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背景音樂電吹管自奏:</p><p class="ql-block">《青藏高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夏天的熱那是真的叫熱,洛陽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如蒸似烤。為了躲逃炎熱酷暑,更是為了圓夢拍攝甘南、青海藏區(qū)一年一度的“插箭節(jié)”及“六月會”藏族傳統(tǒng)民俗活動,影友九人,租一中巴,5日出發(fā),原計劃20日返回,但因今年農(nóng)歷閏年,這些活動要在閏六月舉行,行程壓縮,16日回洛。采風重點也相應調(diào)整為高原風光及藏域人文,隨遇而為,相機而動,體味頗多,收獲頗豐,不枉此舉,不虛此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月暑日人九員</p><p class="ql-block">一車四女五帥男</p><p class="ql-block">五省穿行八千里</p><p class="ql-block">十二晨早夜貪晚</p><p class="ql-block">一天四季風和雨</p><p class="ql-block">酷暑冰雹戰(zhàn)高反</p><p class="ql-block">歡歌笑語曲聲揚</p><p class="ql-block">老有所事行囊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暑日甘、青行攝記》為題,分集編輯美篇,作為此行的小結(jié)并與各位老師分享以求指教!</p><p class="ql-block">(《暑日甘、青行攝記》系列鏈接附于篇后)</p><p class="ql-block"><br></p> 本篇:黃河首曲瑪曲縣<div><br></div> <p class="ql-block">下兩圖為瑪曲縣城全景圖,來到瑪曲縣城時正值午飯時分,小面館要了當?shù)氐睦鏃l,趁面條尚未煮熟之前,在人行道上放飛了無人機,拍了這兩張片子,同行的唯一年長于我的老兄看圖后說縣城鳥瞰圖像一個巨大的風箏,老兄慧眼,其形也確若其言,遂借用作為本篇初稿時的篇名(“風箏之城”瑪曲縣),后想其事不可兒戲,也就打消此意</p> <p class="ql-block">瑪曲縣位于青藏高原東端,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地處甘青川三省結(jié)合部,東北與碌曲縣接壤,東南與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阿壩縣為鄰,西南、西北與青海省果洛州久治縣、甘德縣、瑪沁縣毗鄰,北接青海省黃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是一個七星(縣)環(huán)抱、三省通衢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瑪曲”藏語意為“黃河”,“天下黃河第一彎”、“世界最大最美濕地草場”阿萬倉黃河濕地、“格薩爾發(fā)祥地”、“中國賽馬之鄉(xiāng)”等是瑪曲縣馳名的旅游品牌;河曲馬、阿萬倉牦牛、歐拉羊和河曲藏獒等四大優(yōu)良畜種的原產(chǎn)地也在這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瑪曲的主要采風點有四個:阿萬倉黃河濕地、娘瑪寺、天下黃河第一灣、河曲馬場等</p> 一、阿萬倉黃河濕地 <p class="ql-block">阿萬倉濕地位于瑪曲縣阿萬倉鎮(zhèn),地處黃河上游,在黃河U形巨曲的中央部位,是黃河臂彎里的一片濕地草甸,被稱作“世界最大最美濕地草場”,是青藏高原濕地面積最大、特征最明顯、最原始、最具代表性的高寒沼澤濕地,面積達562萬畝,被譽為“黃河之腎”、“中華水塔”</p> 瑪曲縣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地,阿萬倉濕地為黃河補給了約50%的水量(黃河從青海巴顏喀拉山發(fā)源,在瑪曲入境時還是涓涓細流,出境時水量大增。2019年黃河在瑪曲入境時徑流量為86.26億立方米,出境時水量增加到201.2億立方米。