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之前對摩洛哥僅知道是非洲國家,連一知半解也沒有。經(jīng)過半個月的游歷對摩洛哥逐漸了解。摩洛哥是阿拉伯國家,三千多萬人口,除5%的波波爾族和不到1%的其它民族外全部是阿拉伯人并信奉伊斯蘭教。表面上這里像中東又有點像歐洲,覺得不太像非洲。摩洛哥歷史上曾被羅馬帝國統(tǒng)治,曾被西班牙和法國殖民,獨立后一直稱為摩洛哥王國,皇室穩(wěn)定。這里不像非洲的說法是我們自己的誤區(qū),以為非洲就是黑膚色人種國家,亞洲就是黃皮膚黑頭發(fā),其實阿拉伯國家在非洲亞洲都有。摩洛哥沒有阿聯(lián)酋迪拜等石油資源國的奢華,也沒有伊拉克敘利亞等國的戰(zhàn)亂,經(jīng)濟發(fā)展在非洲相對靠前。國家的和平與穩(wěn)定使摩洛哥人的生活安逸閑適。</font></h3> <h3><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一部《卡薩布蘭卡》好萊塢影片大大提高了這座城市的知名度。摩洛哥商人比照把影片中的咖啡店建在靠海臨街,店內(nèi)裝飾完全照搬電影,并不停歇播放《卡薩布蘭卡》,我們慕名而至,坐在咖啡店品著咖啡看著屏幕播放的影片……</font></b></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哈桑二世清真寺(Hassan II Mosque),這座清真寺的三分之一是建在大西洋上,環(huán)著海,處在伊斯蘭世界的最西端,它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沙特阿拉伯的麥加和麥地那清真寺之后。伊斯蘭教每天有五次朝拜,按照太陽升落時間,日出前、日出、正午、日落,午夜。我們正趕上周五的彌撒朝拜活動,城市各教堂高音喇叭高亢洪亮的聲音匯成一體,在天空中漂浮,此起彼伏,滿街都是警察維持秩序指揮交通,教堂前,馬路上,教徒們不論是街邊商販或行者都停下所有的活動朝著同一方向按照引領者的節(jié)奏伏地起身,場面之壯觀前所未聞,露天地里幾千成年男子,沒有貧富沒有等級,沒人強迫,自覺自愿地在同一時間做同一動作。我們屏住呼吸,悄聲地觀看,手里的相機不敢拿出來,因為怕破壞這神圣的氣氛。宗教的力量太強大了。</font></h3> <h3><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馬拉喀什是摩洛哥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我們?nèi)胱∶袼?,小店清新文藝,干凈舒適,很有些歐洲小店的感覺,老板非常熱情,幫助安排行程,給出恰當?shù)慕ㄗh,服務是非常到位!我們是這里的第一批中國客人。<br /></font></b></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馬拉喀什最有名的市場,非常大,市場小販的幽默真讓人接受不了,比如詢價后,按照常規(guī)我們會說太貴了,人家立刻報出一折的價格,如此不靠譜!嚇得我們趕緊閃人。這里的露天廣場--Djemaa el Fna是聯(lián)合國認可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日落后的廣場有各式烤肉,有羊頭肉、蝸牛湯,有耍猴弄蛇,有雜技,有吊飲料的小游戲,有講故事的,有做手繪的,等等。感覺這里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一千零一夜的故事。</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馬約爾花園,沉穩(wěn)不乏詭異的藍色為其主色調(diào),加之精心打造的園林使得身在馬拉喀什又強烈的異于其中,更讓人驚奇的是這里竟然是圣羅蘭的締造者YSL的秘密花園,也是他安眠的地方,園中的小店擺放著具圣羅蘭特征的物品。</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圣羅蘭博物館</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穿過最熱鬧非凡的市場按照國際友人的引領左拐右拐,拐來拐去就看到了阿拉伯特色建筑的約瑟夫神學院,神學院二樓兩側(cè)有一扇扇小窗,亞洲面孔在那里還算稀少,當我趴在窗前向外看竟然發(fā)現(xiàn)有很多鏡頭在拍我,是不是應了那句話:你在樓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下看你(有多自戀,抽自己一下)</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摩洛哥人的熱情有點讓人接受不了,每個攤位都會攔著你買東西,本來還想買點土特產(chǎn)品,但被這過份的糾纏嚇回去了,眼睛根本不敢搭邊,否則甩都甩不開。