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月前應(yīng)一眾影友相約,前往英西峰林走走。英西峰林位于廣東省英德市西南的九龍、黃花(包括明逕、巖背)兩鎮(zhèn)之間。</p><p class="ql-block"> 英德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我曾在那里的茶場上山下鄉(xiāng)。英西峰林上世紀九十年代我曾多次到過那里攝影采風(fēng),這次是去是第N次了。這次去是盛情難卻,兼之也想去看看英西現(xiàn)在怎么樣了?</p> <p class="ql-block"> 英西峰林是位于英德西部九龍鎮(zhèn)周邊一片綿延二十余里的壯麗峰林,擁有一千多座形態(tài)各異的石灰?guī)r山峰,其山體巖質(zhì)與廣西桂林一帶的山相仿,都是哈斯特地貌,只是由于缺少了一衣江水,沒有桂林的山那么靈秀,那么美甲天下,但仍不失為“南天第一峰林”。</p> <p class="ql-block"> 車程2個小時后,我們到達了英西峰林景區(qū)。時間尚早,我們先游覽了彭家祠。彭家祠整修得比以前像樣了,宣傳也上去了!</p> <p class="ql-block"> 彭家祠是英西峰林景區(qū)內(nèi)的一座清代防御性古建筑。因為依山而建,坐落在英德市黃花鎮(zhèn)明逕坑壩村螺山上,面向西南,東北為險要峭壁,四面環(huán)懸崖,建筑與螺山融為一體,無雕琢痕跡,共分三層,沿山勢盤旋至山頂,總計九層。被當?shù)厝私凶餍〔歼_拉宮。</p> <p class="ql-block"> 相傳彭家祠始建于清代中葉(約18世紀中葉),由彭姓鹽商為防御當?shù)赝练俗虜_耗厚資歷經(jīng)20多年夯土壘筑而成。規(guī)模在當?shù)厣兴惚容^宏大的自保構(gòu)筑。</p><p class="ql-block"> 整個建筑的結(jié)構(gòu)及分區(qū)大致可分三層主樓 :包含正門、書堂、主人房等,正門懸掛“明義知方”牌匾,書堂有清代窗欞和壁畫裝飾。</p><p class="ql-block"> 附屬建筑 :分布客房、豬牛馬圈、稻草房等,規(guī)模達120余間廳房,從此可窺視到當時彭氏家族的體量。</p><p class="ql-block"> 在防御功能上,我個人認為 : 對付個別零散土匪滋擾是卓有成效的。若敵方有稍強一點(如擲彈筒、迫擊炮之類)的火力則可一擊即潰。</p> <p class="ql-block"> 彭家祠北面有一條三、四百級人工開鑿的石階路,游客可沿石階登山,俯瞰英西峰林全貌。</p> <p class="ql-block"> 山下一條溪流流經(jīng)彭家祠,當?shù)厝朔Q其為黃花溪。當?shù)厝藰O力推薦我們乘竹筏游溪,眾人婉言推辭了,遂在周邊走走拍拍。</p> <p class="ql-block"> 所謂的竹筏游溪,就是游客或坐或站的乘著竹筏,由船工用竹篙撐著緩緩前往,溪流兩岸濃疏不等的種滿了竹子,竹筏上的人除了看到竹子外,是很難看到峰林的景觀的。</p> <p class="ql-block"> 一潭清澈的湖水,湖上一只養(yǎng)鴨人的竹排,遠處的峰林山影倒映在湖面上,好一幅英西峰林山水照,可惜沒有好前景,遂找到一株老樹樁,以老樹樁為前景,采老樹樁的幾點小小的花骨朵點綴一下,拍下了這張照片(不敢稱作品)。</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彭家祠景點山腳下對面的英西湯泉度假村吃午餐。英西湯泉度假村面對黃花溪竹筏游景點,它以簡樸的村莊,純樸的民風(fēng)融為一體,充滿著濃郁的田園氣息,自然景觀秀麗。度假村房間內(nèi)可泡溫泉。我們決定當晚下榻英西湯泉度假村。</p><p class="ql-block"> 中午稍事休息,下午再游小趙州橋和洞天仙境。</p> <p class="ql-block"> 英西小趙州橋,這橋本來是沒有名字的。