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是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臨汾市洪洞縣城北的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內(nèi),總占地面積約為3.5平方公里。作為海內(nèi)外數(shù)以億計古槐后裔尋根祭祖的“圣地”、明代遷民遺址,每年有20余萬人前往景區(qū)尋根祭祖,同時也是中國唯一一處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民間祭祀旅游地。</p><p class="ql-block"> 我們是在游覽完畢陜西壺口瀑布景區(qū)后,驅(qū)車趕往山西洪洞縣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參觀游覽。這是我們行程的第九站,也是很想看看的一個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根雕大門</p> <p class="ql-block"> 根字影壁</p> <p class="ql-block"> 在影壁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古大槐樹賦</p> <p class="ql-block"> 槐香橋、蓮馨橋</p> <p class="ql-block"> 獻殿,是祭祀時用來擺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員的主要活動場所,建筑面積1250平方米,面闊五間,進深五間,單層重檐,廊圍四邊,是仿明代全木結(jié)構(gòu)建筑,十字歇山屋頂與仿明戲臺連為一體,其高度、跨度乃三晉之首,其華麗壯觀為全國罕見。</p> <p class="ql-block"> 獻殿內(nèi)擺放的供品</p> <p class="ql-block"> 明太祖朱元璋御制祝文</p> <p class="ql-block"> 先祖賜“?!北?lt;/p> <p class="ql-block"> 思源潭</p> <p class="ql-block"> 廣濟寺“南無阿彌佗佛”影壁</p> <p class="ql-block"> 一代大槐樹(仿)</p><p class="ql-block"> 根據(jù)古大槐樹的記載所建,重現(xiàn)了當年大槐樹的風(fēng)采。據(jù)記載,當?shù)牡拇蠡睒渖韲恰捌哜樟阋幌眿D”,也就是說,要七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手連手才能合抱,男一庹為五尺,女一庹為四點五尺,故這棵新塑大槐樹周長有13米多,直徑為4米多。</p> <p class="ql-block"> 在一代大槐樹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一代大槐樹下演藝情景劇</p> <p class="ql-block"> 二、三代槐樹</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由古大槐樹滋生的二代槐樹,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由二代槐樹同根滋生的三代槐樹距今也有近百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 古大槐樹處</p><p class="ql-block"> 古大槐樹距今已有1800年的歷史,在順治八年,汾河發(fā)大水時被洪水沖毀。這是民國三年在古大槐樹的原址上修建的遺址,其修建者景大啟、劉子林等人都曾在山東、河南等地為官,所到之處無不為當?shù)匾泼窈笠岬囊笄兄樗袆?,為使游子有歸鄉(xiāng)祭奠之所,他們廣募商紳義士幾經(jīng)波折終于建成了這一遺址,其始末都記載于石碑之后。</p> <p class="ql-block"> 古大槐樹處碑</p> <p class="ql-block"> 《大槐樹移民》實景演出</p><p class="ql-block"> 是根據(jù)史料考證編排而成。明朝初期,朝廷為了鞏固其封建統(tǒng)治,恢復(fù)和發(fā)展經(jīng)濟基礎(chǔ)。在全國范圍內(nèi)實行移民屯田政策。該演出展現(xiàn)了明初官府在古大槐樹遺址下強制移民的歷史情節(jié)和先祖被迫遠赴他鄉(xiāng)的悲壯情景。</p> <p class="ql-block"> 五百年前是一家石碑</p> <p class="ql-block"> 在石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移民浮雕圖</p><p class="ql-block"> 是雕塑藝術(shù)家——黃劍女士在2015年根據(jù)明代大槐樹遷民的歷史記載與民間傳說創(chuàng)作而成的。長23.68米,高4.48米,整體采用青銅鑄造,以書畫長卷的形式具體表現(xiàn)。整圖以大槐樹為背景,自左至右為移民之始、移民惜別、移民遷徙,生動再現(xiàn)了洪洞大槐樹移民初起、別離鄉(xiāng)土、遷徙途中的悲壯情景。圖中涉及60多位人物、15個場景,內(nèi)容緊湊,繪畫語言豐富,將氣壯山河的時代巨浪,都凝聚在史詩般的雕塑里,是全面展示大槐樹移民文化的藝術(shù)珍品。</p> <p class="ql-block"> 千年槐根</p><p class="ql-block"> 據(jù)考證,此根約生長在宋元時期 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遠在明初移民之前,槐根高6.2米,其中外露部分4.2米?;备P枝錯節(jié),形象奇特,能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是一棵罕見的大型古槐真根。</p> <p class="ql-block"> 蘇三缷枷處</p> <p class="ql-block"> 顧瞻石</p> <p class="ql-block"> 聚寶盆</p> <p class="ql-block"> 《鐵鍋記》實景演出</p><p class="ql-block"> 是由經(jīng)典大槐樹移民故事《打鍋劉》演繹而成。講述的是洪武年間,洪洞槐樹莊劉家三兄弟應(yīng)朝廷詔命遷徙屯墾,離別之際,將自家的鐵鍋砸破,一分為三,作為日后回鄉(xiāng)相認的憑據(jù)。二十年后,劉家后人按照約定,在大槐樹下對鍋相認,回鄉(xiāng)團聚。</p> <p class="ql-block"> 大槐樹老家土特產(chǎn)——醋</p> <p class="ql-block"> 母親石</p> <p class="ql-block"> 中華姓氏苑</p><p class="ql-block">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追根溯源、尋根問祖的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對姓氏文化的重視。中國姓氏文化浩瀚無垠、頗為壯觀。每一個姓氏背后,都有年深月久的歷史和極其豐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姓氏 我們的家</p> <p class="ql-block"> 祭祖堂</p><p class="ql-block"> 大槐樹祭祖習(xí)俗是發(fā)源于山西洪洞的一種尋根祭祖活動,由移民后裔通過焚香、獻供、跪拜等形式,表達對祖先和家鄉(xiāng)的懷念之情。到近代,習(xí)俗盛行于清明、中元、寒衣三節(jié),形成迎請神主、敬香通神、敬獻供品、敬致祝文、鞠躬辭神等儀程。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大典,有“華夏祭祖第一典”的美譽。這一習(xí)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 《家國情懷》通過“背井離鄉(xiāng)”、“家國情懷”、“華夏同根”三個片斷,以明朝、民國、現(xiàn)代三個時代為背景,展示了大槐樹移民后裔為國分憂,忠義報國的愛國情懷;講述了“國槐”的來歷及國與槐的源緣;反映了“尋根祭祖、飲水思源”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感召人們凝聚共識,繼續(xù)努力,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而奮斗!</p> <p class="ql-block"> 第一幕 背井離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 第二幕 家國情懷</p> <p class="ql-block"> 第三幕 華夏同根</p> <p class="ql-block"> 在中國北方地區(qū),都明確記載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樹下集中移民。至今山東、河北、河南等地區(qū)仍流傳著一句民謠:“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鴰窩”。數(shù)百年來這首民謠在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祖輩相傳,婦幼皆知。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是數(shù)億計移民后裔尋根祭祖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內(nèi)的衛(wèi)生間,名叫“解手場”,“解手”一詞源于明朝大遷徙,在村民去往別處時,押解的官差不多,所以把人用繩子綁起來串起來走,路上有人要是內(nèi)急,官差就把繩子解開,這就是解手一詞的由來,延續(xù)至今。參觀游覽完畢在洪洞縣酒店入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