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6年6月11日——7月5日,我和幾個當年在郴州鯉魚江和邵陽隆回工作過的戰(zhàn)友又來到了這兩個地方,尋找我們在這里留下的足跡 。</h3><div><br /></div><div><br /></div><div>?鯉魚江。? ? ?鯉魚江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下轄的資興市,這里屬于湘南山區(qū),周邊崇山峻嶺,地理位置十分險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1969年12月,我部奉中央軍委命令,從湛江陸續(xù)移防到這里,在資興縣鯉魚江-郴縣一帶擔任國防工程的施工任務。</div><div>? ???到達鯉魚江時已是70年的元旦過后,當時天下著大雪,幾千官兵冒著嚴寒,只用一個多月時間就在這人跡罕至的山區(qū)建起了自己的營房并扎下根來。當時汽車連、修理連、重機連就駐扎在鯉魚江畔的鐵路橋附近,那里原是鯉魚江鎮(zhèn)的一個敬老院,留下了一排紅磚砌的房子,這排平房后來就了汽車連的連部。</div><div>? ? ? ? ?</div><div>? ? ? ? ? ?1970年鯉魚江敬老院(原汽車連)舊址。綠箭頭所指的大樹下原來是一棟紅磚砌的平房,也是汽車連連部。大門左側 是車場,連隊的杉木皮住房在車場上面,從大門的右邊有條路,約幾百米就到了修理連。團機連在大門正方向的后面山腳下,距大門也就只有400米。那時候,團領導把三個連隊搞在一起,結對互幫,叫一幫一,一對紅。大家戲稱三個連隊是“三家村”。</div> <h3>班排的住房都是工兵連蓋的,也就是在空地用竹子搭一個房架子,墻壁是用稻草、水、黃泥和好后掛在竹片上,抹平,刷些石灰水就是墻壁了,蓋房頂材料是湘南山區(qū)盛產的杉樹皮,又叫杉木皮房。這種房子因為材料簡單,造價低廉住在里面是冬冷夏熱,到下雨天外面是大雨,屋里是下雨,時間長了,杉木皮漚爛了,反而還不漏了。?這張相片應該是攝于1970年,坐在車上的這位是我連一排一班的一位70年廣西靖西兵。相片上可以看出房頂是用杉木皮蓋的,墻上還包了一層杉木皮。</h3> <h3>原連隊的駐地(敬老院)現(xiàn)在已成了郴州市云湘礦冶的一個工廠。如沒人的介紹,還真的找不到了。當?shù)卮迕窀嬖V我們這棵大樹和水井都是當年留下來的。</h3> <h3>??水井旁邊原來還有一棟竹子蓋的杉木皮房,那是我們汽車連的炊事班和飯?zhí)?,我和同行的二位?zhàn)友喝了幾口井里的水,感覺還是當年的那種味道,只不過那時我們都只有17.18歲,而現(xiàn)在已是60多了。</h3> <h3>?70年代初,從郴州到鯉魚江只有唯一的一條砂石路面的公路。公路全長50來公里,很多地段都與到鯉魚江和三都煤礦的鐵路并行,間隔距離很近,爭搶過道口和火車賽跑,是連隊駕駛員的習慣,經常是險象環(huán)生,連隊及時制止了這種不安全的行為。這個道口就是原汽車連門口的那個道口,以前無人值班,現(xiàn)在由于交通的發(fā)展,車和人的流量大了,道口也有人值守了。鐵路通過道口后往郴州方向是個大上坡,從三都煤礦拉煤的火車都要在鯉魚江增加一個車頭,才能爬上這個坡,有時車太重,爬不上去,車輪打滑,發(fā)出刺耳的摩擦聲音,剛來時吵得我們經常睡不著覺,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汽車連的豬圈也在鐵路邊上,開始豬也不習慣,火車一來就叫個不停,時間長了,也就好了,看來那句話還是對的“環(huán)境改變一切”。