</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摩洛哥的水果還真不貴,特別推薦仙人掌果,特別好吃解渴,一元一個,等著削皮一個一個吃,然后數(shù)皮結(jié)賬,真是美味無比。</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說個買西瓜的故事,想想還真是羞愧難當,太對不起同行小伙伴了,兩次(上次在安曼)自告奮勇地說會挑西瓜,一次熟過了,這次是生瓜,先不說對不起??,更對不起我們扛回家用的氣力。同行小伙伴眼睛氣的直翻白!我也奇怪,一向謹慎的我為什么要主動挑西瓜,并且同樣的錯誤犯兩次,為什么呢?</font></h3> <h3><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知道撒哈拉沙漠源于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羞于啟齒的是來之前真是不知道撒哈拉沙漠在摩洛哥境內(nèi)有一部分,真是意外之喜。其實三毛筆下的撒哈拉與撒哈拉沙漠不完全相同,三毛講的是西撒哈拉一個小鎮(zhèn)的故事,是撒哈拉人建立的國家的首都,現(xiàn)在已被摩洛哥占領。</font></b><b></b></h3> <h3>進到沙漠里,一下子就被這廣袤無垠的沙漠驚呆了。金黃黃的沙子一望無際,被風鑄成高山溝壑和山脊,連綿起伏,沙面上的一道道紋理就像精心雕刻而成,我們的駝隊有九頭駱駝,兩位小哥樂樂呵呵地牽著駝隊前行,其中一小哥時常與我們搭訕講話,為我們拍照,還經(jīng)常走在山脊上擺出pos讓我們拍照</h3> <h3>到達營地已經(jīng)日落,躺在沙山上,背后的沙子保留著太陽的余溫暖暖的,月亮彎彎掛在天上,像點亮的一盞燈,慢慢地有了星星,越來越多越來越亮,離我們很近很近,仿佛伸手就可以碰到,尋找兒時熟悉的星星,比如三星啊、北斗星啊,結(jié)果統(tǒng)統(tǒng)沒有找到??罩信紶栍辛餍莿澾^瞬間照亮天空。躺在撒哈拉的沙山上,宇宙清亮亮,仿佛置身星空中,愜意的數(shù)星星,相比之前騎駱駝顛簸的腰酸背痛,暴曬在烈日之下,隔得屁股疼痛難忍,所受的苦都值了!</h3> <h3>月夜下的駝隊</h3> 沙漠的日出被沙漠的紅色映襯著 <h3>菲斯相比馬拉喀什老城的街更是一片迷亂,被稱為千巷之城,據(jù)說有9000多條小巷,分布也是亂象,八卦陣,巷中巷,交通工具完全靠走,偶爾會有拉貨的驢或摩托車穿梭,個別的巷窄的一個人側(cè)身才能通過,迷城稱號實至名歸。</h3> <h3>傳統(tǒng)的手工業(yè)在菲斯被保留下來,皮革染料金屬器皿陶器各種工藝品都歷史悠久,相比現(xiàn)代化的城市,擁有如此之多的手工藝人及作品更凸顯菲斯的魅力</h3> <h3>銅匠</h3> <h3>面包師</h3> <h3>鞋匠</h3> <h3>裁縫</h3> <h3>繡花</h3> <h3>織地毯</h3> <h3>制作香料</h3> <h3>顏料</h3> <h3>舍夫沙萬,一個藍色的夢幻般的小鎮(zhèn),置身之中滿眼都是畫作,拍照不用選景,隨便一咔嚓就是一精美照片。這里與非洲固有印象野生、荒漠大相庭徑,圣托里尼的藍竟然在這里綻放。</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摩洛哥的主食是囊,跟新疆的差不多,主菜一般以燉為主,各種塔吉鍋,在鍋底鋪上牛羊或雞肉,上面鋪滿蔬菜,沒油沒鹽,另配點鹽和胡椒粉,一鍋上來沒有其它菜了。還有一種非常著名食品叫庫斯庫斯,就是在塔吉鍋底部區(qū)域像是小米飯,上面鋪滿了大塊的蔬菜。在摩洛哥基本都是在好一點的酒店吃飯,街邊的大排檔是萬萬不敢去,因為全是著長卦圍頭巾的阿拉伯男人,阿拉伯人的習慣女人是不可以拋頭露面的,開始我們不懂還在東張西望進店詢問,感受到那些人異樣刺人的目光,還是快快閃了。我們還看到商販們聚在一起圍著一個塔吉鍋用手抓著吃的情形。</font></h3> <h3>塔吉鍋</h3> 青春少女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街頭女郎</font></h3> <h3>攝影師小伙兒</h3> <h3>非洲眼。摩洛哥一個美麗特別的國度,敞開懷抱接納包容全世界各個膚色各個種族的游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