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西北部與巴彥淖爾市東北部之間,有一條經(jīng)過數(shù)千年地殼運動自然形成的延綿數(shù)百余公里的烏拉山山脈,也就是這兩個毗鄰城市之間的接壤處,據(jù)說烏拉山山脈有一個貫穿南北不為人知的山谷,在地圖上被稱之為達拉蓋溝,也就是這個令許多戶外旅行者向往而又感到奇特的深山溝壑,在我們的印象里是那么的陌生而又神秘。</h3><div> 據(jù)頗有經(jīng)驗的先行探路者說。山區(qū)里的春天,達拉蓋溝的前半部是冷峻的山峰陰冷的幽谷,彎曲的河道凍結(jié)的冰層,松軟的沙礫零散的亂石,腐朽的樹干飄零的枯草;后半部,則是碧綠的山巒蒼勁的松柏,天然的草地嬌艷的野花,清澈的泉水平靜的“湖泊”,輕柔的山風美麗的風景……</div> <h3> 清晨,北方的春季還充滿著冬天里殘留的余寒,延綿起伏的烏拉山山脈沉靜地橫臥在京藏高速公路的北部,群山腳下一望無際的荒原冷清而又凄涼,漫無邊際的雜草在寒風中搖曳抖動……我們一行人驅(qū)車沿著山腳下坑洼不平的泥石路,來到了渺無人煙的達拉蓋溝山口。大家不約而同地佇立在車前向著遠處的群山凝視觀望,彼此相連的山脈高峻而又險惡,空曠的埡口布滿凌亂的石頭,土地干燥雜草叢生,唯一能夠進入深山里的通道,只有這一條枯竭而又干旱的河道。</h3> <h3> 我們將各自的車輛停靠在一處平坦而又厚實山坡上,大家將食物和飲用水裝進旅行包,同時觀察一下山勢地貌和周圍環(huán)境,彼此之間叮囑幾句注意安全方面的話語,大步流星地沿著干枯的河道向著北方的群山深處走去。</h3><div> 走進達拉蓋溝山口,眼前只有群山的沉寂與冷漠,腳下的沙灘上偶爾能夠看到羊群曾經(jīng)行走時留下的雜亂浮淺的足痕。放眼望去,一座座相依相偎的山體裸露的脊背上布滿了枯萎的荒草,兩山之間坍塌下來奇形怪狀的山石封鎖了前方的河道。我們一行人分散地攀登著山石堆積起來的“大壩”,當大家氣喘吁吁地到達亂石縱橫“壩”頂,一個個感覺到苦不堪言汗流浹背。</div> <h3> 寂靜的山谷兩側(cè)荒涼的山脊上展現(xiàn)許多離奇古怪突兀的石頭,山體的巖縫中生長著零散的樹木,冷清的河道布滿了形態(tài)各異比較光滑的石頭。我們翻越大“壩”走到了山谷的底部繼續(xù)向前行進……蜿蜒的河道逐漸地變得十分的狹窄,枯涸的溝底山石也逐漸地減少。我們沿著砂石松軟的河道緩慢地向北面走去,感覺到周圍的空氣特別的陰涼,發(fā)現(xiàn)左右兩側(cè)的山體突然變得陡峭林立,溝底狹窄的河道已經(jīng)變成一米左右的距離,沉靜的山谷立刻顯得陰森而又恐怖。我們站成一排縱隊一邊仰頭觀望一邊左顧右盼,唯恐山頂上的石頭瞬間滑落下來,大家躡手躡腳地扶著潮濕的石壁踩著薄冰遲緩地穿過這個酷似“一線天”的空間,每個人都是小心謹慎地向前邁出每一步,每一步……</h3> <h3> 當我們魚貫而出地走出陡崖下狹窄的河道,坐在寬敞的土地上終于松了一口氣,大家都在慶幸自己在經(jīng)過“寸步難行”的地方有驚無險。山谷中左右兩側(cè)的群山逐漸地拉開了距離,清淡的天空也隨之寬闊起來,腳下薄脆的冰面也逐漸地變得厚實堅硬,甚至有的地方甚至裂開一道道幾米長的縫隙,可以窺見到冰層凍結(jié)的厚度。我們走在冰面如鏡的河道上,大家腳下旅游鞋大多數(shù)都不具備防滑的功能,盡量地躲閃著冰面上顯露出來的裂縫……大家在冰面盡量謹慎地行走,有的跌坐在冰面上,有的還是突然滑倒了,大家手牽著手繼續(xù)向著山谷的深處走去。</h3> <h3> 在河道伸向群山的拐彎處,大家仿佛聽見腳下傳來了歡快的流水聲,終于在一塊巨大山石的底部看到了有一股清澈的小溪在緩緩地流淌……在這里,我們終于看到初春的陽光給達拉蓋溝帶來了暖意,雖說山谷里的樹木和巖縫中的野草沒有泛出一點點綠意,但是山腳下的土地已經(jīng)變得松軟起來。</h3> <h3> 太陽的余光照射在空曠幽靜的山谷,凍結(jié)的冰面上仍然顯得格外的光滑,為了避免滑倒大家互相攙扶,在偌大的冰面上行走猶如踏入地雷埋藏的危險區(qū)域。大面積覆蓋在溝底的冰層,有的地方顯得格外的脆弱,有的地方已經(jīng)融化塌陷,有的地方冰下厚度達到半米,有的地方冰層凸凹不平,大家沿著山腳下的碎石小路謹慎地繞行或者依靠岸邊的樹木慢慢地行進……山谷里的河道不僅曲折蜿蜒而且跌宕起伏,我們時常遇見巨石橫臥、時常碰見溝坎交錯,時常險象環(huán)生,時常鋌而走險。大家沿著彎曲的河道有條不紊地向著山谷的深處走去,大約走了200米左右的距離,山谷里河道自然形成90°轉(zhuǎn)向延伸到大山的另一側(cè),河道里的冰面漸漸地縮小,依附在山腳下石巖旁的冰層已經(jīng)開始融化,清澈的小溪順著窄小的河道向我們的身后緩緩地流去。