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月19日,周六,本來參加“旗手徒步爬山”小群體組織的“漳州市薌城區(qū)天寶大山”徒步活動,因受臺風“韋帕”影響,考慮到安全問題,于周五晚間改徒“龍巖市新羅區(qū)江山鎮(zhèn)村美水庫周圍山峰”。8:00,一行14人,三部小車,大家對車入座,各自向村美村進發(f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村美村一角</p> 8:45許,全隊抵達起步點——村美村小溪旁的大榕樹下,大家稍作休整,全體合影后,便匆匆上路。天陰tubu我們沿著大榕樹附近的一條鵝卵石鋪就的石砌路向上,一會兒便上到水泥路面的村道上,然后緩緩向上上到“九侯疊嶂(龍巖八景)”的路牌。 按照路牌的指示,我們沿著其邊上的石砌路向上攀爬,路牌旁邊是幾棟農(nóng)舍。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向西望去</p> 9:07許,上到“九侯疊嶂”觀景臺。觀景臺由一座石門樓和兩層木瓦結(jié)構(gòu)的四角亭組成,站在觀景臺上,四周山巒疊嶂,翠峰連綿起伏;向西望去,千米高峰如同高大的屏障,黃連盂、巖頂山近在咫尺,特別是黃連盂只能看到其一點點尖頂,看來離我們還是挺遠的。據(jù)介紹,龍巖城北江山境內(nèi),有山如畫屏鋪展,高聳如云,均在千米以上,迤邐十里,九座山峰巍然屹立,如九位相侯,氣儀軒昂,雄峙山間。山巒起伏如猴蹲,故又名“九猴山”。隋唐期間,陳大忠率眾在此拒蠻有功,賜封允義侯,邑人建廟紀念稱筋山廟。筋山是九猴山的主脈,后因隨陳大忠姓名為“陳山”。陳山山腰神廟內(nèi)有石雕神主稱“九侯天尊”,俗稱“石佛公”,郭鉉郭煉來此習練武功,成為文天祥的左右先鋒,宋皇賜封惠、濟二侯。同一座山孕育出三位相侯,堪稱人文奇跡,“九猴”也就易名為“九侯”?!洱垘r州志》記載:“新任官未下車,十里外遙祭”。古時龍巖官員在山腳下設(shè)壇祭山。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妙趣橫生的石頭</p> 觀景臺左側(cè)有四塊堆石,認真揣摩,上層右邊的一塊溪石,似一對泰然自若的老者,又像一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齒牙咧嘴的山中之王,真是妙趣橫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構(gòu)樹花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構(gòu)樹</p> 9:15許,離開九侯疊嶂觀景臺,繼續(xù)向山巔進發(fā),這時掛起大風,真是大風起兮壓彎樹、葉翻飛,說實在話還是頭一回在戶外遇到如此大風,看來臺風“韋帕”的威力還是挺大的。看著路旁一棵激烈晃動的果樹,被其滿樹綠色的小球果和橘紅色的小球花所吸引,于是走近觀賞,不看不奇怪,走近一看真奇怪,所謂的花是由果實變成的,也就是從成熟到一定程度的果實上長出來的,真是奇妙!綠色的果子酷似青楊梅,不過其表面毛茸茸的,還有一根根不規(guī)則的絨線。經(jīng)查,是構(gòu)樹,落葉喬木,有很強的環(huán)境適應(yīng)性;樹皮富含纖維,韌性強,古代用于造紙;其樹葉粗蛋白含量高,可作為牲畜飼料;果實具有藥用價值,可用于補腎、利尿、強筋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到水泥機耕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進入果園</p> <p class="ql-block">陰天、風大,成了徒步的好天氣。9:20許,上到水泥機耕道,進入竹林地帶,繼而進入一大片桔子園,墨綠色的桔子滿樹皆是,一派豐收景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進入泥石機耕道</p> 9:26許,告別桔子園,離開水泥機耕道,向右進入泥石機耕道,又走在了陰涼的竹林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走錯路倒回</p> 9:40許,走在前面的徒友沿著泥石機耕道走過頭了,于是倒回,全員便集中在了一起。我們向右離開機耕道,沿著竹林里的山路徑直向上。走著走著,發(fā)現(xiàn)了山路邊上刻寫“中國移送”的第一個路標,原來山路下面是通訊光纜,我們就這樣沿著路標不斷向上。 從發(fā)現(xiàn)“中國移動”路標開始,我們便告別竹林,進入灌木林。