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連翠在沭河岸邊
趙氏連翠,莒城名士趙啟升之三女也。
啟升先生,離世已整十年矣,壽七十有三。下有一子四女,個個才貌俊秀,厚德澤鄰,為莒人敬重并廣為傳頌。大姐連珍、四妹連潔、弟連玉繼承先父遺墨,書香潤物,文以載道,才華豐茂一時,均列省書協(xié)會員行列,百姓常以求其墨寶一幅為耀。啟升先生的詩文書法更是傳遍莒州大地,高矗于浮來山上的福壽碑上鐫刻著先生精心撰寫的百福、百祿、百壽、百喜四幅巨制,東望莒國古城,西應四千年銀杏樹王,表達著先生對這方熱土和人民殷切的祝福。先生書聯(lián)“一山一樹一條根、一書一字一巢人”,并釋文刻石立于浮來山華人尋根館前,高度濃縮了莒國文化的精粹,啟發(fā)著尋古問道的后學不斷窮究古莒文明的神秘旅程。
連翠女,天生麗質(zhì),姿容端莊,上和下睦,為啟升先生和家人嬌寵。先生早年為學校教員,合家居住在農(nóng)村。先生在教書之余,帶領一家人春耕夏種,秋收冬藏,辛勤勞作,清苦度日,但不乏書聲瑯瑯,筆墨縱橫,其樂融融。在先生的詩書熏陶之下,子女五人各立志奮飛,苦讀成才,走上了國家有用的工作崗位。時值改革開放的弄潮時代,看到兒女們在盛世中工作生活,生于亂世的啟升先生常欣慰不已。
時1987年,連翠就業(yè)之初在桑園糧所上班,路遇一大娘坐在糧所門前落淚,原來大娘不小心將買飼料的50元現(xiàn)金丟失。其時連翠月工資不過42元,但看到大娘焦急的情形,心中不忍,回單位找會計預支了50元錢,跟上正在焦急尋找的大娘,謊稱是在門口撿到的,大娘不辨真假,接過后連連稱謝,欣然離去。數(shù)月后連翠對此事已然淡忘,一天上班后,同事們跟她說一大娘來找她,還給她帶來了一大袋子蘋果和一大摞煎餅,臨走時說這是送給“閨女”的。連翠恍然憶起,又帶上物資下鄉(xiāng)找到大娘家中,回禮問候。同事們見其如此熱心助人,不由連連點贊。
連翠“活雷鋒”之譽在單位蔚然成風,同事鄰里和擦肩而過的群眾,均能感受到她美麗的笑容和言行,這可能也是連翠投身公益的啟蒙一課。
每一個從事公益的人都有一個從自發(fā)到自覺、從無意到有意、從感性到理性、從個人主動到組織推動的過程,而趙連翠的公益道路卻經(jīng)歷了一個更加艱難和坎坷的長征。
事情還要從連翠遭遇的一場車禍說起,鑒于事故復雜,苦難重重,筆者在此略過,實在不想借此文字掀起文章主人公太多的記憶和苦痛,事故之后的結局是我們主人公高位截癱,婚姻離異,此后只能在輪椅上度過艱難的一生。
我要借此告訴大家一點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這一生都會遭遇災難,或者說苦難,而災難和苦難往往在你猝不及防時降臨,所以每一個人一定要提前有所準備,當困難真正到來的時候,告訴自己,我準備好了,我會迎難而上,我會穿越命運的低谷,我會成為一名生活的強者。
而生活的真相是,大多數(shù)人無法這么坦然面對,只能措手不及。我們的主人公也是這樣。
那段時間,痛不欲生、萬念俱灰的趙連翠應該對生命做了種種絕望的設想,但最終是在家人的鼓勵下勇敢地正視了這個現(xiàn)實。
初,連翠為了能夠實現(xiàn)從輪椅上站起來的愿望,刻苦鍛煉,堅持不懈。更令家人們欣慰的是,三年后,趙連翠竟然在全省殘運會上一舉奪魁,獲得了舉重比賽的冠軍。這實在是一個讓人喜出望外的大好消息。一度痛苦憂愁的父母和家人們由此也漸漸走出了心理陰影,開始重新幫助趙連翠設計和謀劃人生。
趙連翠開始自己創(chuàng)業(yè),先后賣過手機卡、純凈水票,開過工藝品店、糧店,辦過中介,推銷過化肥……她再一次地走進社會,可這一次,她感受到的社會和她原來眼中的社會已經(jīng)大不相同了。
試想,養(yǎng)在深閨的少女連翠一直到走上工作崗位到結婚生子,這一路走來是何等的陽光明媚!而她接觸的人們大多生活寬裕,即便有點疾病困難,心情開朗的連翠對此也沒有多少認真或深刻的感受。而這次走過地獄之門死里逃生的連翠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世間還有那么多像她一樣的殘疾人,有的癱瘓,有的盲聾啞,有的肢體殘缺,有的極端貧窮,而他們面臨的一個共同的問題是,生活困難!
