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五年五月九日上午八時左右 ,我來到了安徽省黃山市的黟縣,游覽觀光了黟縣最著名的“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有著“明清古民居博物館”美譽(yù)的——“西遞古鎮(zhèn)”。</p><p class="ql-block"> “西遞古鎮(zhèn)”,別稱“西溪”、“西川”。它位于黟縣北部約七公里處?!拔鬟f古鎮(zhèn)”,始建于北宋慶歷七年(公元1047年),距今已有近980年的歷史。“西遞古鎮(zhèn)”,素有“中國古代和現(xiàn)代歷史的銜接點(diǎn)”、“明清古民居博物館”、“桃花源里人家”、“古民居建筑的藝術(shù)寶庫”等美譽(yù)。</p><p class="ql-block"> “西遞古鎮(zhèn)”,是“中國十佳最具魅力名鎮(zhèn)”,獲得了“全國文明村鎮(zhèn)”、“全國環(huán)境優(yōu)美鄉(xiāng)鎮(zhèn)”,“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等榮譽(yù)。2000年,黟縣“西遞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19年 ,黟縣“西遞村”,榮獲“安徽第一批美麗鄉(xiāng)村重點(diǎn)示范村”稱號。</p> <p class="ql-block"> “西遞古鎮(zhèn)” ,是一個由胡氏家族幾十代子孫,繁衍延綿而形成的古村落。它奠基于北宋皇佑年間(公元1047年),發(fā)展于明朝中葉,鼎盛于清朝初期,距今已有近980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西遞胡族,其先本姓李。唐昭宗李曄之幼子,因避“朱溫之亂”,由近侍郎胡三公帶至江西婺源避難,后改姓胡,取名昌翼。北宋皇佑年間(公元1047年),胡昌翼之五世孫胡仕良,由江西婺源去金陵(今南京),途經(jīng)西遞,深深被這里的山形水勢所吸引,認(rèn)定西遞是一塊極為難找的風(fēng)水寶地。一年后,胡昌翼舉家遷來西遞居住。從而寫下了胡氏家族在西遞九百七十余年的繁衍生息的歷史。故歷史上,就有了“真李假胡”之說和“西遞胡氏”之稱。</p><p class="ql-block"> “西遞古鎮(zhèn)”,從明朝的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胡文光出任江西萬載縣知縣,到清朝道光年間(公元1826年),這261年間,胡氏家族,就出了130多名官吏,以及數(shù)位商人與文人。</p><p class="ql-block"> “西遞村”,原村名“西溪”,因村中有三條平行山溪,自北而南,在村口交匯,然后“不之東而之西”。它與傳統(tǒng)的中國大陸幾乎所有的江河“自西向東”流淌相反,故以此特色而得其名。</p><p class="ql-block"> “西遞村”,是一個以宗族血緣關(guān)系為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由于歷史上較少受到戰(zhàn)亂的侵襲,也未受到經(jīng)濟(jì)發(fā)展的沖擊。因此古村落,原始形態(tài)保存完好。村中街巷,沿溪而設(shè),均用青石鋪地。街巷兩旁的古建筑,淡雅樸素,錯落有致。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拔鬟f村”村中,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近二百幢,是“徽派古民居”建筑藝術(shù)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西遞村”古民居建筑,呈“船形”。建筑物主要為木構(gòu)磚墻,采用抬梁或穿斗構(gòu)架,院落平面講求對稱。中間為廳堂,兩側(cè)為廂房,入口處有天井。自由組合成二進(jìn)、三進(jìn)四合院等多種形式院落。</p><p class="ql-block"> “西遞村”,全村有14世紀(jì)至19世紀(jì)的“祠堂”3幢,“牌坊”1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224幢(其中124幢列入了“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這些“徽派建筑”,錯落有致,磚雕、木雕、石雕點(diǎn)綴其間。三條清溪,穿村而過, 99幢高墻深巷,使游客如置身于迷宮。它們充分體現(xiàn)了“西遞村”的“皖南古村落”,在人居環(huán)境營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shù)、科研價值。</p><p class="ql-block"> “西遞村” ,四面環(huán)山,三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jīng)過村落,在村南的“會源橋”匯聚。村落,以一條縱向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gòu)成東向?yàn)橹?,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tǒng)。所有的街巷,均以黟縣的青石鋪地。</p><p class="ql-block"> “西遞村”古村落的布局,與其所在的環(huán)境,融為一體。建筑風(fēng)格統(tǒng)一,組合形式,豐富多變,色彩淡雅,裝飾精美,是“皖南傳統(tǒng)村落”的范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