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一穗穗嫩玉米,帶著故土的溫度來到城里,被歲月烤香,滋養(yǎng)游子漂泊的生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題記</b></p> <p class="ql-block"><b> 每年一入秋,最盼的就是飽食一頓玉米,烤也好,烀也好,都會覺得是自己生命的一次最好的補給。有時更精細地做成玉米雞蛋餅,這樣的吃法幾十年前不曾有過,如今吃起來也覺得有些奢侈,全不在嫩玉米本真味道的體驗中,屬于嫩玉米吃法的天花板。</b></p><p class="ql-block"><b> 幾十年和嫩玉米的情緣不斷,之前吃嫩玉米多是屬于無奈,解決一日三餐,用小村人的話那是屬于“度命”?,F(xiàn)在吃嫩玉米,更多的是懷舊,或許還有且行且珍惜的人生況味,這一定是上了年紀的人才有的情懷,年輕人是無法理解的。</b></p><p class="ql-block"><b> 來到城里,從未斷了和嫩玉米的情分,冰柜可以儲存,什么時候想吃方便得很,而且味道和新鮮的嫩玉米不差太多;菜市場六月份以后就有外地嫩玉米涌進來,想吃也很方便,不過味道打折,主要是鮮度盡失,那樣的玉米是輕易不吃的,主要是怕有大落差,對嫩玉米的好印象添了污點;最盼的是最后的渠道,當年的嫩玉米上市,親朋好友紛紛饋贈,這樣就有機會吃到純綠色食品,嫩玉米最本真的味道,也是心心念念的本真鄉(xiāng)味。</b></p><p class="ql-block"><b> 細細想來,大半生和嫩玉米糾纏,應該分為三個階段:果腹時期、懷舊時期、承載親情友情時期。嫩玉米的果腹時期早已漸行漸遠,它們的營養(yǎng)沉積在生命深處,讓生命的年輪有了厚實的疊加。如今吃嫩玉米,是懷舊和情感的共振,也許這就是自己更加喜歡吃當下的嫩玉米,更能品出嫩玉米好滋味的原因。</b></p><p class="ql-block"><b> 吃烀玉米,最佳的搭檔就是咸瓜蛋,盼了多年,今年夢圓。這樣的心愿能夠達成,巧合了!是源于兩位新結(jié)識的朋友。小王是兩年前結(jié)識的,他是城市周邊的菜農(nóng),他的兒子在我們的努力下順利進入重點高中,而且成績一直在提升中。對于教育,這應該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小王的兒子考入重點高中應該是一個奇跡,在重點高中一路穩(wěn)升,這更是一個奇跡。小王兒子的經(jīng)歷,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教育在于喚醒,喚醒后給一個方向,且讓孩子懂得朝著那個方向一路奔跑?!毙⊥趺磕攴N香瓜,每到香瓜上市,小王都要精挑細選送香瓜,每次送的香瓜吃不完,我再分送他人。今年一再叮囑小王不要多送,而且希望他能送瓜蛋,用來腌制咸瓜。小王香瓜沒少送,瓜蛋也送了一大筐,我只挑選了適中的二十多個,很成功地做成了咸瓜蛋,成品顏色褐紅、脆嫩,咬一口爆汁,絕對是從前的極致味道。</b></p><p class="ql-block"><b> 有了咸瓜蛋,再說說嫩玉米。今年吃到的嫩玉米味道最地道,而且嫩度恰到好處的,當屬小郝送的玉米。幾年前認識小郝,不過沒有什么來往,那是在小丁家相聚,小郝作為陪客出現(xiàn),他和小丁都是養(yǎng)羊大戶,也是不錯的朋友,那時小丁的孩子在我們學校讀書,于是我和小郝有了交集。小伙子有顏值,所以第一印象不錯。