自幼心地善良、熱心助人的趙連翠感同身受,在這一個時刻萌生了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雖然她也是殘疾人中的一員,但她還是要想方設法幫助他們,幫他們解決一些困難,哪怕是暫時的,哪怕是一點點!
就這樣,在二十一世紀初,在莒縣公益還基本處于空白的那個時代,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一個美女高位截癱患者,獨自運作著自己的輪椅匆匆地奔走在莒縣的大街小巷上,有時是坐在去鄉(xiāng)鎮(zhèn)的客車上,有時甚至還帶著大包小包或者自己都不堪重負的另外一個輪椅。那是趙連翠去趕往殘疾人家中去贈送他們急需的用品,那是她試圖幫助一些殘疾人學會創(chuàng)業(yè),增加一點生活收入……
我們已經(jīng)無法去統(tǒng)計趙連翠在這條路上經(jīng)歷過多少艱辛和苦惱。我們可以知道的一個簡單的事實是,這樣價值6、7百元的輪椅趙連翠已經(jīng)送出去了二十余個,為貧困病友支付的藥費達5萬元,她曾幫助一位盲人開起了按摩診所,為肢殘的少年安上義肢,她還為貧困的老人贈衣贈物。捐贈幾乎耗光了她所有的收入和積蓄,她甚至經(jīng)常借錢購買物資再去捐贈那些困難的殘疾人……
時代在前進。慈善、公益和志愿服務這些代表著社會文明進步的字眼終于悄然來臨。我們的主人公從最初參加義工活動開始,投入到志愿服務的隊伍中。趙連翠欣喜地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像她一樣,開始關注弱勢群體,關注殘疾人老年人困難群眾貧困學生流浪走失乞討人員,開始走訪慰問,開始募捐救助,國家也開始支持慈善公益倡導志愿服務開展精準扶貧。她身邊的好人開始增多,志愿者開始匯聚,她終于發(fā)現(xiàn)有了志同道合的同路人,她漸漸地不孤單了!她也漸漸地得到了大家的理解、認同和支持!
趙連翠開通了自己的義工紅娘專線,幫助社會上的大齡青年義務開展婚介服務,初見成效!很多有緣的男女通過她的穿針引線走進了婚姻的殿堂,而她這一次奉獻的是自己的時間、自己的熱情和人生經(jīng)驗,她終于嘗到了不掏腰包還能做公益的甜頭,而此舉也是她的家人和所有公益伙伴所期望的。在家人和志愿者的幫助下,2014年,以趙連翠名字命名的連翠公益事業(yè)發(fā)展中心成立,她和她的伙伴們成為莒縣十幾支公益隊伍的重要力量,開始向規(guī)范有序的公益行動邁進。至今為止,她帶領她的團隊一直在開展著持續(xù)不斷的公益行動。救助貧困家庭,幫助殘疾人搭建鵲橋,幫助困難家庭創(chuàng)業(yè)脫貧,走訪孤寡老人,每年上百次的公益行動不斷壯大著連翠公益志愿者的隊伍,溫暖著越來越多的困難群眾。而連翠本人的義工紅娘服務也長盛不衰,已經(jīng)為莒縣成百上千的單身男女搭建起了美麗的鵲橋。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用這句話形容趙連翠獻身公益的果敢和熱情,可以說再合適不過了。早在2008年12月份,她就與紅十字會簽訂了捐獻遺體角膜協(xié)議書。近年來,在她的感召和帶動下,先后有20余名志愿者參加到了捐獻遺體角膜行動中來。大愛之舉洪流激蕩,今日的莒縣,越來越多的人已經(jīng)把參與志愿服務、無私奉獻社會作為一種價值追求和生活方式。
趙連翠漸漸有了社會名氣,很多的媒體對她進行了報道,同時,各級的榮譽也紛至沓來。全省自強先進個人、山東好人、日照市道德模范、莒縣道德模范等等榮譽和社會各界的贊譽像溫暖的陽光一樣灑在了趙連翠的心里,趙連翠內(nèi)心的苦惱和陰郁像堅冰一樣被融化了,幸福的感覺像空氣一樣在她的身上無處不在。那些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苦難和不幸,漸漸化作了滋養(yǎng)她生命和理想的厚重土壤,成為她堅定不移獻身公益的不竭動力,推動她信心如虹,闊步向前!
行文至此,不由感嘆:飽暖溫室,非驕子之沃土;驟雨嚴寒,實志士之霓裳;人生在世,誰沒有七災八難,告訴自己要挺起胸膛。命運面前,都要經(jīng)千錘百煉,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鋼。弱女涅槃,皆因穿越了命運的低谷;世人贊嘆,都緣看到了生命的力量。他人之歷程,學來便是自己之財富;個人之苦難,放下便是前進之方向。財源廣進,莫忘助人為樂;仕途通達,要為公益領航。人只為己,真應天誅地滅;人常為人,確實萬古流芳!
趙連翠與全國助殘先進個人辛興芬在一起
宋時輪完稿于2016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