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鹿魚 965563</p> <p class="ql-block">先賢祠 Pantheon 又名萬神殿。</p><p class="ql-block">上篇介紹先賢祠主樓層雕塑、傅科擺及地穴,這篇重點介紹主樓層壁畫。有關先賢祠概述請見:</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etpu3n5"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先賢祠-國家圣殿,巴黎象征</a></p> <p class="ql-block">19 世紀,美術總監(jiān)謝納維埃發(fā)起了重新裝飾先賢祠的宏大計劃,旨在通過壁畫展現(xiàn)法國天主教歷史與民族精神。他將先賢祠的繪畫主題定為“巴黎的守護神的傳說與法國基督教起源的奇妙歷史相結合”。</p> <p class="ql-block">具體來說,先賢祠的壁畫以 6 位人物為主題,分別是圣丹尼、圣熱納維耶芙、克洛維一世、查理曼大帝、圣路易和圣女貞德。19 世紀下半葉法國學院繪畫的縮影,展現(xiàn)了自然主義與多種經(jīng)典風格的融合。</p> 圣丹尼 <p class="ql-block">圣丹尼(Saint Denis, ?—250年),又譯為圣丹尼斯、圣但尼、圣德尼,又稱巴黎的德尼(Denis de Paris),基督教圣人與殉教者。活躍于3世紀時,他是巴黎總教區(qū)主教,約公元250年,他在羅馬皇帝德西烏斯迫害基督教時殉教。傳聞他被斬首后仍拾起頭顱邊走邊講道,長達十公里,直走到今天稱為圣德尼 (Saint-Denis) 的地方。他是法國與巴黎的主保圣人。</p> <p class="ql-block">加朗的《圣丹尼斯的布道》Prédication de saint Denis, Galland, 1880(朋友拍攝)</p><p class="ql-block">圣丹尼斯站在今天先賢祠所在的山坡上,向高盧人傳道。許多帶著水罐前來取水的人不知不覺忘掉了手中的勞作,被圣丹尼斯描繪的神圣景象吸引。在他的身后,病人等待著救治。</p> <p class="ql-block">博納《圣丹尼斯的殉道》Le Martyre de saint Denis, Bonnat, </p><p class="ql-block">畫中慘烈的殺戮。碧藍的天空,云層穿過廊柱,形成了強烈的明暗關系,墨丘利神廟只露出了兩根柱子的底座,強烈又詭異的光影效果已經(jīng)將氣氛烘托起來。</p><p class="ql-block">三角形構圖:天使手中的桂冠為頂端,天使右手伸出的枝葉、祭司張開的雙臂形成左邊,桂冠到劊子手的左腳連成右邊,圣徒、劊子手和祭司的腳連成底邊。</p><p class="ql-block">博納以教科書般的精準刻畫了皮膚包裹之下每一塊肌肉和骨骼的運動,讓恐怖的神跡變得真實可信。博納極其自然地把我們引向卡拉瓦喬,與加朗的佛羅倫薩文藝復興風格相對而立,從情節(jié)和藝術風格上,先賢祠從一開始就充滿了張力。</p> 圣女生平 <p class="ql-block">圣女日內(nèi)維耶(Sainte Geneviève)或譯圣吉納維夫、圣熱納維耶芙。是法國巴黎的主保圣人,“吉納維夫”一詞源于古凱爾特語,意為“天女(woman of the race)”。她約于422年生于法國巴黎西郊的楠泰爾的一個富裕家庭,約502年卒于巴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圣女生平1</b></p> <p class="ql-block">夏凡納《圣熱納維耶芙的童年及她與圣日耳曼的相遇》L’Enfance de sainte Geneviève et La Rencontre de sainte Geneviève et de saint Germain, Chavannes</p><p class="ql-block">描繪圣熱納維耶芙少女時代最重要的一次經(jīng)歷——圣日耳曼努斯(Germanus)主教向她送上祝福的那一刻。鄉(xiāng)村里,農(nóng)舍、湖、遠山次第展開,將空間推向極遠處,幾株大樹占據(jù)了畫面的上部空間,與壁柱共同構筑一種秩序感。