早年我參加中國攝影函授學(xué)院學(xué)習(xí)采風(fēng)實習(xí)時到過這里,當時因為帶隊老師廣東省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林星老師在此橋拍攝的一幅老農(nóng)牽牛過橋的作品獲得當年廣東省攝影作品展的獎項,我們學(xué)員們都戲稱該橋為“林星橋”。</p><p class="ql-block"> 后來旅游部門為把該橋作為英西游的著名景點,遂把它取名為“小趙州橋”。</p> <p class="ql-block"> 大凡到英西旅游或攝影采風(fēng)的團隊都會來到這里打打卡,或安排模特上橋過過拍攝癮。</p><p class="ql-block"> 影友早有準備,也帶備了相應(yīng)道具。到了橋邊早有影友自告奮勇充當了模特。</p> <p class="ql-block"> 英西地區(qū)屬石灰?guī)r山地,喀斯特地貌,以天坑溶洞、地下河景觀著稱。洞天仙境是英西峰林走廊的核心景區(qū)。該景區(qū)原來是個天坑,被譽為“華南第一天坑”。洞內(nèi)鐘乳石形態(tài)多樣,洞頂有穿孔透光,形成“別有洞天”的奇觀。</p><p class="ql-block"> 雖然臺風(fēng)前兆,天稍轉(zhuǎn)涼,但洞內(nèi)氣溫與洞外截然不同。進入天坑后,天坑的穿堂風(fēng)陣陣吹拂,頓如進入了空調(diào)室內(nèi)涼意陣陣,好不愜意!</p> <p class="ql-block"> 隨著船工的緩緩劃行,小船載著一眾旅游者徐徐駛?cè)胩炜佣磧?nèi)水道,頭頂上的空間也越來越低??粗y得一見的洞天世界,眾人紛紛舉起手中的相機、手機一輪狂拍!還好!現(xiàn)在是數(shù)碼拍攝,如若是菲林(膠片)時代,不知要謀殺多少菲林?</p> <p class="ql-block"> 船移景換,山洞里的鐘乳石有的如垂帳,有的如絲縵,形形式式的在彩色造影燈的映射下五光十色,流金溢彩有如仙境一般,令人不由得不驚嘆造物主的神功巧力!</p> <p class="ql-block"> 在陣陣的驚叫和驚嘆聲中游船已經(jīng)返回到出發(fā)的埗頭,看到頭頂上的天坑口了!</p> <p class="ql-block"> 英西九龍玻璃觀景臺,垂直高度200多米,懸挑懸空近40米,據(jù)說是目前屬于國內(nèi)垂直高度最高的觀景平臺。為免傷害膝關(guān)節(jié),我們就只好望而卻步,望臺興嘆了!</p> <p class="ql-block"> 山區(qū)的天氣,說變就變。昨日還是陽光燦爛,麗日藍天,夜來一場豪雨,早上起來,發(fā)現(xiàn)英西的山景變得更象一幅幅水墨畫。</p><p class="ql-block"> ?。∶腊。∥矣X得煙雨朦朧、水村山廓才是英西峰林的靈魂所在!</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一行被帶到一個茶山,采拍采茶工人采茶。影友們興致特高,不惜踩得滿腳泥巴也在那走前走后,招呼茶工配合。</p><p class="ql-block"> 看著這個情景我心里覺得特好笑!想想五十多年前,我就曾經(jīng)在離這不遠的英德茶場的另一個茶園上當采茶工人,也曾被安排給省電視臺(當時是拍《春滿茶園》充當采茶模特。我們的茶園一層一層的,茶行走向的曲線比這美多了!</p><p class="ql-block"> 我沒有拍!只是在旁觀看著影友拍攝!</p> <p class="ql-block"> 北江邊上微風(fēng)細雨,水霧朦朧,三兩野渡悠然劃槳穿往于靜靜的江邊上,好一幅煙雨野渡圖!</p> <p class="ql-block"> 在旅途的返程中,我們見到了難得一見的落日,金光燦燦的美極了!眾人大叫司機停車,然后一溜排在公路邊噼噼啪啪的拍個不停。</p><p class="ql-block"> 皆大歡喜!落日余暉給我們的英西之行劃上了愜意的句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