令我們感到十分驚訝的是,波動的積水處既然還有幾只小魚在悠閑地游來游去……</h3> <h3> 寂靜的山谷布滿了朽木枯葉,崢嶸的山石橫躺豎臥七零八落,我們行走的沿途周圍突現(xiàn)了許多造型奇特山勢險峻的峰巒。在幽靜山谷的轉(zhuǎn)彎處,一座挺拔而又險峻的山峰擋住了我們的去路,站立在谷底的巖石上仰頭觀望,郁郁蔥蔥的山體高達20余米,延綿的山坡上松柏蒼翠草木茂盛,野花星星點點競相開放。雄壯的山體底部與濕潤的地面綠草覆蓋的銜接處竟然有一個天然形成的洞穴,大家粗略地估算一下深度可達4米寬度2米左右。就在這時,一股突如其來的山風順著低洼的山脊向著我們站立的地方盤旋而來,強勁的山風沿著谷底急速穿行,大家齊聲戲謔“妖風”來也,驚慌失措地躲進了昏暗陰涼的洞穴,彼此之間相互慶幸終于找到了一個“驅(qū)邪避妖”的好地方。</h3> <h3> 依照我們在山谷里行走的路線,前方已是無路可走。正當我們束手無策一籌莫展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擋在我們面前巨大的山體右側(cè),兩座平起的山峰在縫隙之間有一股泉涌般流水從約6米高的樹叢之中跌落下來,大家驚呼這真是有生以來難得一見飛流瀑布。我們急忙地趕到山腳下積水處,看見從天而降的水流形成的沖擊力,噴濺在石巖上的水花向著周圍散去,在云霧山中構(gòu)成夢幻般的場景頗為壯觀……在大家不約而同地觀望欣賞之時,看見了提前到達半山腰的探路者,站在陡壁巖石處一邊大聲呼喊一邊揮著手,并向我們拋下了攀巖使用的繩索。在大家看來,眼前唯一選擇就是充分地利用繩索把自己捆牢固定,勇敢地攀登才能闖過這一道“天然屏障”。大家圍在一起伸出拳頭相互鼓勁,按照男女搭配的隊形,一個個拉著柔軟的繩索踩著突出的巖石和樹木的根部艱難地向上攀爬……激流瀑布的右側(cè)樹木叢生的山勢并不算太陡,攀登過程中腳下的巖石又比較堅固,經(jīng)過前人已經(jīng)走過的路徑,我們?nèi)恳恍腥耸猪樌氐竭_了半山腰綠草青青的開闊地。大家驚喜地看到在群山綠草環(huán)繞的空間,眼前的世界就猶如世外桃源,山水相連之處,松柏挺拔野草碧綠,水中有山,山中有樹,樹中有草,草中有花……如此的美景令大家感到驚嘆不已。真像詩歌中描寫那樣“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朦朧般的仙境。</h3> <h3> 午時的陽光輕柔地撒進了空氣清新潮潤的山谷中,我們在一處既有樹木又有綠草,既有山石又有流水的陰涼處“宿營”,有的尋找山中枯樹殘枝,有的欣賞美麗的“湖光山色”,有的拾柴起灶燒鍋做飯,有的站在巖石上引吭高歌。我們在山腳下避風處點燃了兩堆篝火,鍋里灌滿純凈的山水添加上自備的烹飪原料,隨著火焰不斷地升騰,滾燙的鮮湯立刻美味飄香令人垂涎。</h3><div><br></div><div> 午餐過后,陽光充足。我們繼續(xù)沿著山谷里的溝底繼續(xù)向著溪水的源頭走去……</div> <h3> 在幽深而又安靜的山谷之中,隨著兩側(cè)起伏的山巒不斷地變化,群山迷人的景色也隨之交替更換。我們在沿途的行進中,開闊的視野里一會兒涌現(xiàn)著松柏林帶綠樹成蔭,一會兒浮現(xiàn)著青草植物群鋪滿山坡,一會兒顯現(xiàn)著野花錦簇含苞待放,一個兒閃現(xiàn)著溪水回旋清澈見底。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一座座碧綠的山峰,一處處秀美的景色,一條條流淌的溪水,我們已經(jīng)完全融入到詩情畫意的夢境里……在喧囂的城市里根本享受不到大自然賜予的清新的空氣優(yōu)美的環(huán)境。</h3> <h3> 重巒疊嶂,峰回路轉(zhuǎn)。我們經(jīng)過長途跋涉終于到達了山谷的盡頭,也就是尋找盼望已久的水源地。群山環(huán)繞之間的山腳之下有一片綠草掩飾的小山洞,一股清澈的泉水山底泉涌般地流出,沿著寧靜的溝底的低洼處不停地流淌……大家紛紛地伸出雙手捧起原生態(tài)的地下泉水,喝上一口沁人心扉。</h3><div><br></div><div> 沿著樹林之間的山路,我們一鼓作氣攀登上了群山之中最高的山峰。</div><div><br></div><div> 我們一行人興高采烈地站在高聳入云的峰頂,俯瞰著遠方的崇山峻嶺,情不自禁地感嘆道: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曉水深;不賞奇景,怎知其絕妙。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