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月5日,旅游出行第二天。早晨五點半,行李裝車,帶早餐上車。行車6小時到過第一個打卡點“大地之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地之子》的創(chuàng)作者是清華大學美術(shù)學院雕塑系主任董書兵教授。他利用紅砂巖等材料,運用三維掃描和3D雕刻技術(shù),將這座雕塑一塊一塊地拼接而成。雕塑全長約15米,高約4.3米,寬約9米,巨大的體量使它成為戈壁灘上的一處獨特景觀。</p><p class="ql-block"> 她不僅僅是一座雕塑,更是藝術(shù)與生態(tài)保護的結(jié)合。它通過一種獨特的方式,喚起人們對環(huán)境保護和地球生態(tài)的思考與關(guān)注。這尊巨大的嬰兒形象,讓人們感受到了人類與自然的親密聯(lián)系,呼吁人們珍惜地球母親,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p> <p class="ql-block">大地之子全景(來自網(wǎng)絡)</p> <p class="ql-block">大地之子頭象</p> <p class="ql-block">遠觀“大地之子”</p> <p class="ql-block"> 原計劃第二個打卡點是莫高窟,但因旅行社未能定上票,只能改變行程,明早去游覽西千佛洞。據(jù)說從保護文物角度出發(fā),莫高窟限流,每天10000人(A類6000人B類4000人)能進景區(qū)。只能留下遺憾,今后再找機會來了。看來旅游,對于我們來說,還是要選擇淡季為宜,要不到處人擠人,容易留下遺憾。</p> <p class="ql-block"> 下午經(jīng)過短暫的休息,4點左右,我們用乘車來到了鳴沙山.月牙泉。在我的印象中,莫高窟和鳴沙山月牙泉是一個整體。實際上它是分為兩處。</p><p class="ql-block"> 酒泉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qū),簡稱鳴沙山月牙泉景區(qū),位于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城南5千米處,占地面積為76.82平方千米,核心景區(qū)面積界定為12.79平方千米。以山泉共處,沙水共生的沙漠奇觀著稱于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p><p class="ql-block"> 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qū)屬于典型的暖溫帶干旱性氣候,鳴沙山東起莫高窟,西至黨河口,東西綿延40千米,南北寬約20千米,主峰海拔1715米,山體由紅、黃、綠、黑、白、五色細沙堆積而成。月牙泉地處鳴沙山的環(huán)抱之中,因形狀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泉內(nèi)產(chǎn)有鐵背魚和中藥材七星草。</p><p class="ql-block"> 主要景點有第一泉石碑、夫妻柳、月牙泉、鳴沙山、藥王廟遺址等。</p><p class="ql-block"> 我們沿著步道游覽。此處靜影沉璧,生機暗涌。月牙泉泉水清澈見底,倒映著藍天白云、沙山輪廓和古閣倩影,形成上下對稱的絕美畫面。水面平靜時,如鏡面般光滑;微風拂過,則泛起粼粼波光,攪碎了倒影,卻更添靈動。泉中游魚嬉戲,岸邊草木蔥蘢(主要是耐旱植物和蘆葦),在極端干旱的環(huán)境中,這抹生機顯得尤為頑強和珍貴。</p> <p class="ql-block">鳴沙山月泉閣</p> <p class="ql-block"> 當我們來到鳴沙山月牙泉的時候,這時人們開始陸續(xù)進場。對面沙丘上。不少人沿著埋在沙下的木質(zhì)鋼索梯,向沙丘的上方攀登。準備參與晚上的萬人演唱會。</p><p class="ql-block"> 在游覽完月泉閣月牙泉并拍照留念后。我們也隨人流向沙丘的高處攀登。說實話在沙丘上攀登,比一般登山更為艱難。登山是邁一步是一步,而在沙丘上是登一步滑退半步,更有甚者是登一步滑退三步。沿著鋼索木階梯還好,但人太多,且人們走走停停的。攀登的速度較慢。</p><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來到沙丘的高處。從高處俯瞰月泉閣和月牙泉,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在沙丘的環(huán)抱中,它就象是沙漠之眼,翡翠新月。就在那漫天黃沙的懷抱之中,奇跡般地靜臥著一泓清泉。它的形狀酷似一彎新月,輪廓清晰優(yōu)美。泉水碧綠清澈,宛如一塊巨大的、溫潤的翡翠,鑲嵌在無垠的金色絨毯之上。這抹綠色,在周遭單一的黃色調(diào)中,顯得如此珍貴、靈動、生機盎然。</p> <p class="ql-block">從高處俯瞰鳴沙山月牙泉</p> <p class="ql-block"> 太陽西斜,夜色漸濃。此時整片沙丘上,自下而上坐滿了觀看演唱會的游客。無論大人小孩手里都拿著熒光棒。等待著演唱會的開啟。身邊時有一些孩童在沙丘上追逐玩耍。大人們都在喝著飲料吃著干糧耐心的等待著。</p> <p class="ql-block">觀看演唱會的游客己坐滿沙丘。</p> <p class="ql-block"> 當夜幕降臨,敦煌的蒼穹褪去白日的熾烈,化作深邃的墨藍,鳴沙山與月牙泉褪去游客的喧囂,歸于寂靜。然而,一場曠世演唱會即將點燃大漠的夜空。</p><p class="ql-block"> 天地為幕,沙泉為景,舞臺并非鋼筋鐵架搭建,而是巧妙地融入自然——月牙泉的碧波成為倒映光影的鏡面,鳴沙山的輪廓化作天然的聲場屏障。</p><p class="ql-block"> 當音樂響起,仿佛整個沙丘成了共鳴器,歌聲在空中回蕩。在歌手的召喚下,在場數(shù)萬觀眾也加入了歌唱中,全場歌聲響徹在鳴沙山月牙泉的夜空。黑暗中,游客手中的熒光棒和手機的燈光,化作點點星辰,落滿整片沙丘,仿佛天上的星河落滿坡。伴隨著歌聲,喊聲,場面十分壯觀。</p><p class="ql-block"> 因第二天要早起,我們沒等音樂會結(jié)束,便提前退場返回駐地。</p><p class="ql-block"> 為解決數(shù)萬游客安全離場,當?shù)匕才帕嗣赓M大巴,將游客送到市區(qū)再分散到各自的駐地。只是當?shù)氐氖枯^少,打的比較難,不能及時滿足游客們的需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