70年,在這個上坡的地方,某機械連一干部老婆在醫(yī)院難產,急需趕往郴州,由于晚上沒車了,他就站在鐵軌上,攔下了一臺拉煤的火車爬了上去,火車司機哭笑不得,只得拉上這個當兵的,把火車退回鯉魚江,重新起步加速沖坡。當兵的攔火車后來也成了一個笑話。</h3> <h3>?從道口往左不到300米就是鯉魚江大鐵橋,鐵橋全長不過300米,以前它是火車、汽車、人員和其他交通工具進出鯉魚江的唯一通道。?? 橋面原來是懸空的,兩條行車道是用一塊塊比輪胎稍寬一點的鐵板鋪砌在鐵軌的兩側,供汽車和其他交通工具通過,每當車輛通過時,鐵板發(fā)出一陣陣”哐當哐當“的聲音,望著懸空的橋面和橋下洶涌流淌的江水,的確嚇人。經常有汽車掉下行車道,卡在橋上動彈不得,拖車救援就成了我們 一項經常性的工作。</h3> <h3>70年我曾開過一臺沒有方向和剎車的吉斯150通過這個大橋。這臺車要送廠大修,由于材料緊張,車上稍好的配件也給換的差不多了,所以就沒有了方向和剎車。到鯉魚江車站裝車要經過這座橋,我只好帶上兩個戰(zhàn)士,扛上兩條撬棍,一邊走一邊撬輪胎,沒有剎車就填三角木,花了幾個鐘頭硬是把車開到了鯉魚江車站,現(xiàn)在想起來也感到好笑。在鯉魚江一年,全連幾十臺車每天要通過這座橋好幾次,但從沒有發(fā)生過任何大小事故?,F(xiàn)在大橋已是鐵路專用橋了,不準行人和 汽車通過,但它在我們心目中的留下的印象仍是那么清晰和難以忘懷。?</h3> <h3>這張相片是從橋上往前方拍的,信號燈右邊不遠處是三個連隊的駐地,離鐵路最近的地方只有20一30米。稍前一點是汽車連前面的道口,鐵路在這里是個又轉彎又上坡的地段,攔火車的事就發(fā)生在這個彎道處。</h3> <h3>過了鐵路橋右邊不遠處就是鯉魚江電廠。鯉魚江電廠始建于五十年代中期。是中國華中電網最南端的電源支撐點,其擴建工程是國家“西電東送”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華中、華南兩大電網聯(lián)網及三峽送出配套火電建設中,具有“承東啟西”的區(qū)位優(yōu)勢。70年電廠的煙囪改造工程完工,(據(jù)介紹該廠煙囪在當時是亞州第一高,是不是我們不知,但廠方是這么介紹的),部隊組織我們到電廠去參觀,工人師傅指著剛完工的煙囪對我們說“你們當兵的有人敢爬上去嗎?”,在戰(zhàn)友們的鼓動下,我順著煙囪外墻的那幾根攀爬用的u型鋼筋毫不猶豫的爬了上去了。俗話說“上去容易下來難”,站在煙囪頂上,望著下面那小小的人影,不免兩腿發(fā)軟,但也只能硬著頭皮,順著來路一步一步摸索著退下來,下來后全身的衣服都被汗水濕透了。那年我18歲。現(xiàn)在的這座是經過改造的,高210米、出口直徑7.2米鋼筋混凝土煙囪。原來的比它矮不了多少?,F(xiàn)在要爬上去,我是不行了。</h3> <h3>1970年,團部住在原東江市(1959年,郴、資合并稱郴縣;1959年冬劃出鯉魚江、蓼市及高碼等地成立東江市(為郴縣所轄);1961年資興縣恢復建制;1962年東江市并入資興縣,鯉魚江等地仍為資興)鐵道兵x師師部留下的一棟樓房里,那個地方靠近東江,河道在這里轉了一個大灣,這次去,我很想找到這個地方,但問了很多人都說不知道,原因是70年代建東江水庫,這一帶的建筑和土地都被拆除和征用了,地形地貌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所以很少有人知曉這個地方了?,F(xiàn)在的鯉魚江鎮(zhèn)和東江鎮(zhèn)都屬資興市東江街道管轄了。</h3><div><br /></div><div>? ?東江水庫的東江大壩泄洪道也是我們團的一個連隊開鑿的。</div> <h3>“一壩鎖東江,高峽出平湖”。東江湖是國家“六五”重點能源工程──“東江水電站”的蓄水水庫。