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滿洲里市,屬呼倫貝爾市代管縣級市,它北與俄羅斯接壤,是我國最大的陸路口岸城市。它名字的由來:1901年中東鐵路西部線建立火車站,因從俄國進入我國東北地區(qū)(當時慣稱“滿洲”)的首站,故名“滿洲里站”,俄語為“滿洲里亞”,音譯成漢語變成了“滿洲里”。1941年1月,改為滿洲里市。</p> <p class="ql-block">我首站就去了中俄邊境旅游區(qū),今天天氣給力,晴空萬里,藍天白云,就是風有點大。</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國第五代國門,今天游客很多,排隊登上國門看景,沿著中俄火車道,看一眼俄境建筑街道。</p> 我國第41號界碑 和平之門廣場 <p class="ql-block">中共六大展覽館,它重現(xiàn)了中共六大召開前后那段歷史。1928年,隨著大革命失敗,中共黨內對中國的社會性質,以及革命的對象、動力、前途等重大問題認識上有著諸多的分歧和爭論,迫切需要召開一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加以解決。然而當時,白色恐怖籠罩全國,國內很難找到一個可以安全開會的地方。鑒于以上實際情況,共產國際同意中共提出的在蘇聯(lián)召開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請求。滿洲里作為連接中蘇的重要口岸,還有中東鐵路與西伯利亞鐵路相通等交通優(yōu)勢,因此絕大多數(shù)“六大”代表是從滿洲里出境的。共產國際和中共地下黨組織做了大量艱難而危險的護送工作。</p> 火車頭廣場 中俄互貿區(qū)拾景 <p class="ql-block">俄羅斯套娃廣場,是以滿洲里和俄羅斯相結合的歷史、文化、建筑、民俗風情為理念,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大型俄羅斯特色風情園。酒店主體是世界最大的套娃建筑,我走走看看感受俄羅斯風情。</p> <p class="ql-block">去猛犸象故鄉(xiāng)的路上,再次感受呼倫貝爾草原美。</p> <p class="ql-block">扎賚諾爾猛犸故鄉(xiāng)的由來:1980年4月扎賚諾爾露天礦工人在達蘭鄂羅木古河道上進行剝離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猛犸象古生物化石,后來又多次在扎賚諾爾礦務局露天礦發(fā)現(xiàn)猛犸象化石。扎賚諾爾也因此獲得“猛犸故鄉(xiāng)“之稱。并以此做了扎賚諾爾猛犸旅游區(qū),集文化展示、游樂體驗、生態(tài)觀光為一體的公益休閑場所和文化旅游景。</p> <p class="ql-block">呼倫湖,又名達賚湖,蒙古語意為“海一樣的湖”。呼倫湖屬額爾古納河流域湖泊,呈不規(guī)則斜長方形,湖長93公里,最大寬度41公里,最大水深為8米,是內蒙古第一大湖。呼倫湖結冰期長達六個月之久,冰層最厚可達1m以上,是我國封凍期較長的一個湖泊。我是中午到的,看看就返回了,我想要是清晨或傍晚呼倫湖是不是更美呢?</p> <p class="ql-block">巴爾虎蒙古部落景區(qū),是以原生態(tài)巴爾虎民族文化為核心的旅游景區(qū),距滿洲里市區(qū)36公里。其獨創(chuàng)《馬之舞》大型馬術表演融合套馬、摔跤、歌舞等民族元素,讓游客隨時都能看到草原那達慕。如果想多體驗蒙古游牧生活還可以住下來,景區(qū)提供詐馬宴、篝火晚會、星空觀測等特色體驗,蒙古包住宿區(qū)設有傳統(tǒng)歌舞表演與游牧生活互動項目。我買票進去,先在景區(qū)里逛逛,到了時間再看表演。</p> <p class="ql-block">先舉行開場儀式,然后民族歌舞表演,再馬術表演。在馬奔跑中套住馬;象征力量與技巧對抗中的摔跤;馬上倒立、平衡、隱身、射劍、撿哈達等,精彩紛呈,喝彩聲不斷。最后是賽馬比賽看幾號第一,讓現(xiàn)場氣氛達到高潮。 前后一個多小時,讓我體驗了一次蒙古草原上的那達慕。</p> <p class="ql-block">清晨來中蘇金街步行街看一眼,感受異域風情,這里最熱鬧的是晚上。</p> <p class="ql-block">清晨我去滿洲里北湖公園走一圈,公園中心區(qū)域豎立葉劍英元帥塑像,記載其1928年經滿洲里赴蘇學習及1960年視察滿洲里賦詩一首,“滿洲里是草原城,國際交往有送迎;莫道邊城難躍進,人工湖水與云平”。</p> <p class="ql-block">滿洲里俄式建筑群,它是中東鐵路時期俄國建造的,以?石砌建筑?和?木刻楞?為核心,兼具功能性與藝術性,是中東鐵路歷史與中俄文化交融的見證?,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去火車站的路上看到周恩來總理雕像,當時心有疑惑,為什么雕像放在這里?原來1950年6月,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滿洲里口岸擔負起了轉運蘇聯(lián)援助朝鮮軍用物資的重任。為防止軍火列車遭到破壞,周恩來總理親自批準修建滿洲里鐵路人行跨線天橋,確保了援朝軍火列車的安全。為銘記周恩來總理對滿洲里口岸建設的關懷,特修雕像以志紀念。滿洲里鐵路人行跨線鐵橋于1951年8月到1952年春建成,雕像就在鐵路人行跨線鐵橋旁。</p> <p class="ql-block">美麗的晚霞伴我向下一站岀發(f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