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懷念母親

云淡風清

<h3><b><font color="#010101">  今天是母親91歲誕辰日,不同往年的是,所有的開心快樂已經(jīng)失去,母親已孑然一身出了遠門。<br>  母親于今年6月29日在老家銅官安詳辭世,享年90歲零7個月。于是這個日子,成為了母親的忌辰。從此這個日子,將揉雜著無盡的嘆息與懷念銘刻于我們心底并伴隨一生。</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90歲的母親幾乎一直居住在銅官,就在這棟陳舊樸素甚至是簡陋的曲尺型的房子里。從生到死,跨越90年。</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90歲的母親兒孫滿堂。兒子媳婦,女兒女婿,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應有盡有。重要的是,所有的晚輩都愛著母親,孝順母親。</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90歲的人生綿長且厚重。回憶,只能是一點點,一滴滴,一個畫面,一個片段。</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最鮮活的記憶當屬母親90歲誕辰。<br>  那天,母親依然說不要搞什么酒席,年年如是的母親內(nèi)心深處其實還是希望家人一起聚一聚樂一樂。照例,弟媳前一天晚上進行思想疏導,強調(diào)只有家里人,母親于是應允前往附近酒店并在大衣里穿上了新棉襖。<br>  坐著輪椅的母親出場。晚年的母親,笑容越來越少。</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原本只是家宴,豈料還是有親戚朋友知曉,最為意外的是五十年不見的鄰居也趕了過來。說起往事,大家感慨萬千。</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大家爭相給母親敬酒,贈送紅包,合影留念。</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母親與姐姐的朋友。</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笑著的母親煞是好看。</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母親與親家女。</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母親與家人。</font></b></h3> <h3>  母親與家人。</h3> <h3>  母親與家人。</h3> <h3>  母親與家人。</h3> <h3>  母親與侄兒。</h3> <h3>  母親與媳婦。</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輪到女兒給外婆送紅包啦。 </h3> <h3><b><font color="#010101">  母親與相距90年的我的外孫女。</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母親與唯一的妹妹及其兩個家庭的十個兒女。<br>  母親的妹妹,我們十分敬重的81歲的姨,一直以來我們稱呼為"舅舅"。生命無常,總是令人捉摸不定,就在生日宴一個月后,姨突發(fā)心臟病猝然離世。這位重量級的親人從此遠離了我們!</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母親是銅官供銷社一名退休職工。這里,曾經(jīng)是母親工作的地方,一個國營大商場,有南貨,百貨,布匹,文具等柜臺。那時候上班,起早貪黑啊,根本沒有8小時概念。我從不知道母親什么時候出的門,反正起床后就不見母親人影,等到下班,亦已天黑。<br>  母親對工作的熱愛程度似乎超過對待她的兒女們,到飯點了,我們總要跑到商店一催再催叫她回家吃飯,母親總是匆匆把飯吃完又匆匆趕去上班。印象中母親在南貨百貨布匹柜臺都干過。小時候,我偶有站在柜臺外邊,崇拜地看著母親在布匹柜臺量完布匹后,用剪刀剪開一口子,然后順著口子"啪"的一聲撕開,疊好,再然后噼里啪啦撥著算盤,三下五除二就告訴顧客多少錢。有時母親還不用算盤,心算一下立馬道出。<br>  母親笑容滿面,親切隨和地站立在三尺柜臺旁,對那些老人小孩態(tài)度尤為友愛,因而母親頗有人緣,受人尊敬。九十壽宴上幾十年未見的鄰居反復說之所以來,就是感謝母親當年對他們家老人的照顧。