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泉州世界遺產日”,身為泉州人,我愿以一篇游記,為故鄉(xiāng)這份厚重遺產作些宣傳。今年5月末,我曾專程奔赴德化瓷藝城,只為瞻仰那傳世的白瓷風華。</p><p class="ql-block">走進瓷藝城,琳瑯滿目的瓷器撲面而來,各具意態(tài)。實用之器首推茶具,素雅清淡,溫潤如玉,恰如德化白瓷本來的品格。我在一處茶具店前駐足,見店主捧起一把白瓷壺,手腕輕轉,傾水入盞,一縷澄澈便劃出清亮弧線,宛如山澗清泉淙淙而出。鐵觀音的澄黃茶湯映著素白瓷器,清香氤氳,使人覺得這一握泥土的轉世,原來亦能如此熨帖入世,溫潤生活。</p><p class="ql-block">再往里行,便是瓷塑的殿堂。大型瓷塑《三面千手觀音》瞬間攫住了我的目光。這尊高達1.48米的杰作,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德化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邱雙炯先生設計并親手制作。本尊比例勻稱,紋飾精妙入微,更難得的是精準傳遞出佛的莊嚴與慈悲。寶相端凝,千手姿態(tài)萬千,無一重復,其精絕技藝令人嘆為觀止。此作不僅展現(xiàn)了邱大師爐火純青的功力與超凡的藝術感悟,更將“中國白”瓷塑造像的藝術推向了新的高峰。</p><p class="ql-block">乘自動扶梯上樓,二樓的瓷塑展廳全都免費向公眾開放。步入其中,恍若置身藝術圣殿。一尊“飛天”雕塑令人嘖嘖稱奇:衣袂薄如蟬翼,臨風飄舉,仿佛下一刻便要掙脫地心飛升而去。瓷胎薄得透光,光線流過,竟如凝脂一般通透潤澤。那纖纖素手微揚,輕盈欲升的姿態(tài),竟使冰冷泥土幻化出欲語還休的靈性——薄胎之中裹住的,分明是匠人指尖捏塑的魂魄,素白之下流淌的,原是泥土與火焰的千年密語。</p><p class="ql-block">游畢瓷城,腳步沉甸甸的,胸中卻激蕩著光。德化瓷器的實用之便、觀賞之美、藝術之魂,三性交融,最終匯成了這一方水土的呼吸與心跳。原來那素凈白瓷,既是我們碗中茶飯的溫存,更是精神穹頂上的星光,是泥土經烈火千度涅槃后照見人間的月色。</p><p class="ql-block">今日回望,泥土在匠人指尖上重生,被賦予了超越日常的神性,那素白幽光,正是“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這一世界遺產血脈里,生生不息的光源。瓷之光華,映照出我們與時間對話的執(zhí)著——當指尖與泥土彼此聆聽,當火焰與光陰默默相守,歷史便不只是沉睡的遺跡,而成了今天生活里真實可觸的溫度與光明。</p> 德化是千年古縣、千年瓷都。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 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時代,3700多年前的夏商時期開始制作原始青瓷,是中國陶瓷文化發(fā)祥地之一,宋元時期就成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出口商品。 德化瓷燒制技藝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德化窯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德化白瓷入選福建文化標識。 德化陶瓷以“白”見長。世界白瓷看中國,中國白瓷看德化。德化白瓷胎釉純白,瓷質致密,溫潤如玉,被譽為“象牙白”“鵝絨白”等,法國人將德化白瓷命名為“BLANC DE CHINE”,即“中國白”。 德化瓷雕技藝享譽天下。以明代“瓷圣”何朝宗為代表的一批瓷雕大師,奠定了德化瓷雕技藝基礎和風格,所創(chuàng)作品造型優(yōu)美、氣韻生動,天下共寶之,世界上各大博物館將德化白瓷視為鎮(zhèn)館之寶。 新時代中的德化陶瓷雕塑秉承傳統(tǒng)、著力創(chuàng)新,理念新穎、題材廣泛,手法獨特、意蘊悠長。 大型瓷塑《三面千手觀音》 作者:邱雙炯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邱雙炯簡介(可點圖放大看,下同) 瓷塑《皆大歡喜》 瓷塑《惠安女》 瓷塑《江上漁人》 瓷塑《濟公》 金陵十二釵——王熙鳳 金陵十二釵——賈巧姐 金陵十二釵——李紈 金陵十二釵——秦可卿 瓷塑《弘一法師》 中國陶瓷藝術家林心如簡介 手工礦彩《頂天立地》 作者: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鄭建冰 《忠義千秋》 作者: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鄭建冰 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林靈月簡介 林靈月作品 瓷塑《飛天》 瓷藝城穹頂 4F 產品陳列廳 <p class="ql-block">1F 產品陳列區(qū)</p> 1F 日用瓷器 陶瓷街夜景。屏幕上顯示總書記的囑托:“精美的瓷器做出來,擺出來,還要傳出去?!? 德化現(xiàn)有陶瓷企業(yè)4000多家,從業(yè)人員10多萬人,是全國最大的陶瓷工藝品生產和出口基地、國家級出口陶瓷質量安全示范區(qū)、全國最大的陶瓷茶具和花盆生產基地,獲評中國瓷都、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試點縣、世界陶瓷之都,德化陶瓷品牌價值超千億元。 <p class="ql-block">-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