</p><p class="ql-block">中間一組人物是祝福發(fā)生的核心見證者,圣女在黃金分割線上,圣日耳曼居于中線,周圍人物的視線全部集中于身著白衣的圣女身上,她與第一塊墻面的壁畫中穿著同樣的白色衣服,如同連環(huán)畫般強調(diào)出主角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少女時代的圣女正在樹下祈禱,她白色的長裙在嫩綠的草地上分外明顯。近景中,牧羊人和懷抱嬰兒的妻子都向著畫面內(nèi)部站立,隨著他們的目光,我們的視線也投向圣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圣女生平2</b></p> <p class="ql-block">德洛奈《阿提拉的入侵及圣熱納維耶芙安撫巴黎人》 La Marche d’Attila et Sainte Geneviève calmant les Parisiens, Jules-élie Delaunay</p><p class="ql-block">四幅畫采取“一、三”構圖,最左面是單幅畫,右邊三幅是三聯(lián)畫。</p> <p class="ql-block">匈奴的鐵騎在阿提拉的率領下從狹窄的山谷中現(xiàn)身,槍矛如林,槍頭上插著首級。山坡上的村莊騰起巨大濃煙,上接烏云。地上枕藉著年輕夫婦的尸體,嬰孩在驚恐地哭喊。(左面單幅畫)</p> 圣女剛好將畫面分成兩半,她朝向的是驚恐且憤怒的民眾。圣女的背后則是信眾與支持者,他們跪在臺階上,修女手捧蠟燭。(三聯(lián)畫之二) <p class="ql-block">民眾不信神啟,已經(jīng)將財物裝上馬車,準備逃走。面對圣女的譴責,甚至有些民眾被激怒了,充滿敵意,有人向她扔石頭;有人想沖上臺階,但被身后的人牢牢摁住;有人已經(jīng)堆起木材,想將她作為邪惡惑眾的女巫燒死。(三聯(lián)畫之一)</p> <p class="ql-block">乘船剛剛抵達的大主教塞杜盧斯(Sedulus)向巴黎人傳來了圣日耳曼努斯的話,明確表示了對圣女的支持。(三聯(lián)畫之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圣女生平3</b></p> <p class="ql-block">夏凡納的第二件圣女生平壁畫《圣熱納維耶芙給被圍困的巴黎運送補給》及《圣熱納維耶芙守護巴黎》(Sainte Geneviève ravitaillant Paris assiégé et Sainte Geneviève veillant sur Paris,Chavannes, 1898</p><p class="ql-block">藍灰色調(diào),契合著巴黎圍城戰(zhàn)時期的蕭索氣氛。暈倒在地的人在等待的人群前面。(三聯(lián)畫之一)</p> 河流、船帆、瘦弱的半裸男子、悲哀的女性等夏凡納繪畫中的經(jīng)典語匯復現(xiàn)、集合于這張壁畫中。圣女送來補給原本應在如此規(guī)模的人群之中激起豐富的表現(xiàn),但夏凡納以強大的沉默主宰畫面,除了幾只揚起的手臂,人群仿佛被悲哀催眠,馬的頭骨、行將死去的人強化了這種情緒。(三聯(lián)畫之二) 搬運補給的民眾。目光移向背景中,城墻、桅桿、船帆、端立的人群構成一組組豎線,河流、船身、地面、城墻上的紅磚、遠山、層層絮云構成一組組橫線,兩者編織出異常穩(wěn)定的畫面基調(diào)。(三聯(lián)畫之三) <p class="ql-block">夏凡納獨幅的《圣熱納維耶芙在圍城時守護巴黎》,這幾乎是他最接近自然主義的時刻。月光下,城墻投射下淺藍色的影子,如同夢幻。圣女虔誠的關懷下守護著沉睡的巴黎城。在圣女與巴黎女性長時間的禁食、祈禱和守夜后,巴黎得救了,阿提拉的軍隊轉(zhuǎn)向了奧爾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圣女生平4</b></p> <p class="ql-block">圣女故事的終章《圣熱納維耶芙之死》由洛朗斯完成。 La Mort de sainte Geneviève, Jean-Paul Laurens, 1877-1880 </p><p class="ql-block">所有的草圖現(xiàn)存于奧賽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單幅畫描繪了圣女死后,熏香中的天使下降迎接,從煙到光線的轉(zhuǎn)換,意味著生命形式的變化??澙@上升的白煙、天使的翅膀和袍袖筆觸揮灑自如,不被具體的細節(jié)拘束。