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移民背景:元朝末年,朝廷連年對外用兵,對內實行民族壓迫,加之黃淮流域水災不斷,饑荒頻仍,激起連綿十余年的紅巾軍起義,元朝朝廷予以殘暴鎮(zhèn)壓,兩淮、山東、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戰(zhàn)亂的創(chuàng)傷未及醫(yī)治,明初“靖難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魯、豫、皖諸地深受其害,幾成無人之地。而山西相對安定,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外省也有大量難民流入,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qū)。</p><p class="ql-block">尋根祭祖文化:大槐樹是海內外數(shù)以億計大槐樹后裔尋根祭祖的圣地,每年清明節(jié)前后,景區(qū)都會舉辦隆重的祭祖大典,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乃至海外的移民后裔前來參加。</p> <p class="ql-block">移民過程:明朝滅亡元朝后,為了鞏固新政權和發(fā)展經濟,從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永樂十五年(1417年)近50年的時間內,明朝朝廷在大槐樹下廣濟寺院設局駐員,編排隊伍,發(fā)放“憑照川資”,先后18次大規(guī)模移民于京、冀、豫、魯、皖、蘇、鄂、秦、隴等18個省市,500多個縣市。</p> <p class="ql-block">獻殿</p><p class="ql-block">獻殿是祭祀時用來擺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員的主要活動場所,位于祭祖活動區(qū)中軸線位置上,建筑面積1250平方米,面闊五間,進深五間,單層重檐,廊圍四邊,是仿明代全木結構建筑, 十字歇山屋頂與仿明戲臺連為一體,其高度、跨度乃三晉之首,其華麗壯觀為全國罕見。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跡眾多:景區(qū)內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樹、千年槐根、祭祖堂、廣濟寺、石經幢、移民浮雕圖、中華姓氏苑等60余處風景文化景點。</p> <p class="ql-block">古大槐樹處</p><p class="ql-block">古大槐樹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在清順治八年(1651年) 汾河發(fā)大水時被洪水沖毀。這是民國三年在古大槐樹的原址上修建的遺址,其修建者景大啟、劉子林等人都曾在山東、河南等地為官,所到之處無不為當?shù)匾泼窈笠岬囊笄兄樗袆樱瑸槭褂巫佑袣w鄉(xiāng)祭奠之所,他們廣募商紳義士幾經波折終于建成了這一遺址,其始末都記 載于石碑之后。 </p> <p class="ql-block">"解手”和“連手” </p><p class="ql-block">相傳在遷民的路上,官府怕人們逃跑,把人們的雙手捆綁起來穿在一根繩子上,押解上路因為路途遙遠,難免要上廁所,只好說:“報告老爺,請解開手,我要上廁所”。久而久之,人們就把上廁所簡化成“解手”,從此流傳并沿用至今。 </p><p class="ql-block">而遷民們的手被一根繩索連著綁在一起,手連著手,經過長途跋涉,同甘共苦,相鄰的人漸漸熟知,到了目的地自然也成了患難見真情的朋友?!斑B手"便成為親密朋友的代名詞。到現(xiàn)在, 洪洞當?shù)睾驮S多地方的人們仍將極其要好的朋友</p><p class="ql-block">稱為“連手"。</p> <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樹廣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