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你現(xiàn)在所看到的是醴茶鐵路上的茶陵洪山廟鐵路大橋。它始建于1972年,如同一位沉默的老者,靜立在106國道與洣水交匯之處,編織起鐵路、公路、水路交織的立體交通網(wǎng)。1973年,醴茶鐵路修到茶陵,這座橋便成了游子歸鄉(xiāng)與別離的必經(jīng)之門,每一次車輪碾過鐵軌的聲響,都似母親叮囑的余韻。 </p> <p class="ql-block"> 2015 年7月1日,當(dāng)醴茶鐵路客運(yùn)停擺,列車的汽笛聲不再劃破茶陵的長空,唯有這座橋依舊倔強(qiáng)地守望著洣水。四十多年來,它目送無數(shù)茶陵兒女背著行囊,在橋上踏出與故土告別的第一步。如今,哪怕不見列車穿梭,它依然是茶陵游子魂牽夢繞的坐標(biāo),承載著剪不斷的鄉(xiāng)愁。</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暮色漫過洣水,橋身被夕陽鍍上一層暖金,那些塵封的記憶便悄然蘇醒。似在低吟游子們的思念,又似在輕唱茶陵土地上代代相傳的歌謠。</p><p class="ql-block">文稿/蔣軍生</p><p class="ql-block">編輯/小溪漢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