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紅薯又名蕃薯、甘薯、地瓜、紅苕、蕃芋等,但我們新會人喜歡叫蕃薯。</h3> <h3>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經(jīng)濟落后,農(nóng)村普遍比較貧困,分配的口糧(稻谷)不夠吃,番薯也是作為主糧補充,后來農(nóng)村基本上是拿來喂豬,不過現(xiàn)代人追求養(yǎng)身,已經(jīng)充分認識到了番薯的功效,開始對它重新重視起來,不但吃番薯,還把番薯葉當菜吃了。</h3> <h3> 生長在農(nóng)村的人,對煨蕃薯再熟悉不過了,在我們的童年里是一個忘不了的符號,讓我?guī)Т蠹胰ブ販啬且欢坞y忘充滿野趣和童趣的日子吧!</h3><div> </div> <h3> 每到晚造水稻收割后,犁田曬白了的泥塊是泥煨蕃薯的大好時機。</h3><h3> </h3> <h3>犁田曬白</h3> <h3> 小時候去看牛,看鵝,看鴨,或上山斬柴,饑渴難忍時,就想偷蕃薯來煨吃或生吃,偷偷走到進生產(chǎn)隊或私人蕃薯地,掀開藤蔓偷蕃薯,運氣好的話,會遇見蓬松的沙地,輕輕一刨,甚至提著蕃薯藤一扯,一窩蕃薯就應聲而出。運氣不好,遇見一塊比較鐵實的地,那就有苦頭吃了,手都刨出血了還刨不出來,就算刨出來,蕃薯也是干癟瘦小,還擔心被別人捉住的風險,實在得不償失,你有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呢?</h3> <h3> 我們以前偷蕃薯煨吃,吃得嘴巴烏黑個,回到家里,媽媽說又偷蕃薯吃了吧!我死都不認帳,媽媽說用鏡子照照你的嘴巴啦。不競偷蕃薯是違法的,以后就不敢偷了。</h3> <h3> 小時侯去泥煨蕃薯,一般都是結(jié)伴而去 ,星期六、日約上幾個小伙伴,帶上木棍、蕃薯到田野里煨蕃薯去。</h3> <h3> 選擇背風的田塊,小伙伴們分工合作,一些人負責到田野周圍拾柴草,一些人負責搬干泥塊用于砌泥窯,我們這里又叫“焗爐”。平整砌泥窯位置基礎,抓一把干泥粉在空中一揚,看泥粉往那方向吹,測定風向,泥窯口對著順風最好。</h3><h3> </h3> <h3> 在田里搬來大小干泥塊,先砌好用來燒柴的窯口,順住窯口由基礎開始,用大泥塊,窯呈圓形狀,一圈一圈地砌,越往上越用小塊泥,逐漸往上收縮,呈金字塔狀,直至封頂。</h3> <h3> 砌煨窯要有耐性和技巧,不能心急,循序漸進,泥窯越往上砌就越有耐性越小心,如果一不小心,也經(jīng)常會在快封頂時轟然倒下,哪就前功盡棄,不得不從頭再來。</h3> <h3> 砌好泥窯后,就可用柴草燒窯了,燒熱后泥土的變化是一開始變黑,接著變紅,最后變成白色。</h3> <p> 如果想使泥窯快點燒熱燒紅,可在泥窯的外面放一些山草來燒,里外都燒,雙管齊下,見頂部大部分泥塊變紅轉(zhuǎn)白時即可停火,可放蕃薯了。</p> <h3> 煨蕃薯最好選中等大小的蕃薯,容易煨,個體過小的蕃薯容易煨焦,個體過大的蕃薯不容易煨熟透。</h3> <h3> 先用木棍在頂部把一小部分小泥塊往窯下推,打開一個小口,用木棍碾碎推下的小泥塊,使窯底有一層熾熱的小泥塊墊底。然后把蕃薯掉下去,用棍扒開蕃薯一個個平鋪好,不要重疊,最后用木掍把其余的泥塊全推倒,打碎泥塊,蓋住蕃薯,不要讓它露出來。</h3> <p> 大概煨40分鐘左右,視蕃薯個體大小,如果蕃薯個體較大煨時間稍長,個體較小煨時間稍短。聞到蕃薯的香味就可以把煨番薯扒出來,扒開泥土時,由外往內(nèi)扒,不要心急,不要太用力,避免把煨蕃薯扒爛了,沾了泥土就不好吃。</p> <p> 質(zhì)量好的煨蕃薯,如紅心蕃薯,應該是皮金黃色,皮浮脆香,剝?nèi)テ?,里面的薯肉晶瑩熟透,甘香可口,哪個香噴噴的薯香味撲鼻而來,真叫人唾涎欲滴。</p> <h3> 倘若煨出哪種半生不熟的蕃薯,是最難吃的了,吃了肚里打咕嚕,廢氣亂竄,最后……反正我不說你也明白了,哈哈!</h3> <h3>薯香撲鼻,唾涎欲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