東江湖水面寬160平方公里(24萬畝),蓄水81.2億立方米,譽稱“南洞庭”,是我國中南地區(qū)目前最大的人工湖泊。碧波清粼的湖面星羅棋布地鑲嵌著數(shù)十個島嶼,湖光山色展現(xiàn)出一派旖旎無比的山水風光。飽覽過東江湖壯麗風光的我們無不被這一湖剔透的綠水、浩翰的湖面、疊翠的青山以及湖中形態(tài)各異的大小島嶼所陶醉,流連忘返。</h3><div>? ? ? ?70年代初,從東江水庫的動工修建到80年的蓄水發(fā)電,鯉魚江和東江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即是這個地方的建設者也是見證者,看著這一切的變化,無不令人感慨萬分。</div><div>? ? ? ? ? ? ? ? ? ? ? ? ?霧鎖東江</div> <h3>小東江二號橋。</h3> <h3>東江船夫。</h3> <h3>霧漫東江。</h3> <h3>東江水庫。</h3> <h3>東江留念。</h3> <h3>?1970年12月,部隊結束了在郴州地區(qū)的施工,我們離開了鯉魚江,又奔赴了下一個地方—-邵陽。</h3><div>? ? ??</div><div>? ?邵陽:?舊名寶慶,位于湘中而偏西南。北障雪峰之險,南屏五嶺之秀,資水橫貫,邵水交匯,盆地珠連,丘陵起伏。自西漢置縣,為郡為州為府,為一方之重鎮(zhèn)。北鄰婁底,南界永州,上通云貴,下接長衡。自古為交通要道,商埠中心,經濟發(fā)達,文化昌明,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div><div>? ? ??</div><div>? ? ? ? 邵陽是我人生路上的一個轉折點,1965年,我從長沙來到此地,追求人生的夢想,在這里生活了三年。</div><div>? ? ? ? ? ? ? ? ? ? 邵陽市一中,65年我們學校就建立在此,我在這里生活學習了一年。</div> <h3>?邵陽師范。66年學校又搬遷到這里。我在這里生活學習了兩年。</h3><div>? ? ?1967年12月,由于文革的原因,我們放棄了學業(yè)和夢想,穿上軍裝,從這個大門出來后,走向了人生的另一個轉折點。</div> <p class="ql-block">60年代中期,黨中央和毛主席根據(jù)當時國際形勢日趨緊張的局勢,提出了加強戰(zhàn)備,逐步改變我國生產力布局而做出了一次由東向西轉移的戰(zhàn)略大調整,這就是史上所稱的“三線建設”,邵陽地區(qū)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成為了國家三線建設的重點。</p><p class="ql-block"> 1969年11月,七機部軍管委員會根據(jù)中央指示下文批準成立三線基地工程指揮部。定名為068工程。 1970年11月,廣州軍區(qū)批準成立068工程指揮部,基地建在湖南省的隆回、洞口、邵陽縣和新化縣的部分地區(qū)。我部遵照上級的命令從郴州移防到邵陽,全團分布在邵陽縣、隆回縣、新邵縣、洞口縣一帶,承擔068工程的施工任務。</p><p class="ql-block"> 70年代初,邵陽到懷化的公路交通十分落后,320國道邵陽段的資江河上沒有一座橋梁,汽車過河全靠渡船,嚴重制約了三線建設的進展。71年我們團來到后接受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在資江河上架橋,經全團努力,一座鋼筋混泥土的公路橋就聳立在資江河上,直到現(xiàn)在仍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隆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隆回縣城距邵陽市50多公里。