我常常和他開玩笑說,如果從政,他應該是一個好干部,他的名字叫郝廉潔。每每說起這一點,小郝只是笑,不大多言。今年小郝孩子要來我們學校讀書,和小郝有了更多的接觸。拍攝的黃金時段,我求助小郝幫忙,那時小郝的小兒子住院,他又忙著進羊,能抽出時間陪我去拉樹樁,可謂難能可貴。一路上我們談了很多,得知他初中畢業(yè)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之后是戀愛結(jié)婚,之后是產(chǎn)業(yè)不斷擴大。小郝的經(jīng)歷并不復雜,但是他卻是同齡人中創(chuàng)造奇跡的少數(shù)人。</b></p><p class="ql-block"><b> 一天風雨交加,小郝送來自家園子里的綠色蔬菜,有五六樣之多。二天后送來嫩玉米,他說上次送蔬菜嫩玉米還不到時候,依舊是滿臉陽光般的笑。我吃力地把小郝的嫩玉米拿上六樓,趕緊扒皮烀制,二十分鐘后,我給小郝發(fā)了烀玉米的圖片,上面放了半塊咸瓜蛋,為的是露出里面的瓜籽。小郝秒贊我烀玉米的速度,我說鄉(xiāng)味面前不能矜持,小郝送玫瑰??,人情練達的小郝。小郝的嫩玉米飽滿,色黃如玉,口味介于黏玉米和笨玉米之間,應該是烀玉米最極致的味道。</b></p><p class="ql-block"><b> 吃過小郝的嫩玉米,給他出了一道題,那是我很糾結(jié)的一個問題,想聽聽小郝的意見。小郝很為難,聊了半天,左右逢源,如果他給出否定的答案,怕我覺得他冷漠;如果他給出肯定的答案,又怕我蒙受損失,糾結(jié)中算是說出了一半的心聲。因此給他打了8分(10為滿分),他有著商人的精明和機警。之前我認可小郝源于他的顏值,現(xiàn)在心里清楚,我能接受他,源于他飽滿的精力,和陽光四射般的心態(tài)。小郝有兩個兒子,無論事業(yè)還是孩子的成長,都可說他是勇敢的追夢人,而我們是助夢人,但愿我們能幫小郝圓夢,這是這一年我們又一個沉甸甸的任務。</b></p> <p class="ql-block"><b> 今年烀玉米的極致味道已嘗過,再說說烤玉米。</b></p><p class="ql-block"><b> 今年最先吃到的烤玉米,是在老董家。老董的兒子是我二十年前的學生,那時老董對于讀書改變命運并沒有什么認知,他的兒子初中畢業(yè)后,考取自費重點高中,老董因為6000元學費,不想讓兒子讀書,想送兒子去學汽車修理。后來在我的勸說下,我們共同籌集資金,老董的兒子讀了高中,在北京讀了大學,畢業(yè)后在北京發(fā)展,后來回到沈陽發(fā)展。通過兒子的經(jīng)歷,老董一家對讀書改變命運有了深刻的認知,所以到了孫子這一代,老董鼓勵兒子,對孫子的教育有了很大的投資。</b></p><p class="ql-block"><b> 老董一家常常記得我曾經(jīng)幫助他們圓夢,這么多年常常送來嫩玉米和其他的鄉(xiāng)味。但是,吃到老董的烤玉米,還是第一次。原因是今年老董的孫子考取了“北京交通大學”,老董在農(nóng)村家里殺豬宰羊,答謝孫子成長路上的“貴人”。為了避開人流高峰期,我和妻子提前兩天過去,董大嫂很不滿意,她說我們提前到,吃不到豬羊肉,而且讓我發(fā)表升學宴致辭。我和大嫂說明情況,參加升學宴政策不允許,我們給孩子送一份祝福就可以了。況且我們提前去,主要是想吃一頓烤玉米。</b></p><p class="ql-block"><b> 我和妻子下午三點多到達老董家,老董家里裝上了空調(diào),老董一再說他不習慣,太涼了,胳膊腿受不了,言語間掩蓋不住他的興奮。