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唐朝是我國道教發(fā)展的黃金時代,當(dāng)時的統(tǒng)治者對其極為推崇,由上至下推行宣傳,各地建造了許多道教建筑,被稱為“天下第一洞天”的王屋山上,更是三里一宮、五里一殿。歲月流逝,曾經(jīng)的道院大多損毀無蹤,陽臺宮是難得遺存下的“幸運兒”。走進陽臺宮,仿佛瞬間穿越回了古代。這里是唐玄宗敕命道教宗師司馬承禎創(chuàng)建的,歷經(jīng)多次修葺,現(xiàn)存大多是明清時期的建筑,歷史的滄桑感撲面而來。</p> <p class="ql-block">進入陽臺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棵有著1300年樹齡的七葉菩提樹,相傳是司馬承禎與玉真公主所植。它高大挺拔,枝繁葉茂,讓人不禁感嘆生命的頑強與歷史的悠久。沿著中軸線前行,便來到了大羅三境殿,這座恢宏的大殿堪稱是河南省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明代木結(jié)構(gòu)建筑,令人震撼。殿內(nèi)縱橫18根方形石柱和殿外12根露明石柱上,都雕刻著精美的道教神話故事,人物栩栩如生,動物活靈活現(xiàn)。</p> <p class="ql-block">穿過大羅三境殿,后面便是玉皇閣,它是清代重修的明代歇山式三重檐三層閣樓建筑,也是河南省最高大的古建樓閣。四周回廊的20根八角形石柱上,高浮雕著盤龍丹鳳、花鳥禽獸以及各種民間故事。當(dāng)年李白在陽臺宮看到司馬承禎的壁畫,揮毫寫下了《上陽臺帖》,全文為“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上陽臺帖》也是李白唯一存世的書法真跡,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歷史價值。</p> <p class="ql-block">陽臺宮可以自由拍照,道觀里的道長們也都十分友好,在陽臺宮內(nèi)能看到元、明、清時期的碑碣十余通,這些碑刻記載著道教史料和宮之興衰,為研究陽臺宮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jù)。玉皇閣雖然在清代經(jīng)歷過大修,但主體構(gòu)件依舊保持著明中期的風(fēng)格。部分外廊斗拱以及屋架在清代被更換,不過它依然可以被看作是一座保留了大量明代構(gòu)件的明清樓閣,登上玉皇閣,能感受它的雄偉壯觀。</p> <p class="ql-block">在陽臺宮,你可以找到許多適合拍照的地點,無論是大羅三清殿的宏偉,還是玉皇閣的壯觀,都能成為你相機中的珍貴記憶。陽臺宮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藝術(shù)的殿堂,更是自然美景的所在。無論你是歷史愛好者,還是攝影迷,這里都能滿足你的需求。陽臺宮見證了朝代的更迭、歲月的變遷,卻依然堅守在王屋山腳下。對于古建筑愛好者和歷史研究者來說,陽臺宮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寶藏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