隨著不斷向上,坡度不斷增大。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九侯疊嶂一角</p> 9:47許,上到了一個從樹縫中再次看到黃連盂、巖頂山、龍傘崠、雞公崎等九侯疊嶂一角的地方。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稍息一會</p> 10:04許,上到芒萁灌木叢,有的徒友原地駐足稍息,然后繼續(xù)上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到第一個峰頂(移動通信基站)</p> 10:12許,全隊先后登上第一個峰頂,也是移動通信基站所在地。當前面發(fā)現(xiàn)地下光纜提示碑的時候,以為山上有寺廟,原來是一座移動通信基站。站在峰巔,風更大了,吹得小樹東倒西歪,吹得大樹樹枝搖頭晃腦,吹得枝葉沙沙作響,吹得遮蓋基站設(shè)備的雨披哐哐作響,我們小心翼翼地在基站邊上集體休整,任憑大風吹拂,感覺特別涼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村美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龍巖北城一角</p> 站在峰頂,盡管灌木叢深,有枝葉遮蔽,但總能窺見村美村錯落有致的村落,以及龍巖北城一角。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江山鎮(zhèn)和九侯疊嶂一角</p> 10:30許,休整完畢,全員沿著山脊繼續(xù)向最高峰進發(fā)。10:36許,登上海拔900多米的最高峰。站在最高峰,西南方向,千米高峰巍然聳立,九侯疊嶂自南向北跌宕起伏、一字橫亙,江山睡美人別具韻味,江山鎮(zhèn)一角依稀可見,真是無限風光在頂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兄弟互助典范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陡坡</p> 隨后,在大風的吹拂下,沿著山脊波浪式下行。走著走著,一棵不知名的灌木,剛剛長出地面便一分為二,彼此向上發(fā)展,在將近一人高的位置,左邊比較嬌小的兄弟伸出一只援助的手,插進了右邊兄弟的身體,從此長在了一起;就在左邊的小兄弟伸手插進的時候,右邊比較強壯的兄弟便一分為二,和身邊的其它灌木爭奪空間和養(yǎng)分,可謂是“兄弟”互助典范。10:49許,下行到陡坡路段,還好可以借助于小喬木或者灌木,全隊順利通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橘紅色燒餅</p> 10:56許,下到平緩的山脊,進入細竹茂盛的灌木林,又走在了平緩下降的山脊上。走著走著,落葉堆里幾朵小圓形橘紅色的菌菇十分耀眼,稍大一點的就像剛剛出爐的橘紅色燒餅,讓人恨不得咬上一口。 11:09許,下到大樹倒塌阻擋山脊山路的路段,一處一處又一處的大樹被大風刮倒,橫七豎八,我們要么從橫臥的樹干下鉆過去,要么從橫臥的樹干上跨過去,要么從橫臥的樹干上踩過去,我們走在了一段風景迥異的路段,為我們增添了不少樂趣。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未來城一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村美水庫一角</p> 11:19許,下到一個可以望見未來城一角的地方,新樓林立,廠房幢幢,充滿現(xiàn)代氣息。同時可以望見村美水庫一角的地方,瞧著青山圍繞著的一汪秀水,讓人神清氣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彩陶茶杯</p> 走著走著,一排樹菇,宛如一個個精美的彩陶茶杯,古樸獨特,要是將其盛滿一杯清茶,茶香將更加四溢,將別有一番韻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滿地紅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撿拾紅豆</p> 走著走著,色澤鮮艷的紅豆撒在草叢中、落葉泥土上,有的徒友被深深打動,說是可以做成手串,說是可以捎回去給孫女玩玩,于是放下登山杖,紛紛蹲下身子如獲至寶地撿拾起來。地上的紅豆看上去比比皆是,但小小的紅豆撿拾起來還是很費勁,撿了半天,手中還是不多。這些紅豆也許就是紅豆生南國的紅豆,有徒友說,此紅豆有微毒。