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讀書,墊高人生的基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歲月的長河中,總有一些聲音振聾發(fā)聵,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方向。孫中山先生曾言:“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讀書。我一天不讀書,就不能夠生活?!?這質(zhì)樸而堅定的話語,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們對知識的渴望之路,也讓我不禁想起蘇軾那句 “腹有詩書氣自華”,真正的讀書人,連氣質(zhì)都浸染著墨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蘇軾,這位千古文豪,一生宦海浮沉,屢遭貶謫。當他被貶黃州,居于漏雨的臨皋亭,生活的窘迫并未消磨他的意志,反而在書的世界里找到了心靈的慰藉。長江邊,他 “夜飲東坡醒復醉”,于浩瀚江景與悠悠書香中,感悟著人生的真諦。讀到《莊子》里 “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 時,他仿佛與千年前的智慧靈魂產(chǎn)生了共鳴,剎那間領(lǐng)悟到 “人間有味是清歡”。對蘇軾而言,書不是束之高閣的擺設(shè),而是陪伴他穿越風雨、抵達內(nèi)心寧靜彼岸的航船。在那些艱難的歲月里,書籍賦予他豁達的心境、樂觀的精神,使他能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對生活的熱愛,留下一篇篇膾炙人口的佳作,其詩詞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與高雅氣質(zhì),正是讀書沉淀后的智慧結(jié)晶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錢鐘書先生亦是一位嗜書如命的大家。在清華讀書時,他便如饑似渴地橫掃圖書館,每一本書都像是他探索世界的一扇窗。后來撰寫《管錐編》,家中堆積如山的書籍,見證了他深厚的學術(shù)底蘊。楊絳先生形容他 “讀書像餓漢撲在面包上”,逐句批注外文原著,這份對知識的執(zhí)著與熱愛,早已超越了簡單的閱讀行為,而是將知識深深融入到自己的骨血之中。錢鍾書先生憑借著深厚的學識,在文學、哲學等諸多領(lǐng)域取得非凡成就,他的作品如《圍城》,以幽默詼諧的筆觸、深刻犀利的洞察,展現(xiàn)出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經(jīng)典之作,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他大量閱讀所積累的豐富知識與敏銳思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近,我沉浸于《平凡的世界》那片充滿煙火氣與奮斗精神的黃土地。孫少安,這位樸實堅毅的農(nóng)村青年,在磚廠倒閉的沉重打擊下,并未一蹶不振。蹲在土坡上的他,手中的書成為了他黑暗中的曙光。當田潤葉撞見他時,他紅著眼說出 “書里有辦法”,那一刻,我深深懂得,讀書并非為了裝點門面,而是在生活的至暗時刻,為我們提供破局的力量,是給生活留下的一把 “軟刀子”,在艱難困苦時,能劃開眼前的迷茫,讓希望的光照進現(xiàn)實;在寧靜閑暇時,能映照出內(nèi)心的真實自我,助我們審視靈魂、沉淀思想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讀書,是一場與智者的對話,是一次心靈的旅行,是對自我的不斷塑造與提升。每一本書都是作者智慧與情感的結(jié)晶,我們翻開書頁,便走進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感受著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思想,從中汲取養(yǎng)分,讓自己變得更加豐富、更加深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愿我們都能在書頁間開辟出一片屬于自己的田園,在春日里,讀那嫩綠初綻的柳,感受生命的蓬勃生機;夏日時,讀那亭亭玉立的荷,品味高潔的君子之風;金秋時,讀那澄澈如水的月,體悟人生的圓滿或缺憾;寒冬時,讀那紛紛揚揚的雪,領(lǐng)略大自然的純凈與壯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終有一日,當我們回首往事,定會感謝那個在無數(shù)個日夜中翻書的自己。因為那些讀過的字,早已化作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如同堅實的磚石,悄悄地墊高我們的人生,讓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走向更加廣闊而精彩的未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