黃河瑪曲段增加的徑流量占黃河源區(qū)徑流量58.7%,占黃河流域總徑流量的六分之一 ),阿萬倉是黃河重要的水源補給區(qū),對維持黃河水量和生態(tài)平衡起著關鍵作用 阿萬倉濕地集高原湖濱濕地、沼澤濕地、高寒草原于一體,構(gòu)成了復合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眾多珍稀物種的重要棲息地(這里是河曲馬、黑頸鶴、白天鵝、藏原羚和梅花鹿等多種珍稀動植物棲息的樂土,每年在保護區(qū)棲息繁殖的黑頸鶴數(shù)量達到五百只左右,占全球總數(shù)量的十分之一),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完整性和獨特性對于黃河流域的生態(tài)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 。 。 。 。 。 。 。 。 。 。 。 。 。 。 。 。 在山頭建造的濕地觀景臺,因為圖片多為無人機的勞動成果,也就省去了登觀景臺所需花費的門票錢 <div><br></div><div>二、阿萬倉娘瑪寺</div> <p class="ql-block">娘瑪寺,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阿萬倉鄉(xiāng)扎西貢色灘的中心,創(chuàng)建于1834年,屬藏傳佛教寧瑪派寺院,又稱阿萬倉寧瑪寺、阿萬倉召岱娘瑪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娘瑪寺標志性建筑大藏經(jīng)轉(zhuǎn)經(jīng)筒高42.38米,重320噸,內(nèi)部藏有經(jīng)書約11萬冊,已載入世界最大的大藏經(jīng)轉(zhuǎn)經(jīng)筒吉尼斯紀錄</p> <p class="ql-block">到達娘瑪寺時天空烏云密布,山雨欲來風滿“輪”,剛拍幾張片子,大雨襲來,趕快返回進入車里,隨即暴雨夾帶冰雹,砸在車上劈啪作響。高原氣候,變幻莫測,瞬息迥異,日有四季,也豐富了此行的多彩經(jīng)歷</p> 。 。 。 。 。 。 <div><br></div>三、天下黃河第一灣 <p class="ql-block">在瑪曲縣城住了一個晚上,次日黎明來到黃河第一灣觀景臺拍攝大河日出</p> <p class="ql-block">黃河從青海進入甘肅后,在瑪曲縣形成第一個彎曲,——黃河首曲,被稱為“天下黃河第一彎” ,此彎長達433公里,瑪曲縣被這一巨彎所環(huán)抱(黃河臂彎里的幼嬰)。這里地勢平坦,水流舒緩,河中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島嶼,沿岸紅柳成林,河水清澈見底,宛如一條晶瑩玉帶蜿蜒在廣袤的草原之上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藏傳佛教文化中,黃河首曲是神圣之地,周邊神山圣湖承載著藏民的信仰,這里也是格薩爾文化發(fā)祥地,十一世班禪大師題詞曰:“天下黃河第一彎·格薩爾發(fā)祥地興旺發(fā)達”</p> 2010年,“天下黃河第一彎”被評為“亞洲大中華區(qū)域十大自然原生態(tài)旅游區(qū)”。游客可以站在黃河大橋俯瞰母親河,欣賞草原與黃河形成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p class="ql-block">。</p> 。 。 。 。 。 。 。 。 。 <p class="ql-block">黃河流經(jīng)我國九省區(qū),全長5464公里,彎多彎大彎奇為其一大特征,沿途許多地方更因地處黃河著名的河灣而聲名遠揚,受惠不盡。有歌曲唱到:“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而實際上遠不止九十九道。不少地方稱其所在的河灣為“第一彎”,筆者采風攝影所走到的就有:甘肅省甘南州瑪曲縣的“天下黃河第一灣”、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唐克鎮(zhèn)的“黃河九曲第一灣”、青海省循化縣清水鎮(zhèn)的“九曲黃河第一灣”、山西省石樓縣辛關鎮(zhèn)馬家畔村的“天下黃河第一灣”等。各自爭稱為“第一灣”,都是當?shù)貫樾麄鼽S河、宣傳家鄉(xiāng)、弘揚黃河文化打出的招牌,無所謂誰是誰非、誰對誰錯、誰是真正的第一灣,無需爭論,更無需點評,我們只要跟著他們的宣傳領略美景、享受美好就是了</p> <div><br></div>四、瑪曲縣河曲馬場 <p class="ql-block">河曲馬場距瑪曲縣城12公里,是離城市最近的濕地草原,因1958年國營河曲馬場的成立而得名,景區(qū)面積4.