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公館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qū),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別墅。1939年軍統(tǒng)局將此改建為看守所關(guān)押政治犯。原一樓一底的十余間住房改為牢房,地下儲藏室改為地牢。</p> <p class="ql-block">1943年中美特種技術(shù)合作所成立,白公館作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關(guān)押人員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箲?zhàn)勝利后,白公館被作為特別看守所。</p> <p class="ql-block">1947年春,渣滓洞"人犯"又遷回白公館關(guān)押??谷諓蹏鴮㈩I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共產(chǎn)黨員宋綺云和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小蘿卜頭"都曾被囚于此。</p> <p class="ql-block">在電影《在烈火中永生》和歌劇《江姐》里繡紅旗是最感人的,革命者憑想象制作的五星紅旗繡紅旗并不是發(fā)生在渣滓洞的女牢,而是發(fā)生在白公館的男牢平二室</p> <p class="ql-block">曾關(guān)押的是《紅巖》小說的作者羅廣斌和丁地平,陳然,劉國鋕,當他們得知新中國成立之后,按捺不住激動和喜悅的心情,并堅信重慶即將解放,憑借想象親手制作了一面五星紅旗,準備等到重慶解放的時候就高舉著它,沖出牢房,去迎接那激動人心的時刻。</p> <p class="ql-block">但是,在重慶"11.27"大屠殺那天,只有羅廣斌一人從虎口脫險。白公館的先烈們面對死亡毫不畏懼,對革命懷著必勝的堅定信念。</p> <p class="ql-block">從1949年9月6日至11月29日,軍統(tǒng)集中營對"政治犯"進行集體大屠殺,尤以11月27日最為慘烈。根據(jù)相關(guān)研究報告對抗戰(zhàn)后期至重慶解放前夕系列大屠殺殉難者統(tǒng)計:目前有案可查的死難者總數(shù)是321人</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精英?什么是民族的脊梁?先烈們就是最好的代表,他們就是精英,民族的脊梁,讓我們走進白公館,去感悟革命者的高風亮節(ji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