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晉祠,國家五A景區(qū),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西太原西南25公里的懸甕山麓,原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及其母后邑姜而建。它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也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集約載體。</p><p class="ql-block">晉祠文化遺存極為豐厚,有宋、元、明、清時期的殿、堂、樓、閣、亭、臺、橋、榭等各式建筑100多座,宋元以來雕塑100多尊,鑄造藝術品30多件,歷代碑刻440余通,詩文匾聯(lián)200多幅,古樹名木96株。其中,圣母殿、獻殿、魚沼飛梁這三大國寶建筑和被譽為“晉祠三絕”的周柏、難老泉、宋塑侍女像在我國古代建筑史上占有獨特地位。</p> <p class="ql-block">第一道山門。</p> <p class="ql-block">唐園</p> <p class="ql-block">唐園</p><p class="ql-block">唐園內有飛龍閣、長守廳、望月樓、留云樓、御井亭等建筑。園門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東、南、北三面出抱廈,南北兩側連廊。門前一對鐵獅,鑄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p> <p class="ql-block">古鐵鑄獅子</p> <p class="ql-block">榫卯結構</p> <p class="ql-block">照壁</p><p class="ql-block">重建于公元2007年,高5米,寬8.4米,須彌座上東向有“福、、壽” 圖,西向為“群仙會”圖。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飛龍閣</p><p class="ql-block">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二層三檐,四周圍廊, 建于假山之上。一層塑唐太宗李世民銅像一尊, </p><p class="ql-block">二層為觀景臺,游客可登高遠眺,園內景觀盡收眼底。假山底部以石洞貫通,游人可從其下穿行而過。北有蓮花池,南鄰飲馬泉。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龍興晉陽雕塑</p><p class="ql-block">高6.99米,寬9.5米,為紀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由張熙玉歷時三年設計而成。是目前為止太原市最大的青銅雕塑之一。中間騎馬者是唐太宗世民,左側為國舅長孫無忌,右側為李績,左前站立者是尉遲恭,最右側站立者,前是魏征,后是馬周。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老君廟</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晉祠博物館前廣場</b></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晉祠是奉祀西周初晉國首任諸侯唐叔虞的祠宇。其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最早記載見于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著《水經注》:“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梁于水上......”,由此可見,早在1500多年前,晉祠已具有相當規(guī)模了。晉祠自創(chuàng)建以來,經過多次修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遂形成了今日集儒、釋、道于一統(tǒng)的規(guī)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p><p class="ql-block">圣母殿為全祠的主體,建筑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自水鏡臺起,依次經會仙橋、金人臺、對越坊、獻殿、鐘鼓樓、魚沼飛梁到圣母殿。北部隨地勢自然錯綜排列,以崇樓高閣取勝,有文昌宮、東岳祠、關帝廟、唐碑亭、唐叔虞祠、 朝陽洞、待鳳軒、三臺閣、讀書臺和呂祖閣等。南部既有樓臺聳峙,又有泉水繞流,頗具江南園林風韻,有勝瀛樓、白鶴亭、三圣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等。近年還重修了晉溪書院,增建了董壽平美術館。此外,在祠區(qū)最南部還有奉圣寺、浮屠院、舍利生生塔和翰香館等。 </p><p class="ql-block">古老的晉祠,雖歷經幾度變遷,卻仍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物遺跡。其中以圣母殿、魚沼飛梁、獻殿等古代建筑和圣母殿中的宋塑侍女像、周柏、唐太宗李世民《晉祠之銘并序》碑等尤為珍貴,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p><p class="ql-block">晉祠既有山光水色,古木蔥郁,蟲鳥啼鳴的自然情趣;又有連甍蓋日,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古建筑群掩映其間,詩情</p><p class="ql-block">畫意,令人流連。晉祠以其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成為三晉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p><p class="ql-block">晉祠主殿,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九年(984)。殿內供奉周武王王后、唐叔皮之母--邑姜,宋代加封“顯靈昭濟圣母”。殿高19米,重檐歇山頂,面寬七間,進深六間。大殿四周圍廊,古稱“副階周匝”,是中國現(xiàn)存古建筑中的最早實例。前廊廊桂上八條木雕蟠龍,是中國現(xiàn)存古建筑中的孤例。圣母殿是中國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對研究中國建筑發(fā)展史具有重要意義,為晉祠三大國寶建筑之一。 </p> <p class="ql-block">周柏,樹齡1300多年,又稱臥龍柏,是晉祠三大奇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碑</p><p class="ql-block">全稱“晉祠之銘并序”碑。為唐貞觀二十年(646)正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東征歸來,途經晉祠時親撰御書。歷史上唐高祖、唐太宗父子曾在起兵反隋前夜,前來晉祠祈愿。此碑通過歌頌唐叔虞建國的史跡,宣揚了唐王朝月文治武功,以達到鞏固政權的冒的。這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行書碑,是集史學、文學、政治、書法于一體的國寶碑刻。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難老泉</p> <p class="ql-block">千年銀杏</p> <p class="ql-block">龍鳳柱</p> <p class="ql-block">北宋時期鐵鑄武士,居今近千年仍光亮如新。</p> <p class="ql-block">鳳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舍利生生塔</p><p class="ql-block">隋文帝開皇年間(581-600)創(chuàng)建,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樓閣式磚塔,高38米, 八角七級,每級四門,每層題額皆為清乾隆間翰林院編修晉祠人揚二西所書。塔頂飾有琉璃龍八條。每當紅日西斜,漫天云錦,晚霞映照,古塔生輝?!皩毸肌睘闀x外八景之一。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太原步行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