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400米 ,景區(qū)內(nèi)的熱爾欽濕地草原廣袤無垠,綠茵蔓延至天際,草地、山脈融為一體,構(gòu)成了多重復合性的別樣景觀 </p> 8396畝水域宛若大地的血脈,28條蜿蜒河流縱橫交錯,朗曲河、加曲河、賽日曲等主要水系如銀蛇游走,熱爾欽湖恰似草原之心,靜臥在綠毯中央 景區(qū)內(nèi)分布著佛塔、藏族村落等人文景觀,充滿了濃郁的藏族文化氛圍,游人們可以在這里感受藏族人民的信仰和生活氣息 到達馬場的時間太早,并未看到成群的馬匹 <p class="ql-block">河曲馬是中國特有的馬品種,因原產(chǎn)于甘肅、青海、四川三省交界的黃河上游第一河曲處而得名,瑪曲縣是河曲馬的中心產(chǎn)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河曲馬體格高大,體質(zhì)以粗糙結(jié)實型為主,骨骼較粗壯,體軀舒展,肌肉豐滿,結(jié)構(gòu)協(xié)調(diào),毛色以黑、騮、青、栗為主。在過去,河曲馬是瑪曲及周邊地區(qū)農(nóng)牧民重要的交通工具,用于騎乘、馱運貨物等,方便了人們在草原上的出行和物資運輸 瑪曲是藏族英雄格薩爾王傳說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傳說格薩爾王在瑪曲草原找到了河曲馬,并騎著它南征北戰(zhàn),建立不朽功勛,河曲馬也因此被賦予神圣光環(huán),成為藏族同胞心中勇敢、忠誠與力量的象征 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河曲馬成為了瑪曲縣旅游的一大特色,游客可以體驗騎馬、觀看賽馬表演等,為當?shù)芈糜萎a(chǎn)業(yè)發(fā)展做出貢獻 由于行程時間的原因,在景區(qū)期間沒有再等草原上馬匹成群的壯觀景象,更沒有體驗騎乘河曲馬馳騁廣袤草原的瀟灑與愜意 。 。 。 。 。 。 。 。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暑日甘、青行攝記》系列鏈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etxs5io" target="_blank"><i> </i>《暑日甘、青行攝記》(1):噶丹曲林九層閣</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evbjwor" target="_blank"><i> </i>《暑日甘、青行攝記》(2):那木去乎插箭節(jié)</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exfzw5k" target="_blank"><i> </i>《暑日甘、青行攝記》(3):藏寨仙境扎尕那</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f0s0ene" target="_blank"><i> </i>《暑日甘、青行攝記》(5):??撇菰?& 拉卜楞(寺)</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f28rswu" target="_blank">《暑日甘、青行攝記》(6):“花兒”故土同仁市</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f4ws0av" target="_blank">《暑日甘、青行攝記》(7):撒拉(爾)故里循化縣</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f63h2mi" target="_blank">《暑日甘、青行攝記》(8):天水問祖拜伏羲</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f7n5wck" target="_blank">《暑日甘、青行攝記》(9):沿途風光人文錄(結(jié)束篇)</a></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年同事北邙癡翁觀后賦詩,附后以謝之:</p><p class="ql-block">大河首彎孕明珠,</p><p class="ql-block">攝盡瑪曲錦繡圖。</p><p class="ql-block">萬倉濕地涵清韻,</p><p class="ql-block">一筒經(jīng)輪轉(zhuǎn)太虛。</p><p class="ql-block">神馬奮蹄想象得,</p><p class="ql-block">晨曦綻赤飽眼福。</p><p class="ql-block">鏡頭收盡高原景,</p><p class="ql-block">不負江河萬卷書。</p><p class="ql-block">一一觀農(nóng)脈攝影系列新作《暑日甘、青行攝記》(4):黃河首曲瑪曲縣</p><p class="ql-block">(2025,7,24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