</p> 三聯(lián)畫中描繪圣女彌留之際巴黎各階層民眾哀悼與接受祝福的場景。戴藍色頭巾、穿黑色長袍的女性,混合了法蘭克人和高盧 - 羅馬人的特征;半裸身體的是尚未開化的高盧人;白色長袍的主教被侍從攙扶,他的身前是日耳曼戰(zhàn)士。(三聯(lián)畫之一) <p class="ql-block">暗調(diào)的畫面中,白色便成了視覺的焦點。中央畫幅背對觀者視線跪著的女人,黑色裙子中露出白色的罩衣,肩背同樣潔白,她那沾滿塵灰而發(fā)黑的腳底,使先賢祠的地面與靈榻前的地面奇跡般重疊。似乎所有光線都集中在她的身上,她引導著觀眾的目光看向畫的深處,白色床鋪里枯瘦的圣女似乎毫無重量,虛弱地抬起雙手。(三聯(lián)畫之二)</p> 所有人都在聆聽,呈現(xiàn)出溫和的悲哀。鮮艷的東方服飾、華麗的長袍和黑發(fā)豐富了畫面的細節(jié),給畫家以炫技的機會。在經(jīng)典的天主教題材中引入豐富的東方主義題材,有意無意之間為圣女之死賦予了超越的神圣性。(三聯(lián)畫之三) <p class="ql-block">馬約的《圣熱納維耶芙的奇跡》Les Miracles de sainte Geneviève by Théodore Pierre Nicolas Maillo馬約描述了圣女去世后發(fā)生的奇跡,1130 年城市的熱病肆虐,民眾因瞻仰圣女的遺物獲得治愈。</p> 四大歷史人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克洛維</b></p> <p class="ql-block"><b>《托爾比亞克之戰(zhàn)》</b>保羅-約瑟夫·布蘭克 Bataille de Tolbiac, de Paul-Joseph Blanc, 1881(三聯(lián)畫)</p><p class="ql-block">此戰(zhàn)役發(fā)生在公元500年前后,法蘭克國王克洛維 Clovis I 統(tǒng)一法蘭克的決定性戰(zhàn)役,克洛維因此皈依基督教。</p><p class="ql-block">跨白馬披紅袍的克洛維一世,他連同身前的戰(zhàn)士重心右傾。右側人物向右傾斜的動態(tài),呈現(xiàn)出逃離戰(zhàn)場的各種敗象;左側的人物向左傾斜,做出乘勝追擊的蓄力準備,兩側如林的長槍強化了運動的節(jié)奏感。近景中,盤旋于低空的天使和基督向著左側的阿勒曼尼人展開壓制,他們紫袍金冠的國王往后仰頭,躲開天使手中的金色長劍。</p> 《克洛維的洗禮》Le Baptême de Clovis(單幅畫)(借用網(wǎng)絡圖片)<div>一場儀式正在進行。大理石柱增加了樹葉的裝飾,華麗的紅色幄帳清晰地托出了前景,國王站在池中,披著白色的浴袍,神態(tài)謙恭;圣雷米站在池邊,一面仰望著天空似乎在感謝上帝,一面用裝滿水的貝殼為國王洗禮;王后虔敬地絞著雙手,滿懷感激地向上帝祈禱;戰(zhàn)士們紛紛脫下衣服,展示出古典雕塑般的身體,準備在他們的首領之后接受洗禮;一群樂手吹起號角??寺寰S一世兌現(xiàn)了在危急關頭的許諾,受洗成為法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基督教徒。</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查理曼</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查理曼大帝的一生》亨利-利奧波德·萊維 </span>La vie de Charlemagne, Henri-Leopold Lévy, 1878-1883(三聯(lián)畫)</p><p class="ql-block">公元800年圣誕節(jié),查理曼大帝被教皇加冕為皇帝。</p><p class="ql-block">就在皇帝和教皇面前,唱詩班的孩子們揮舞著香爐,用儀式的煙霧將新皇帝籠罩。與此同時,羅馬圣彼得大教堂外,人群熙熙攘攘,為查理曼大帝歡呼雀躍。</p><p class="ql-block">這一事件標志著加洛林王朝的開始。</p> <p class="ql-block">單幅畫中展示了查理曼在世俗與宗教層面的權威,他端坐于臺階之上的寶座中,一位天使奉上皇冠,另一位手扶十字架侍立身后。他的身邊聚集著主教、貴胄、騎士和學者。光線聚集在主角身上,三束光投射于畫面上,形成一個三角,查理曼大帝處在最弱的光線中,而且面部幾乎籠罩于陰影里,加強了他的神秘感。