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龍作品 <p class="ql-block">昵稱/老小龍</p><p class="ql-block">美篇號/1282531</p><p class="ql-block">照片極限片藏品/鐘玉龍</p><p class="ql-block">音樂/盛夏</p> <p class="ql-block"> 薄殼(拉丁學名:Musculus seilhousei),別名海瓜子,尋氏肌蛤,是廣東潮汕人說法,屬貝類海產(chǎn)品,一種淺色小蛤蜊。殼薄而透明,殼頂位于近前端背側(cè),至最前端距離約為餃合部的1/4。腹緣直,中部微向內(nèi)凹,兩殼極膨脹,殼表面為黃褐色或綠褐色,自殼頂至后緣有棕色或紫褐色放射紋及波狀花紋。殼內(nèi)面灰白色,具珍珠光澤。薄殼是海邊著名海水特產(chǎn),多產(chǎn)于潮汐頻繁泥灘中。</p> <p class="ql-block"> 薄殼是潮汕人炎炎夏日三伏天最愛,在薄殼與金不換等佐料鼎里翻炒中發(fā)出海味咸香味一刻,味蕾和視覺全觸動,薄殼就是潮汕夏天味蕾上的美味。薄殼米與魚飯是夏天潮州糜(稀飯)最開胃搭配,最撫夏日凡人心。</p> <p class="ql-block"> 美食家蔡瀾說:薄殼,吃的時候用嘴唇、牙齒和舌頭把肉連同湯一起擠出來,但是不要過頭了,咬到皮你會后悔的。然后海水味的甜味從舌尖蔓延到喉嚨,一波接著一波,讓人欲罷不能。到最后還堆了一座“氣勢磅礴”的“瘦蛤蜊山”,非常過癮。</p><p class="ql-block"> 此番宏論證明,舌尖上的美食極具其強大誘惑力,把民以食為天推到極致。</p> <p class="ql-block"> 最具味蕾和視覺沖擊的莫過于薄殼米炒飯了,此飯不會太油很合多數(shù)潮汕人胃口,每勺都有滿滿薄殼米,特別過嘴癮,香度接近海膽炒飯水準。大家喜聞樂吃的不過直接買薄殼米一勺一勺吃,豈不是更過癮。</p> <p class="ql-block"> 出于極限集郵鐵桿情趣敏感性,突然聯(lián)想到自己與炒飯相關(guān)稀罕藏品~竹葉盛新嘎多尼亞當?shù)匦∈称?,素材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自然明信片,貼1975年發(fā)行小食品郵票,銷戳為新嘎多尼亞原地1975.4.5和諧一致風景戳,片票戳三位一體。驟然異想天開,如有薄殼米在上面點綴,它定會讓舌尖上的美食在方寸極限片中綻放,極限集郵和美食文化雙重意義充分徹底詮釋出來。</p> <p class="ql-block"> 末伏之際,薄殼還讓我不由自主想起文革期間省吃儉用、日子緊巴的不堪回首歲月。</p><p class="ql-block"> 那時薄殼一斤幾分錢,不像現(xiàn)在動輒幾十塊,即便薄殼價格很低,但收入少,我們還是每天精打細算恨不得一分錢充一毛甚至一塊錢用。文革時期,我還是小屁孩,能夠見到的錢幣多數(shù)是分幣,紙幣和硬幣都有,硬幣居多。因為物價水平不高,普通家庭一天費用一般不會超出一塊錢。</p> <p class="ql-block"> 依稀記得,兄弟姐妹和母親(老爸在外工作經(jīng)常沒回家)五人圍著餐桌,對著簡單飯菜,吃得吧唧吧唧,窮開心,很幸福。但好景不長,我考上重點高中的第二周,母親就去世了,撇下不成年四個孩子?,F(xiàn)在還忘不了當時特別緊巴但依然樂觀憧憬未來,著力過好每一天。老妹就能讓家里煙火氣不斷升騰,煙囪里都能發(fā)出氤氳香味。</p><p class="ql-block"> 老妹是最好持家能手,更佩服她沒有文化但有“窮則思變”理念。她經(jīng)常到集市快關(guān)門時買來最便宜薄殼,每次也只能拎回兩斤薄殼,回家配晚飯用去半斤,另外1.5斤薄殼,老妹就把已煮熟的薄殼用鹽巴腌制成薄殼,與普通咸薄殼不同,那是老妹走心獨家秘制咸薄殼,因為太咸,故每次不能多吃,為第二天第三天甚至接連幾天當配飯用,如此反反復(fù)復(fù),大約持續(xù)好幾年,直到我上世紀八十年代最早期考上211大學,成了全村第一位重本大學生,為村爭了光。</p> <p class="ql-block"> 本文不吝溢美特別感謝親妹妹持家有方,讓我們平穩(wěn)度過文革困難時期。她現(xiàn)在老得比我快,后背有點駝,也許是歲月催人老、歲月不饒她、時光作弄人緣故吧,不忍直視??纯此贻p時照片,長得挺水靈好看。睹物思情,很愧疚自己身體不好,加上離家太遠,不能經(jīng)常回老家。回家看到她,也一直忙個不停,不斷勞作,她生活總是捉襟見肘。說妹妹是文革艱苦歲月薄殼見證者或代言人并不為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后來,大學畢業(yè)到大城市生根發(fā)芽,吃薄殼機會就少了,但每到夏天薄殼當令上市,總向千方百計尋覓薄殼影蹤,但人為生態(tài)平衡破壞厲害,水產(chǎn)品首當其沖,薄殼數(shù)量銳減,吃它不容易。可每次吃薄殼,都會自然而然想到妹妹那時千般細萬般好來。</p> <p class="ql-block"> 我的好同事Carrie美女在朋友圈說:一整鍋薄殼的快樂,誰懂??!有金不換和薄殼的夏天,才是完整的夏天!</p><p class="ql-block"> 她說到到位,我感同身受,她說到潮汕人心坎里去了。是啊,那是潮汕人薄殼情結(jié)。</p> <p class="ql-block"> 她說的話一下子把我的記憶拉到九年前,我們一起去遠足,那時還不老,我們既是同事又是師徒,但亦師亦友,特別開心快樂。光陰荏苒,日月流轉(zhuǎn),不覺間,我已花甲榮休了,心潮依然澎湃,成熟過后的我們依舊擁有朝氣蓬勃之氣息,歲月在每個人心目中留下了或深或淺的痕跡,依然是幸福多些許,因為磨礪讓我更加淡定與從容,更加懂得去理解、包容和珍惜。</p> <p class="ql-block"> 創(chuàng)作此散文初衷旨在與達人和美友分享薄殼這典型潮汕味蕾上美食所蘊含歷史和文化背景,它不僅僅是對味蕾的觸動,更是舌尖上的饕餮美食文化快樂享受,同時也彰顯人間脈脈真情,還是對刻骨銘心舊事和彌足珍貴快樂事深刻記憶和回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