雖然離升學宴正日子還有兩天,主要親屬和相鄰都到了,他們籌備晚餐,還有研究第二天的各種準備工作。忙里偷閑,老董升起一堆炭火,很快烤玉米的噼啪聲響徹農(nóng)家小院。在小村,有一個怪現(xiàn)象,烤玉米的人很少吃玉米,饕餮烤玉米的都是離開小村的城里人。老董的烤玉米不是最佳,玉米有些老了,烤出的玉米有些硬,但是味道還是不錯。</b></p><p class="ql-block"><b> 離開始,董大嫂一再強調(diào)我對他家兩代人的幫助,讓我一定參加當日的升學宴。并且把一袋袋綠色蔬菜放進車里,怎么感覺像母親在往孩子的車里放東西,淚目!我們只是揮手,我們送祝福的目的達到了,吃不吃豬羊肉不重要了。</b></p><p class="ql-block"><b> 第二次吃烤玉米是在張老叔家,也有助夢的成分。認識張老叔有15個年頭了,那時張老叔的孫子還沒有上學。張老叔是我的摯友宋小子的鄰居,宋小子的兒子曾是我們的學生,有了這樣的交往,張老叔和韓三舅走進了我的視野。</b></p><p class="ql-block"><b> 張老叔想安排大家吃飯有幾個年頭了,怎奈原來的房屋小,加之院里有幾頭牛,環(huán)境不好,他的想法一拖再拖。新房子蓋好了,幾十頭牛也出手了,今年張老叔出了車禍,大難無恙,這次安排大家相聚,也有慶祝的成分。正式宴會開始前,在我的建議下,安排了一次烤玉米。張老叔家烤玉米,我親自上陣,烤玉米的流程爛熟于心,先是燜熟階段,主要是玉米葉子不能扒掉,靠玉米葉子里的水分把玉米燜熟;去掉殘損的玉米葉子,是烤制階段,讓烤玉米有外焦里嫩的口感。零上三十幾度,在火堆旁烤玉米,絕對是一個辛苦活,好在大家輪流登場,難熬的時刻是短暫的。不用評說,看著大家喜笑顏開地吃烤玉米,就知道他們吃出了久違的鄉(xiāng)味。</b></p><p class="ql-block"><b> 午宴盛況空前,有二十幾道菜,這是小村人的待客之厚道,就是普通的殺豬宴,也要十幾道菜。老叔一家人在宴會上說得最多的就是“感謝”,聽得大家耳熱、眼熱、心熱……最后宋小子盛情邀請大家參加他家今年的殺豬宴,大家沒有拒絕,小村人的真情無法拒絕啊。</b></p><p class="ql-block"><b> 張老叔的孫子很優(yōu)秀,張家未來的日子可期。</b></p> <p class="ql-block"><b> 在送嫩玉米的人中,親屬永遠不會缺席。</b></p><p class="ql-block"><b> 三哥送玉米了。離開小村近四十個年頭了,每年都能接到三哥的鄉(xiāng)味:笨雞蛋、溜達雞、燴菜、自家產(chǎn)的白面……三哥在以這種方式,延續(xù)著親情,延續(xù)著鄉(xiāng)味。</b></p><p class="ql-block"><b> 三哥是快奔七的人了,頭發(fā)稀疏,皺紋深了。到了這個年齡,還能想著城里的弟弟們,僅這一點就讓人淚目。三哥送玉米很匆忙,每一次三哥送東西都一樣腳步匆匆,本來想留他吃一頓飯再走,他拒絕的理由總是滿滿。今年開春,三哥為了城里的弟弟們吃到蛤喇肉,他幾次到江邊扎蛤喇,那次聚會,大家開懷暢飲,而且吃到鮮美的蛤喇肉,回來時三哥還送了每人一袋,那份鄉(xiāng)味在生活里點綴了很久。</b></p><p class="ql-block"><b> 三哥送的是自家園子里的黏玉米,玉米有些老了。三哥一定是等著來城里參加升學宴,順便把玉米送過來,可是幾天的功夫,嫩玉米就過時了。也許是,在三哥的飲食習慣中,覺得黏玉米稍微老一點才更好吃,于是滯后了幾天才送過來。