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1日,了凡智愈陪伴營第7次分享會如期舉行。本期圍繞“積善之方”展開交流,由李妍老師主持,10位伙伴齊聚一堂,在心靈的碰撞中探尋行善的本質(zhì)與優(yōu)化方向,收獲頗豐。</p> <p class="ql-block">智慧的主持人李妍老師以問題破題:“在踐行了凡文化的過程中,大家是如何行善的?是隨緣而為,還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周密規(guī)劃?不妨復(fù)盤這一周的收獲與體驗?!?lt;/p> <p class="ql-block">-有伙伴分享,如今行善已少了刻意,更多是遇事先起善念、再付行動,善念善行早已融入生活,成為自然的習慣。</p> <p class="ql-block">也有伙伴提到,自己的行善多是隨緣而為,最大的改變是“不再說惡毒的話”,堅持“日行一善、日斷一惡”,每日復(fù)盤言行時,會對照《了凡四訓(xùn)》的章節(jié)自省,是否契合圣人標準;堅持每日讀5頁《了凡四訓(xùn)》,字里行間的力量讓內(nèi)心愈發(fā)堅定。</p> <p class="ql-block">針對大家的分享,李妍老師回應(yīng):“一個人能走得快,一群人能走得遠。如今大家遇事少了氣急敗壞、情緒失控,在作業(yè)打卡中‘見世界、見眾生、見自己’,這份成長令人感動?!彼€結(jié)合章節(jié)內(nèi)容分享感悟:行善種類雖異,核心皆是“去雜念、滌心靈”,做到濟世愛人、敬人;生活中需警惕嫉妒、揣測、怨懟等“小惡”,時刻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警醒自己。</p> <p class="ql-block">一位伙伴坦言,每日踐行善念、善言、善行時內(nèi)心十分享受,但偶爾作業(yè)提交較晚,擔心打擾他人,還笑稱讀《了凡四訓(xùn)》像品千層餅,越讀越有滋味,尤其偏愛“改過之法”,只是對“積善之方”仍有少許壓力。</p> <p class="ql-block">另一位伙伴則提到,從前救人于危急時?!奥肱摹保瑢W(xué)習后多了主動性;雖對當下的自己較滿意,但也反思在“敬重師長”上仍有煩躁心,生活中的小貪婪、對物命的愛惜不足等,都是需要持續(xù)修行的地方,而“與人為善,從心出發(fā)”已成為踐行的準則。</p> <p class="ql-block">總結(jié)環(huán)節(jié),大家共識:“知善知惡是心之本體,清凈心是智慧之源,每日定課不可或缺?!弊铍y改的是習氣,因此需“長時熏修”;刻意練習是必經(jīng)之路,最終才能達到“隨緣濟眾”的境界。針對“刻意行善是否有福德”的困惑,大家也理清:為求福德而行善,與為行善而行善截然不同,愿力很重要,當我們還不具備隨緣濟眾的能力時,可以是最有效的方法,否則我們根本看不到那個緣,所以從刻意為之到成為習慣,再到樂在其中,需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方能在行善路上穩(wěn)步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