</p><p class="ql-block">19世紀,人們對查理曼大帝重新產(chǎn)生了興趣,他因拿破侖的推崇而聲名鵲起。作為帝國權力和法國軍事優(yōu)勢的象征,以及教育的奠基人,他成為法國歷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小知識:撲克牌的紅心K就是查理曼,法蘭克王國國王。最早用鑿子在木板上刻他的人物像的工匠,因為鑿子不小心滑動,把上唇的胡子刮掉了。此后,印紅心國王牌都是以這張畫為標本。因而,國王牌中只有紅心K沒有上唇胡子。查理曼頭發(fā)向內(nèi)卷,把劍舉在頭后。(網(wǎng)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圣路易</b></p><p class="ql-block">路易九世,是唯一死后封圣的國王,故又稱圣路易,與查理曼大帝和克洛維國王并列為法國民族神話的奠基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格列柯的《法王圣路易》(盧浮宮)</p> <p class="ql-block">《圣路易的生平》亞歷山大?卡巴內(nèi)爾 La Vie de Saint Louis, Alexandre Cabanel, 1874-1877</p><p class="ql-block">卡巴內(nèi)爾是新古典主義堅定、純正的傳人,也只有他采取了“一、二、一”的布局方式,形成對稱的畫面。</p><p class="ql-block"><b>卡巴內(nèi)爾的畫作被公認為先賢祠中最好的畫作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的。</b>卡巴內(nèi)爾的著名作品《維納斯的誕生》現(xiàn)存奧賽博物館。請見:</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dwipsf6" target="_blank"><i> </i>從想見到相見-奧賽博物館(四)</a></p><p class="ql-block">之22。</p> <p class="ql-block">《圣路易在卡斯蒂利亞的布朗什膝下接受教育》The Education of Saint Louis at the Knees of Blanche of Castile (左側單幅畫)</p><p class="ql-block">路易九世的母親,卡斯蒂利亞的布朗什在一眾學者的簇擁下,悉心教育兒子。路易九世在父親死后繼承王位,時年12歲。1226年11月29日他在蘭斯主教座堂加冕,但他的母后根據(jù)路易八世的遺囑對他進行“監(jiān)護”,直到他長大成人。</p> <p class="ql-block">(雙聯(lián)畫左側)圣路易致力于在全國伸張正義,這是畫面的核心。國王正在主持朝廷,周圍環(huán)繞著他的顧問,他們佩戴著君主制的象征。在通往王座的臺階上,躺著一位被指控犯罪的婦女,她遮住了臉,而她的親人則懇求國王寬恕。 坐在講臺第一級臺階上的孤兒女孩象征著國王試圖幫助的不幸受害者。左下角,巴黎的首席官員廢除決斗,試圖與對手和解;衛(wèi)士阻止了準備烙刑的劊子手。畫面中的法庭位于圣禮拜堂,該教堂由路易九世國王在巴黎市中心西岱島建造。</p><p class="ql-block">底部銘文:塞洛維斯建立了聯(lián)盟。廢除了個人間的爭斗。創(chuàng)立了那些為他帶來榮耀的機構。</p> <p class="ql-block">(雙聯(lián)畫右側)親人簇擁下的病人在擔架上望向國王,祈禱治愈;稍微靠上的臺階上,兩位十字軍騎士扶著穿粉色短衫的男孩,代表了國王在東方的武功;前景中,索邦大學的修士向三位年輕學生展示百科全書;更遠處的墻壁下可以看到巴黎的商人公會和他們的橫幅。</p><p class="ql-block">圣路易創(chuàng)立了十五世紀法典,建立了巴黎同業(yè)公會,并創(chuàng)建了索邦大學。</p> <p class="ql-block">《圣路易(九世),巴勒斯坦的囚犯》(右側單幅畫)</p><p class="ql-block">被扣留在巴勒斯坦的路易九世身穿藍色披風、胸口飾有金色“SL”(Saint Louis縮寫字母)走出帳篷,他面容莊重,面對著一群阿拉伯戰(zhàn)士。他們剛剛殺死了自己的蘇丹,前來向路易九世輸誠。