三哥送的嫩玉米,無論老與嫩,家人都吃出了好味道。自己剛剛吃過早飯,不到一個小時,又吃了兩穗三哥送的嫩玉米。我知道,三哥送的玉米,是秋天進入我生活的標志,吃到三哥的玉米,才知道這個秋天不負我。</b></p><p class="ql-block"><b> 三叔家的老妹送玉米了。離開最初的小村已經(jīng)有55個年頭了,那時自己才6歲,對于親情還在懵懂中。五十多年的時光,自己離出生地漸行漸遠,但是親情沒有因此斷裂。老妹和妹夫在城里打工,農(nóng)村的地沒有放棄,他們是打工種地兩不誤。每到種地時節(jié),他們都要在自家小園里種上玉米,為的就是給城里的親屬送嫩玉米。每年老妹來送玉米,除了一臉親親的微笑,話語不多,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城里人吃到純綠色食品不容易,他們只是送一份鄉(xiāng)味,送一份親情而已。</b></p><p class="ql-block"><b> 每次老妹送嫩玉米,我都要打聽一下她們的近況,妹夫幾乎不說話,只是陪著妹妹一起笑,妹妹的話語簡單,之后是匆匆而別。每次接到妹妹送的嫩玉米,都會靜靜地想,相比于妹妹和妹夫,我的問候是不是有些敷衍?在平淡的日子里,我有沒有真正想到過妹妹她們,想到過她們的冷暖?想到過她們的苦樂?在她們眼里,我們是城里人了,或者說我們是有能力的城里人了,這么多年,自己沒有給過妹妹她們真正的幫助,想到這些,我心不安!妹妹送嫩玉米,讓我們體味到的不僅是血濃于水的親情,還有我們對親情的反思,對于親情的溫度。愿我們都能從自我做起,讓親情永遠不失溫度!</b></p><p class="ql-block"><b> 三連襟家的烤玉米很香。這幾年,三連襟在外打工,三妹在省城哄孫女,家里一年大部分時間屬于無人區(qū)。但是,每年三連襟都要在播種時節(jié),在自家小園種幾壟玉米,目的就是每年我們都能因為吃玉米,多幾次相聚的機會。之前的幾次聚會,很有儀式感,今年三連襟工作忙,沒有回來,今年的烤玉米他缺席了。今年在三連襟家吃了兩頓烤玉米,都是高姐夫助力,炎炎烈日下,烤玉米的火堆旁,高姐夫汗流如注,汗水進到眼里睜不開。在烤玉米的領(lǐng)域,高姐夫是老江湖了,他把烤玉米的火候拿捏得死死的。他烤出的玉米味道最地道。</b></p><p class="ql-block"><b> 吃過烀玉米、烤玉米,小姜送的玉米漿還沒舍得吃,感覺這個秋天過得值了。吃過今年的嫩玉米,我的生命又多了一份飽滿。</b></p><p class="ql-block"><b> 今天(2025年8月9日)晚飯,吃的是倭瓜燉豆角,倭瓜是丑倭瓜,很面,味道絕佳,這是小丁送的倭瓜。這似乎和烀玉米沒有關(guān)系,但是,和鄉(xiāng)味有關(guān),都是自己念念不忘的鄉(xiāng)味。</b></p><p class="ql-block"><b> 高姐送嫩玉米,寶弟送嫩玉米,三姐夫告知,他的嫩玉米幾天后才能熟………</b></p><p class="ql-block"><b> 感謝人間真情,感念生活至味。</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感謝每一位親友的掛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2025.08.09</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