它是邵陽地區(qū)三線建設的中心。068工程指揮部和我們團部都駐扎在隆回縣的花門公社茶場大隊,汽車連、修理連、團機連、加工連、衛(wèi)生隊都和團部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沿著320國道前行,來到去隆回縣灘頭鎮(zhèn)的路口,灘頭原來是809工地的所在地,0722部隊的一個營在這里施工。現(xiàn)在灘頭鎮(zhèn)的年畫,已是國家級的非物資文化遺產了。灘頭也成了一個旅游的地方。</p> <h3>809工地就在灘頭,原0722部隊一營就駐扎在這里,這6張相片是原一連戰(zhàn)友胡可友送給我的,一連曾經在灘頭809和邵陽縣的807生活、施工了幾年,這里給他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記憶。</h3> <h3>這是原來邵陽縣的807工地,一營一連也在這里生活工作過。</h3> <h3>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隆回縣城己擴大到了原來的園藝場了,現(xiàn)在的汽車站就是在原來的園藝場。</h3> <h3>走到這個路口要注意了,下一步應該往六都寨方向。再往前去是橫板橋和洞口,往右拐不到一公里就是我們原來的團部駐地-茶場大隊。別走錯了。</h3> <h3>過路口 500米就可以看到 這個磚廠的煙囪,磚廠和煙囪70年代就在這里,它也是那段歷史的見證者。</h3> <h3>?過磚廠再往前不遠就是汽車連的門口了。這個大門后面的修的。門有時關著,不注意還不容易發(fā)現(xiàn),122團原來在隆回留下的那些秘密就隱藏在這個門里面。</h3> <h3>當年的汽車連車場大門口是這樣的。</h3> <h3>汽車連門口的這條路原來是條砂石路,現(xiàn)在改成柏油路了。從隆回到六都寨必需從汽車連門口經過。</h3> <h3>?這棟房子在汽車連大門對面,所在位置原來是汽車連的油庫。</h3> <h3>這位是汽車連的衛(wèi)生員(70年懷集兵)在原汽車連車場大門口的留影。</h3> <h3>部隊到達邵陽應該是1971年的元月份,但是天氣正下著大雪,十分寒冷,我?guī)е』乜h六都寨公社的一個民兵排(帶隊的排長是全軍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廖初江的親弟弟)建起了汽車連的營房。廖排長是一個憨厚老實的農村青年,他比我大幾歲,我叫他廖大哥,我們在一起幾個月,關系很好。房子蓋好后,廖大哥帶著民兵排又去了另一個地方,從此我再也沒有見過他。幾十年過去了,但我一直沒有忘記他。廖大哥你現(xiàn)在何處,你還好嗎?你哥哥廖初江的問題已得到了公正的處理。</h3><div>? ??</div><div>? ? ? 這就是我們蓋的營房,坐著的這位姓陳,是65年入伍的湖北宜昌人,背后的房子就是汽車連連部。</div> <h3>這也是衛(wèi)生員在汽車連連部門口的留影。謝謝這位衛(wèi)生員提供 的這兩張珍貴的相片。</h3> <h3>??我以前來過這個地方幾次,068工程指揮部撤走后,汽車連這個地方也幾次被用作了它用。2006年來時是個曬磚的地方,后被荒廢。2011年來長滿了茅草,人都不能進去。?</h3> <h3>這次又變成了汽車墳場(拆車場)。這是原來的車場。</h3> <h3>這里原來是保養(yǎng)班和食堂的位置。</h3> <h3>汽車連后面是團家屬房,這個房子應該是72、73年完工的,40多年了還保存基本完好。</h3> <h3>房子里現(xiàn)在還住著做事的民工。</h3> <h3>團部前面的燈光球場,老百姓在這里搭了一個棚子,用來堆放做水泥磚的原材料。