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進紀念館的大門,迎面而來的是一棟黃色墻面、紅色屋頂?shù)膫鹘y(tǒng)建筑,鮮艷的紅旗在藍天下飄揚,連綿的山丘作為背景,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感受那份莊重與肅穆。廣場寬敞,仿佛能聽見當年紅軍戰(zhàn)士整齊的步伐聲。</p> <p class="ql-block">紅色雕塑矗立在山腳下,背景是赤褐色的山坡,雕塑下方有幾塊展示牌,展示牌前有兩面中國國旗,周圍是綠色的植被和紅色的磚鋪地面。雕塑上的標語“到陜北去”格外醒目,讓人感受到那份堅定與決心。</p> <p class="ql-block">雕塑下方是“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碑”的銘文,旁邊有三塊介紹牌,背景是山丘。一面紅色的墻,墻上用金色字體寫著“長征——永遠的哈達鋪”,旁邊有一幅描繪鄉(xiāng)村景色的畫,讓人仿佛置身于那個年代。</p> <p class="ql-block">哈達鋪紀念館的入口處,黃色的建筑上懸掛著紅色的牌匾,牌匾上寫著“哈達鋪紀念館”。入口上方的紅色橫幅上寫著“銘記長征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宕昌文化”。</p> <p class="ql-block">一組雕塑展示了幾位穿著軍裝的人物站在一起,似乎在進行討論或聽取講話,背景是一幅描繪鄉(xiāng)村景色的壁畫,整體氛圍莊重肅穆。這組雕塑讓人仿佛回到了那個決定命運的時刻。</p> <p class="ql-block">紅色背景的展板上用中文和英文詳細介紹了哈達鋪的歷史意義,強調(diào)了紅軍在此地獲得物資補充和建立蘇維埃政權的重要性,以及其對全民族抗戰(zhàn)的影響。展板上的每一個字都仿佛在講述那段不平凡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第一單元,紅色加油站,The Red Gas Station。內(nèi)容提到在哈達鋪,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首先得到了部隊急需的大量物資和糧食補充,贏得了“長征路上的加油站”這一歷史榮耀。英文部分解釋了相同內(nèi)容。背景為竹編墻紙,右側有紅色箭頭圖案,讓人感受到那份物資的珍貴。</p> <p class="ql-block">紅軍長征出草地,彭德懷。內(nèi)容講述了紅軍在草地行軍的艱難歷程,提及了行軍路線、物資補給、部隊編制等問題。背景為竹編墻紙,左側有黑白照片,照片中人物穿著軍裝,手持武器,讓人感受到那份堅韌不拔。</p> <p class="ql-block">范長江。內(nèi)容介紹了范長江在《大公報》上連載的《中國的西北角·成蘭行記》中披露的紅軍長征北上動向以及戰(zhàn)地情況。</p> <p class="ql-block">白底黑字的紙張上列出了回民地區(qū)守則,包括與阿訇接洽、保護信仰自由、不使用回民器皿、不食用豬肉和豬油、宣傳民族平等等規(guī)定。</p> <p class="ql-block">一首名為《哈達鋪》的詩詞,內(nèi)容描述了紅軍長征途中的情景,包括雪山、草地、行軍等元素,旁邊有黃鎮(zhèn)的漫畫和相關描述,提到紅軍進入哈達鋪時受到當?shù)匕傩盏臒崆闅g迎。1935年9月18日,紅軍先頭部隊到達哈達鋪,總政治部通令各伙食單位請駐地周圍的老百姓會餐,戰(zhàn)士們痛快地吃了幾頓飽飯,場面熱鬧非凡。</p> <p class="ql-block">三塊木牌分別刻有“遵守政治紀律”、“紅軍絕對保護國家工農(nóng)”、“抗日反蔣保護回民”、“保護清真寺”等標語,展示在玻璃柜中。這些標語讓人感受到那份紀律與保護的決心。</p> <p class="ql-block">一位身穿軍裝的人物,背景有“憶長征”的標題,旁邊有毛澤東關于長征的名言,描述了長征的歷史意義和經(jīng)歷。圖片下方有楊成武的《憶長征》文章節(jié)選,講述了長征途中的所見所聞和感受,讓人感受到那份回憶的珍貴。</p> <p class="ql-block">一張舊照片,照片中是一棟傳統(tǒng)的建筑,門廊上有簾子,旁邊有文字說明紅軍在哈達鋪的軍需供應站。下方有文字記載當時哈達鋪的物價情況,描述了當時物價的便宜程度,讓人感受到那份物資的充足。</p> <p class="ql-block">三張人物照片,照片中的人物穿著軍裝,背景有文字介紹關于哈達鋪戰(zhàn)斗的描述,讓人感受到那份戰(zhàn)斗的激烈與英勇。</p> <p class="ql-block">第二單元Unit Two,標題為“重要決策地A Place to Make an Important Decision”。內(nèi)容提到在哈達鋪,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第一次從報紙上得知陜甘還有紅軍和根據(jù)地的寶貴信息,從此找到了長征落腳點。英文部分解釋了相同內(nèi)容。背景為紅色和白色,下方有建筑圖片,讓人感受到那份決策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轉飭辦理施行《“剿匪”獎懲條例》事給省民政廳訓令,日期為1934年11月10日。內(nèi)容詳細規(guī)定了剿匪區(qū)內(nèi)文武官佐士兵剿匪獎懲條例,強調(diào)了剿匪工作的具體要求和獎懲措施。背景為紅色和白色,下方有文字說明,讓人感受到那份條例的嚴肅性。</p> <p class="ql-block">1935年9月1日,甘肅岷縣區(qū)“剿匪”督查專員行署就紅軍在川北活動情況事通報,內(nèi)容涉及紅軍活動情況及軍事部署;在哈達鋪,中共中央根據(jù)形勢發(fā)展的重大變化,從生存與抗戰(zhàn)兩方面著手,開始了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極具深刻影響和富有成效的政策策略轉型,讓人感受到那份轉型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三塊木牌掛在土墻上,內(nèi)容分別為“反對土豪劣紳”、“反對土匪保甲”和“反對土匪保甲”。木牌為木質(zhì),背景為粗糙的土墻,燈光柔和,讓人感受到那份反對的決心。</p> <p class="ql-block">一份關于國際指示要點及戰(zhàn)略方針問題的文件,內(nèi)容涉及政治決策、統(tǒng)一戰(zhàn)線、國防政府與抗日聯(lián)軍、工農(nóng)蘇維埃的改變、富農(nóng)政策等議題,日期標注為1936年2月十四日,讓人感受到那份文件的重要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