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1995年,由當(dāng)年上山下鄉(xiāng)的知青組成的黑龍江老知青藝術(shù)團正式成立,至今已走過了二十一個春秋。二十一年來,這個團員平均年齡60多歲的藝術(shù)團,在各界專業(yè)人士的輔導(dǎo)和幫助下,已成為一支活躍在文藝舞臺上的深受人們喜愛的群眾藝術(shù)團體。2000年以來,他們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曾3次進京在人民大會堂及政協(xié)禮堂匯報演出,并攜《黑土地歡歌》、《生命、運動、健康》等品牌劇目隨中國老年藝術(shù)團出訪澳大利亞,在參加全國、省、市的舞蹈比賽和文藝匯演中,多次獲得金、銀、銅獎,并獲黑龍江省老齡委頒發(fā)的"德藝雙謦"獎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舞蹈《黑土地歡歌》曾在人民大會堂駐華使節(jié)新春招待會上及赴澳大利亞演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五幕情景劇《知青故事》是黑龍江老知青藝術(shù)團的品牌劇目,獲哈爾濱第九屆天鵝文藝大獎舞蹈類銅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五幕情景劇《知青故事》是以上山下鄉(xiāng)知青為主要人物,講述了當(dāng)年與祖國同齡的一代知青離開了學(xué)校,離開了父母,離開了城市,抱著對廣闊天地的幻想和實現(xiàn)人生偉大抱負(fù)的決心,在北大荒與大自然的抗?fàn)幹?,接受了長期艱苦磨練的故事。<br> 本劇采用情與景的再現(xiàn)把人們拉回到那個激情的年代,一代知青在北大荒的成長歷程中經(jīng)歷過血與火的洗禮,經(jīng)歷過冰與苦的考驗,造就了知青一代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品格與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用理想,用奉獻,用青春,用熱血,用生命,用摯愛書寫著自己的人生。<br> 那個年代正在遠(yuǎn)去,但一千多萬個鮮活的生命,坎坷的心路歷程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表明著人性的純真與美麗。那個年代雖然遠(yuǎn)去,那份純真也正在淡漠,那么能以此劇喚醒人們心靈深處的純真,能以此劇喚醒人們心底的一份真誠與感動,那將是此劇的最大收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一幕 《離別情》<br> 一代風(fēng)華正茂的知識青年,懷著美好的理想離開了父母,離開了家鄉(xiāng),踏上了奔赴北大荒的列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二幕 《大荒歌》<br> 知青們在北大荒這片土地上,用辛勤的汗水耕耘著未來,以及一年四季的勞動場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三幕 《山火魂》<br> 講述了知青在那個年代的真實生活。在經(jīng)歷了艱難與困苦磨難的同時,展示了內(nèi)心世界的淳樸與善良,在與大自然的抗?fàn)幉分校瑹o私,無畏,用生命詮釋了對祖國的厚愛和忠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四幕 《返城曲》<br> 十年北大荒的生活,在心靈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記,北大荒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知青們的青春在流淌。當(dāng)返城的信息傳來,對北大荒的眷戀,對黑土地的眷戀,讓我們難舍難分。手捧一把黑土,拜別第二故鄉(xiāng),雙淚流成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五幕 《青春頌》<br> 花一樣的年華,火一樣的青春,記錄了知青的崢嶸歲月,蹣跚的腳步,熱情的歌喉,譜寫著青春無悔的詩。當(dāng)今天已兩鬢斑白時,面對鮮紅的共和國旗幟,那份情依然熱烈,那份愛依然摯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總策劃、撰稿: 桑 洪<br> 編劇、舞臺監(jiān)督: 楊麗萍<br> 導(dǎo)演: 張 薇<br> 作曲: 陳志剛<br> 音頻視頻: 王仁平 李華英<br> 主持人: 王 軍 王國興<br> 攝影: 興 宇 宋 蕊 王 波 劉興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特別鳴謝:人民網(wǎng)黑龍江攝影團隊、中國人民攝影家協(xié)會的攝影師興宇、宋蕊、王波三位老師參與演出的拍攝,并提供了大量的演出照片。曙光知青以及老知青藝術(shù)團的知青們謝謝你們的辛勤勞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攝于2016.07.12京、津、滬、哈曙光知青聯(lián)誼會</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