</h3> <h3>這還是當年燈光球場的踏步,每當比賽,我們就座在這里觀看。</h3> <p>這張相片就是在團部燈光球場拍的。</p> <h3>原團部辦公樓,完好無損。門口的樟樹也是當年栽種的,大的比水桶還要粗。</h3> <h3>辦公樓大門,現(xiàn)在里面也住了幾戶農民工的家屬。</h3> <h3>團招待所的小院也還在,這間房子也是原來的。</h3> <h3>? ?從辦公樓再往前走,應該是到特務連和團機連那邊去了,遺憾的是那邊砌了圍墻,和這邊隔斷了,我們過不去了。</h3><div>? ? ? ??</div><div><br /></div><div>? ? ? ? 汽車連對面的山腳下,是茶廠大隊的茶場四小隊,72年我在這里搞"三支兩軍",支了7個月的農,這里的老人都還記得我們。(因下大雨,沒有拍攝成功,以下有幾張相片是用的2011年去時拍的老照片。)</div> <h3>茶場大隊的大隊部。</h3> <h3>?從茶場大隊路口往前不遠就是木工連(原工兵4營16連)、修理連、衛(wèi)生隊駐地了。再往前就是801工地,原來那里還有一個坑道口,2011年去時,坑道口已被封堵并填埋看不見了。問當?shù)氐睦习傩湛拥揽谠谀睦?,都說不知道了。</h3><div>? ? ? ? ? ? ? ? ? ? ? ?茶場大隊路口。?</div> <h3>??有網友要我拍攝幾張團衛(wèi)生隊和068小學的相片,遺憾的告訴這位網友,木工連、修理連和衛(wèi)生隊原都在一個山頭,木工連這塊地方現(xiàn)在是個規(guī)模較大的變電站,修理連、衛(wèi)生隊這塊地方我們2011年去時還留有一塊地皮,這次去變成了一個工廠,大門緊閉不讓進去,所以沒有拍攝成功。068小學我們也問了當?shù)厝?,他們的回答是不知和不知搬哪里去了?lt;/h3><div>? ? ? ? ? ? ? ? ? ? ? ? ? 木工連現(xiàn)在是個變電站了。</div> <h3>這個大門里面是特務連,往外走是到衛(wèi)生隊和801去的那條路,現(xiàn)在也被圍起來開發(fā)了,里面好像是個農家樂。因為下大雨,我沒有進去,就在車上拍了這張相片。</h3> <h3>隆回師專對面的資江河邊,現(xiàn)在也被開發(fā)了。樓盤價格快3000了。</h3> <h3>這是位于洞口縣石下江區(qū)的7804廠總裝廠的廠房(原804工程),該坑道是70年代初由0722部隊構筑的。</h3> <h3>這棟房子位于洞口石下江804工地,70年代曾做過0722部隊的營房。1973年團機械、汽車訓練隊就駐扎在這里,全團73年入伍的機械操作手和汽車駕駛員你們應該記得這個地方。</h3> <h3>這張相片是73年團機械汽車訓練教導隊汽車訓練排在804的合影。</h3> <p class="ql-block"> 有關068工程中提到722醫(yī)院一事,我收集了有關資料,認為722醫(yī)院的前身應該就是我團衛(wèi)生隊,我團走后,00362部隊各分隊基本上是對口的接受了我們原來各個連隊的營房,所以我們的衛(wèi)生隊也成了他們的醫(yī)療機構,以后辦成了醫(yī)院。隆回師?,F(xiàn)在是隆回縣二中了。</p><p class="ql-block"> 這次到郴州和隆回,由于天氣和時間等原因,我們只是走馬觀花的看了以下,寫的不全, 望今后去的戰(zhàn)友能將122團在湖南的資料繼續(xù)補充,以供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謹將此文獻給8312部隊、0722部隊及53703部隊的全體指戰(zhàn)員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