</p><p class="ql-block">卡巴內(nèi)爾的畫作被公認是先賢祠最好的畫作之一,畫面的色彩對稱穩(wěn)定。與中間組畫的暖色調(diào)不同,兩側的獨幅畫均是清冷的藍色,左側來自大面積的壁毯與地毯,右側則來自帳篷、繡有十字的長袍以及晴朗的天空。深紅和孔雀藍的補色關系是卡巴內(nèi)爾偏好的色調(diào),成為貫穿畫面的元素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圣女貞德</b></p> 圣女貞德 Jeanne d'Arc 在英法百年戰(zhàn)爭中帶領法蘭西王國軍隊抵抗英格蘭王國軍隊入侵,被譽為法國的民族英雄,國家象征。 勒內(nèi)弗 ,《圣女貞德的生平》Vie de Jeanne d'Arc, Jules Engene Lehepveu, 1886-1890<div>前面是安塞爾姆 基弗 Anselm Kiefer 的六個展示窗之一,向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逝去的知名或不知名的男性和女性致敬。</div> 牧羊女貞德,隱藏于樹葉中的大天使和圣女們*幻影為圣女遞上劍。畫家賦予了圣女貞德古典主義的俊美輪廓——古希臘雕塑般的五官和修長的脖頸。<div>*貞德在13歲時遇見第一次神跡。據(jù)稱她遇到了大天使圣米迦勒(Sainte Michael)、圣瑪加利大(Sainte Margaret)、圣加大肋納(Sainte Catherine)。</div> 圣女貞德解圍奧爾良城。 護送查理至蘭斯大教堂加冕為王。 火刑柱上的貞德,貞德在魯昂被捕,被控巫術和異端邪說而處以火刑。 為了祖國 <p class="ql-block">安貝爾的《為了祖國》系列與他的老師夏凡納十多年前完成的作品非常相似,只是用了更加硬朗的線條勾勒人物、動物、建筑和樹木。安貝爾反復以幾乎同一方向的筆觸塑造形體,會讓人聯(lián)想到凡·高。</p> <p class="ql-block">安貝爾《為了祖國或愛國主義》 La Patrie ou Le Patriotisme,F(xiàn)erdinand Humbert</p><p class="ql-block">為了你的國家,為了正義的公民,戰(zhàn)爭的號角刺痛著你,讓你奮戰(zhàn),甜蜜的絕望點燃了烈火??奁哪泻⒑蛽П愕牡男履锒紱]能挽留你;你決然離去,或許永不回頭。</p> <p class="ql-block">《家庭或工作》 La Famille ou Le Travail, Ferdinand Humbert</p><p class="ql-block">祖父一心一意工作,對家人的虔誠和學習感到高興,也享受著自己的樂趣:</p><p class="ql-block">他年幼時,欣然生活在這片鄉(xiāng)村,并以平和的心態(tài)看待周圍人的命運。</p> <p class="ql-block">《祈禱或上帝的概念》 La Prière ou L'Idée de Dieu,F(xiàn)erdinand Humbert</p><p class="ql-block">水手常常在狂風大作的海上需要幫助,并相信自己是神。因此,每當漁夫把船停在海上時,他都會像崇拜神明一樣,滿懷敬意地崇拜神明。</p> <p class="ql-block">兄弟會或慈善 La Fraternité ou La Charité,F(xiàn)erdinand Humbert</p><p class="ql-block">當每個人都逃離可怕的瘟疫時,這個女孩卻自愿前往病人的家中:她對自己充滿信心,不畏骯臟,親手處理垂死之人的傷口,用她溫柔的聲音撫慰靈魂。</p> 邊框設計 <p class="ql-block"><b>縱觀所有的壁畫,我發(fā)現(xiàn)邊框裝飾都是統(tǒng)一風格。</b></p><p class="ql-block">原來這一系列壁畫盡管畫家各不相同,但是其邊框裝飾圖案<span style="font-size:18px;">(包括畫框周圍的復雜花飾、圣器圖案與銘文)</span>都是由建筑師兼裝飾藝術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皮埃爾-亨利·德·格羅涅 </span>Pierre-Henri de Grognet 一手操刀,統(tǒng)一設計完成的。</p><p class="ql-block">他不僅負責了整個壁畫的裝飾性邊框和標識設計,還為不同畫家的作品提供統(tǒng)一的視覺框架,以保持風格的一致性和宗教象征的統(tǒng)一表達。