我還記得我同學的哥哥患了肺結(jié)核,根本買不到紅糖,是母親想辦法弄了一斤,同學好生感激。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在物資匱乏的60、70年代,想著老人病人就是一種善舉。<br>  不記得哪一年,母親曾被評為長沙市三八紅旗手,在小地方銅官,這是莫大的榮譽啊。母親在工作上付出的辛苦努力可見一斑。</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母親一生堅強。<br>  小時候,外公很早就外出當兵,幾乎沒有音訊。母親和妹妹,外婆三個女人相依為命。作為長女的母親是家里的頂梁柱,必須打草鞋砍柴火然后再去販賣,用賺來的錢買點米以維持生計?;楹蠛透赣H一起承擔著外婆以及六個兒女的生活,每次發(fā)工資,拿回來的總是上月的一張借條。即本月工資歸還上月,然后再打借條借下月。盡管如此,母親還和父親一起用微薄的收入張羅著在原地重修了老屋。特別令人感慨不已的是在父親故去后,母親竟然用快70歲的身體扛起了再次在原址修建老屋的指揮重任,已經(jīng)工作的兒女們只能短暫休假幫忙打下手。1994年,老屋重建,重建后的老屋有了三房一廳一廚一衛(wèi)。<br>  退休后,母親身體多次骨折受傷,且還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身體常常不適甚至十分痛苦。尤其78歲時的那次摔跤,造成膝蓋骨粉碎性骨折,不得已裝上了鋼板,醫(yī)生說以后恐怕要坐輪椅度過余生了。母親何等頑強,不傷心,不氣餒,堅持吃藥用藥,半年以后,母親竟然又能站又能扶著拐杖走了,一年以后拐杖居然都不要了。母親奇跡般的恢復,固然與兒女們精心照顧有關(guān),但與母親堅強的心理素質(zhì),配合治療的積極心態(tài)以及對生命的無比熱愛是分不開的。只是在88歲后,因為年事已高,加上老傷的疼痛,母親才完全依賴起拐杖來。<br>  </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母親一生節(jié)儉。<br>  每年,我們總要給母親買諸如外衣內(nèi)衣鞋襪及床上用品等物,可母親舍不得穿舍不得用,總是將新的物品擱在柜子里。好幾次我們看到母親縫縫補補的衣服實在不爽,買了新的請她換上,明明合身卻說小了小了,試了后馬上就脫掉,還一個勁嚷嚷浪費錢了浪費錢了。至于在銅官老家每天要耗費的諸如煤球啊電啊液化氣啊等等,母親亦是精打細算,從不浪費,甚至規(guī)定保姆每天燒的煤球數(shù),弄得我們哭笑不得。家里一切破破爛爛包括過期食品甚至包裝盒母親通通舍不得丟,倘若我們回去看不入眼了,只能偷偷拎著拿出去。然而,節(jié)儉的母親對兒女卻從不吝嗇,但凡兒女們生日,絕不會踏空地送上祝福和紅包。</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母親一生能干。<br>  身為娭毑和外婆,孫兒孫女外孫外孫女出世,總是買來棉花和各色棉布,親手一針一線縫制單衣單褲夾衣夾褲棉衣棉褲以及抱裙被褥等。母親年輕時曾學過半年左右的裁縫,所縫制的衣服,絕對漂亮養(yǎng)眼??上н@些衣物均已作古,未能好好保存下來。母親做的壇子菜特別可口,有酸有辣 ,特別是腐乳,我們叫"貓魚",70歲前幾乎年年要做上一壇。腐乳是我女兒的最愛,倘若在外吃到相似可口的,立刻就說:好吃,是外婆的味道。母親不主打烹飪,但掌勺的豆豉辣椒蒸肉、酸菜蒸肉卻無比好吃。母親頭腦清晰,記憶超好。90歲的老人,兒女家的電話、手機號碼,什么時候問都能脫口而出。</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母親,在缺少父愛的環(huán)境下堅韌生長。 母親的父親——外公,是文革多年后我們家才敢提到的稱謂。那天,2006年10月26日,在我家小住的母親聽到一天大好消息:找到父親啦。是二姐來的電話,二姐激動萬分地告知終于在省檔案館找到外公的資料了。正在吃飯的母親聽完我的轉(zhuǎn)述,頓時老淚縱橫。母親邊擦淚水邊說:"大概還是1938年見過父親的面吶,可能是我13、14歲的時候,那年父親回家探親,正好碰上長沙文夕大火很快被部隊速速召回,后來就再未謀面了。"母親又說:"你姐做了一件大好事啊?。?lt;br>  第二天,81歲的母親和71歲的姨與我們一同前往省檔案館。</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終于知道了外公部分資訊。<br>  在省檔案館閱覽室里,我們細細翻閱了兩本卷宗,共四大本??吹搅艘簧砣盅b,威武英俊的外公,知曉了外公曾是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五十師一名軍人。