其實,說是紅豆,有的是橘黃色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最后一位飛奔而下的徒友</p> 11:55許,山路被柏油公路切斷,只能下高坎下到公路上。面對高坎,先鋒率先開路,順利下達,個別擔心的徒友,在身邊徒友的鼓勵和協(xié)助下,都順利下到公路上。最后一位徒友身手敏捷,簡直就是飛奔而下。 下到柏油公路,我們沿著柏油公路先平緩向上,然后平緩向下,向村美水庫壩頭進發(fā)。12:22許,下到壩頭。水壩建在狹窄高深的懸崖峭壁,是典型的拱形水壩,站在壩頭的欄桿邊往下看,還真有些恐懼,有的徒友壓根就不敢往下看。站在水壩,放眼四周,青山蒼翠,碧波蕩漾,令人心曠神怡。大家走過水壩便放松休整,有的干脆坐在水庫岸邊農(nóng)家樂的涼棚里,補充水分和食物。看時間和午后路程,本想上到山上水云間農(nóng)莊吃午飯。后來,考慮到大家都帶了干糧,加上吃完大餐就不想走路了,于是大家便離開庫畔農(nóng)家樂,借助于庫邊公路上的一根水泥電桿就坐吃飯,真可謂排排坐“吃果果”。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紅楠掉落的果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紅楠樹</p> 13:05許,吃完午飯,繼續(xù)午后行程。我們沿著水泥公路向雪云寺攀登。走著走著,公路邊上藍莓一樣的果子滿地都是,經(jīng)查詢是紅楠樹的果實,有的已經(jīng)只剩下棕色的果核了。 13:20許,上到水云間農(nóng)莊。當我們正要通過農(nóng)莊時,上上下下一群狗吠聲頓時響徹山澗,原來除了農(nóng)莊的兩只看門狗,坎下還有一群圈養(yǎng)的成年狗。農(nóng)莊的兩只看門狗,看著我們向他們走去,一溜煙逃入屋內(nèi),連叫聲都消失了。據(jù)身邊的徒友說,農(nóng)莊的菜做得不錯,曾經(jīng)來品嘗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雪云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午登上的最高峰和翻越的山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羅浮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堅強樹</p> 13:33許,全體上到雪云寺。雪云寺。明黃色的圍墻墻體,紅瓦、明黃色墻體的廟宇,跟多年前大不一樣,可謂已經(jīng)改頭換面。看著越來越陰沉的天空,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進寺里參觀休整一下。從湖畔一路上來,有許多高大的古樹貼上了保護牌,有羅浮栲,有楓香,有藍果樹等,足見生態(tài)保護良好。有一棵樹,樹身都腐朽成一葉小舟似的,有一根滄桑多年的樹枝都斷裂了,但僅靠半片外皮,樹梢依然生機勃勃、枝繁葉茂。<br>我們進入寺廟不久,天空下起了陣雨,真是陣雨留人,只好左等雨停。14:01許,雨一停,我們便離開,繼續(xù)趕路。我們走出寺門,沿著向右延伸的泥石機耕道,穿行在幽幽竹林,一路下山。<br> 14:33許,進入一望無際的桔子園。桔子園就在水庫北面的山坡地上,每一棵橘樹都果實累累,綠油油的桔子透出豐收的信息,透出甘甜的味道,讓人直流口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盂村路民居</p> 14:46許,下到村美村盂村路,路邊居住著幾戶人家,靜悄悄的,看來都下地勞作去了。 <p class="ql-block">15:10許,下到村美村赤溪橋。過赤溪橋便來到赤溪樓,金黃色的屋頂就像一枚金黃色的樹葉,是一棟竹結(jié)構(gòu)的通透式房子,也可以說是一座亭子,是一個介紹江山徒步資源的地方。隨后,回到出發(fā)點。</p> <p class="ql-block">清澈的小溪,五個小孩在戲水,有的在小小的充氣船上,有的站在水中,有的套著救生圈站在水中,一時間朗朗的笑聲打破了靜靜流淌的溪澗,向人們傳遞出在溪中玩水的無窮樂趣。</p><p class="ql-block">15:15許,全體陸續(xù)乘車返回。</p><p class="ql-block">圍繞村美水庫反時針一周,累計拔高686米、全程13.87千米,先是翻山越嶺,從不同高度、角度觀賞九侯疊嶂,可謂巍峨聳立、雄渾壯觀;后來是漫步庫畔,賞一湖青綠、碧波蕩漾;繼而走在沿湖機耕道上,綠果碧水盡收眼底,真是一次涼爽之徒步、山水之徒步、輕松之徒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