</p><p class="ql-block">例如,花押字SG是圣熱納維耶芙的縮寫。SL是圣路易的縮寫。</p> 后殿/祭壇 <p class="ql-block">埃貝爾《基督向法國天使展示他的人民的命運》Le Christ montrant à l’ange de la France les destinées de son peuple, Ernest Hébert</p><p class="ql-block">后殿上方半圓頂內(nèi)的馬賽克畫里基督居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左手拿著命運之書,右手打開,似乎指示著先賢祠中一一展開的歷史畫卷。</span>右邊天使持劍站立,“巴黎”右手拄杖,懷抱巴黎徽章(帆船)單膝跪地;左邊<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熱納維耶芙</span>站立,圣女貞德右手握旗,鎧甲鮮明,單膝跪地。圣女貞德此時尚未封圣,因此只有她沒有光環(huán)。</p><p class="ql-block">埃貝爾特地前往意大利取經(jīng),人物以現(xiàn)實中畫家夫人為模特,為拜占庭的原始圖式注入了古典主義和自然主義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中庭垂飾:死亡、祖國</p><p class="ql-block">弗朗索瓦·熱拉爾(Francois Gerard)于 1821年為中庭垂飾完成了 4 幅寓意畫,分別是《榮耀》La Gloire、《死亡》La Mort、《祖國》La Patrie和《正義》La Justice。</p> <p class="ql-block">中庭垂飾:正義、榮耀、死亡。</p> <p class="ql-block">格羅《圣熱納維耶芙的神化》L’Apothéose de sainte Geneviève, Antoine-Jean Gros, 1811-1824(取自網(wǎng)絡圖片,因上圖穹頂畫太?。?lt;/p><p class="ql-block">穹頂畫與圣<span style="font-size:18px;">熱納維耶芙同在的</span>法國天主教歷史上做出巨大貢獻的四位君主以及他們的王后,四位君主分別是克洛維一世、查理曼大帝、圣路易和當時的拿破侖一世。后來幾經(jīng)反復,最后是路易十六留在穹頂。</p> 龍德萊 Rondelet 模型(攝于2015年)。 <p class="ql-block">先賢祠及其周邊模型。</p> <p class="ql-block">先賢祠墻外的高乃依雕像。皮埃爾·高乃依 Pierre Corneille, 1606-1684 是法國古典主義悲劇的奠基人,與莫里哀、拉辛并稱法國古典戲劇三杰。他一手拉緊斗篷,一手握著一疊書稿。他的主要作品是《熙德》。他的劇作題材豐富,內(nèi)容深刻,對當時的法國社會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p><p class="ql-block">雕像背景是先賢祠周邊建筑,左后方圣斯德望堂,右后方為亨利四中。</p> <p class="ql-block">東南方是巴黎大學法學院,“自由、平等、博愛”赫然在上。</p> <p class="ql-block">南面是圣熱納維耶夫圖書館(簡稱BSG)。大門十分樸素,門兩邊各有一支石雕的火炬,說明圖書館開門到晚上十點。二樓有寬敞的窗戶,窗戶下刻有810位作家和科學家的名字,從舊約的摩西到貝澤利烏斯(1848年去世的瑞典科學家)。</p> <p class="ql-block">推薦馬蕭所著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論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iANyWUZPfnda481fr0Y6Ag"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偉大的挽歌:19 世紀最后三十年的先賢祠壁畫</a></p> 圖:鹿魚 攝于3/11/2025<div>文:鹿魚 寫于7/20/2025</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