有委任狀寫到:"茲委任徐德芳為陸軍第五十師步兵第一百四十九旅第二百九十七團連附此令。"</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根據(jù)資料以及母親曾經(jīng)說過的片言只語,我梳理了一下頭緒。外公約1896年出生,因家境窘迫被逼當兵,先是湖南,然后江西再轉(zhuǎn)戰(zhàn)云南。當兵時應有30多歲。那時外婆不識字,自然少有音訊。外婆曾帶母親去江西探親,姨就是外婆探親時懷上的。長沙文夕大火前外公曾回過老家,后又斷了音訊。直到1942年,有部隊來人告知外公死于云南野戰(zhàn)醫(yī)院。并帶回了一本同學錄,一床軍用毛毯,幾個紅本本。同學錄和紅本本文革時害怕,燒了。毛毯則是我們小時候常蓋的,草綠色,厚重不柔軟。</font></b><b><font color="#010101"> 姨曾利用出差之機到江西云南找尋父親蹤跡 ,均無果。</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 我們六姊妹自然未曾見過外公,直到上中學似乎才聽父親說起過。姨入黨政審幾次不能過關(guān),原因是其父政治歷史不詳。當年朝夕相處的外婆絕口不提外公,恐怕也是因為外公參加的是國民黨之緣故。</font></b></h3> <p class="ql-block">  母親覆土那天,從山上返回,全家人打算最后清理一下相關(guān)物品后回長沙,我忽然在一個塑料袋里發(fā)現(xiàn)了母親寫的文字,圓珠筆寫就,整整9頁信紙,沒有標題,紙張幾乎破爛。早就聽說母親在寫回憶錄,以為只是玩笑而已,只上過兩年學的普普通通老太太居然寫了回憶文章,不僅讓我大為好奇和感動。</p><p class="ql-block"> 我流著眼淚看完了母親的文章,共3795個字。</p><p class="ql-block"> 母親記述了小時候生活的艱辛,耙柴販賣嘗盡委屈,上學讀書交不起學費,茅屋漏雨無法容身,工作后微薄工資捉襟見肘等。母親多次提到幸虧孩子們聽話懂事,不僅學習不操心,還打小就知道干各種活賺錢以幫忖家里。母親最后寫到了老屋,蓋房子不容易,你們姐弟都出了不少力,千萬不要賣掉啊。</p><p class="ql-block"> 房子以及六個兒女是父母終其一生的心血,終其一生的財富!</p> <h3>  母親駕鶴西去,與母親生前合影就顯得彌足珍貴!</h3><h3> 這是父親母親與在部隊當兵的大姐合影,那時候,父母尤以大姐而感到驕傲自豪,</h3><h3> </h3> <h3>  父親母親與外孫外孫女。</h3> <h3>  母親與外孫女。</h3> <h3>  母親與媳婦外孫??纯?,笑的多歡暢。</h3> <h3>  母親與外孫重外孫。</h3> <h3>  全家在烈士公園。</h3> <h3>  母親與六個兒女。</h3> <h3>  母親與孫兒外孫女。</h3> <h3>  我與母親在長沙世界之窗。</h3> <h3>  我與母親和侄女。</h3> <h3>  全家福。母親抱著的孫女擋住了她的身子。</h3> <h3>  全家福。</h3> <h3>母親與二姐、孫兒孫媳婦。</h3> <h3>母親與孫兒孫女外孫女。</h3> <h3>母親與兒媳女兒孫女。</h3> <h3>  女兒與新婚當天的我的女兒。</h3> <h3>母親與新婚當天的我的女兒。</h3> <p class="ql-block">  作家龍應臺曾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p><p class="ql-block"> 母親走了,從此以后,我們這個大家庭成員不可能再齊聚老屋共度團圓日,這個家,已然不再完整,或許,某種意義上已經(jīng)散了。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沒了父母,家能在哪???</p><p class="ql-block"> 從此以后,這所房子,只能孤寂清冷地守候在這日益繁華熱鬧的銅官街的廣場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除了清明、春節(jié),那窗戶,將不再透射出明亮耀眼的光影。母親的身形,母親的聲音已杳然,杳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只有門前父親當年親手栽種如今已碩大挺拔、蒼翠蓬勃的水杉樹,忠實如一地陪伴著客廳墻面上懸掛的外公外婆父親母親的遺像,堅守著這份愛與忠誠!</p><p class="ql-block"> 親愛的外公外婆,親愛的父親母親,請你們一路相伴,相攜走好!</p><p class="ql-block"> 天堂會眷顧你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