高堂念于心,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靈山朝世尊?!弊鋈俗优?,養(yǎng)育之恩常思于心。</h3> <p class="ql-block">三姑家</p> <p class="ql-block">大姐家</p> <p class="ql-block">哥家</p> <p class="ql-block"> 兒行千里母擔憂。弟往新疆烏魯木齊市“中國科學技術(shù)研究院”上班起身</p> <p class="ql-block">2014年4月29日零時36分家中仙逝,享年84歲。母親走了,孝子送終。</p> <p class="ql-block">2015年7月21日8時27分家中仙逝,享年84歲。父親走了,孝子送終。</p> <p class="ql-block"> 爸媽走了,姊妹各自照顧好自己。</p> <p class="ql-block"> 血緣心系骨肉情</p> <p class="ql-block"> 姐弟相遇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 單位外出學習路過山西黃河畔</p> <p class="ql-block"> 哥家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8日亮亮結(jié)婚</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0日毛毛結(jié)婚</p> <p class="ql-block">積善之家必有余慶</p> <p class="ql-block"> 思念</p><p class="ql-block"> </p> <h3>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