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里?!彪S著汽車發(fā)動機的關閉,我們一家三口也到達了目的地,架好帳篷,擺好桌椅,鄉(xiāng)村露營已正式開始?!霸俚鹊龋R上星星就出現(xiàn)了!”我隨著媽媽的話語,開始期待起來,遐想著那布滿鉆石的夜空。<br><br>夜幕沉沉地下壓著,而在那至暗的一刻,天空中出現(xiàn)第一顆星,爸爸說那是金星,填上最亮的星?!叭艘彩菃?? ——沒錯,我們也是星塵。”剛讀完《蘇菲的世界》一書,最后一章中,少校對女兒席德這樣說道??纯囱矍昂谝怪械囊稽c銀白,好像閃亮的眼睛,洞察著世界的奧秘。這讓我不禁回憶起書中的第一位哲學家,他也是第一顆星塵。我的思緒在渺茫的星辰中游離。<br><br>如果說黑暗的夜空是宗教的束縛,那么泰勒斯便是打破黑暗的第一顆星。他是最早的古希臘自然派哲學家。當大家建立神廟,用巫術占卜,他率先睜開雙眼、拿起紙筆,引領人們透過對大自然本身的研究來了解實際的變化過程。他認為世界的本質是水,這在如今看來也許并不完全真實,但重要的是他開啟了哲學世界的大門。抬頭望著金星,它仿佛也朝我眨著眼——它還有一個名字:啟明星。<br><br>不久,一顆一顆的星塵漸漸升起。其中一顆格外耀眼,我對它并不陌生,它正是北斗星。如果說黑暗的夜空是無知之人對他的不認可,那蘇格拉底便是一顆智慧的星。他生于雅典,有生之年大半時間都在中心廣場與市場等地與他人閑談,由于他自知無知,于是通過與人閑談,對自己不曾知曉的疑問尋找答案。然而,不斷揭露人們思想上的弱點,使得他成為當時人們的眼中釘,最終,蘇格拉底被控“宣揚新的神明,腐化年輕人”而遭死罪。也許他已化作星星,正為當代人點亮真理的光。<br><br>如果說黑暗的夜空是西歐中世紀的血腥與病痛,那么笛卡爾、休謨、康德等哲學家便是打破黑暗的星。他們同樣提出自己的哲學觀點,只不過笛卡爾的理性主義與休謨的經驗主義發(fā)生沖突,最終是康德將兩者結合。哲學史還有無數(shù)這樣的例子,就像兩顆緊挨的星星爭相閃耀,而在我一個觀星人看來,既能看見前者的潔白無瑕,又能看見后者的光艷亮麗。<br><br>整片夜空襯得星星愈發(fā)亮了,我也不禁感慨——哲學家讓人們向真理邁出了一步一步,即使當下不被認可,只要堅信自己的正確,一定能像黑暗中的星星——擁有更明亮的光芒。<br><br>時間不早,我鉆進帳篷躺下。酣然睡夢中,我仿佛乘著真理的小船,在閃耀著智慧的銀河中穿行,遨游……漸漸地,未來的我,也擁有了星辰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