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岳師門。
城門,記載著一座城市的歷史?;蛟S就在你每天放學經(jīng)過的路口、散步經(jīng)過的路邊、逛街經(jīng)過的商鋪前,那里曾經(jīng)矗立著一座城門,保護著潯城百姓的安康。在九江的歷史上,最多時曾有七座城門。分別俗稱為大東門、小東門、大南門、小南門、西門、九華門、岳師門。 九江古城示意圖。
大東門,即古時的迎春門,后俗稱大東門。現(xiàn)在171醫(yī)院南門往東門口路段上。一般來說,地址都是以路名來命名的,而171醫(yī)院的地址,卻是東門口18號,這便是以舊時的城門來命名的了。
古東門,又叫磐石門,后改稱東作門,俗稱小東門?,F(xiàn)在171醫(yī)院東面中段,是唯一保留下來的古城門。 東作門。 僅存的東作門遺址。
大南門,即古時的文明門。在南門口的十字路口處,有一條路是通往李公堤的,那個路口便是從前的古城門了。靠著湖邊環(huán)城路的北面,從前便是大南門的城墻。
小南門,即古時的南熏門?,F(xiàn)在的九江賓館,幾乎就是建立在小南門的遺址上的。 大南門城墻。 南門口牌坊。 大南門。
西門,古時稱湓浦門,后改稱迎恩門。現(xiàn)在步行街內(nèi)的西門口,便是當時的城門所在地。 城門牌樓。 西門外江邊城墻。 西門城墻邊。 九華門,古時稱望京門,大約是取望向京之意。舊時的九華門在現(xiàn)在的江邊上。都天巷有條路是通往江邊的,從那里走出來后,當年的九華門的城門便是正對著你的了。 九華門。 遠處是九華門。 九華門。
岳師門,古時稱福星門,現(xiàn)在的潯陽樓便幾乎是在岳師門的遺址上建立的了。 岳師門。 大成殿牌坊旁的城墻。 九江城門樓。 九江城門樓。 九江城門樓。 九江城門樓。 南康府城門。
這些城門,在當年不僅起到連接交通,方便百姓進出的作用,在戰(zhàn)時,更是保衛(wèi)百姓安危的屏障。這些城門下,曾發(fā)生過哪些蕩氣回腸的故事,如今已不可考。流傳下來的,只有岳師門熱血男兒的傳說。岳師門,古時稱福星門,直到晚清或民國年間才被改叫岳師門。這個名字的由來,據(jù)說和南宋“精忠報國”的岳飛有關(guān)。據(jù)記載,當年岳飛的主力水師曾在九江待了兩年左右的時間,駐扎地雖未有記載。但福星城門旁有老鸛塘,據(jù)記載清軍水軍曾長期駐扎在此。根據(jù)軍事的連貫性,岳飛水師當年駐扎的地方很可能也是此處,所以后人稱之為岳師門。 九江城墻磚。 九江城墻磚。 九江城墻磚拓片。 九江城墻磚拓片。 古城門。 如今,我們只能在歷史的長河中遙想古城門的風采,但歷史不會忘記這些。
九江潯陽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