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在前一篇介紹過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美麗風光和建筑,這一篇我將介紹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皇宮、和博物館的內(nèi)觀。</p> <p class="ql-block">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市政廳塔樓是該城最著名的地標之一,到了斯德哥爾摩,一定別錯過參觀那金碧輝煌的市政廳。</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8日早晨,下了游輪后,入住了酒店,先打卡市政廳。</p><p class="ql-block">?市政廳是政府機關(guān)的辦公地址,所以不讓自由參觀,必須由市政廳里的導游帶游客參觀,參觀的時間是45分鐘。到現(xiàn)場可以買票,買了票后還沒到入場時間,可以在市政廳花園參觀拍照。市政廳花園是拍照的最佳點地點之一,我在前一篇已經(jīng)登過市政廳花園的照片及在市政廳花園遠眺河對岸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一進市政廳,宏偉華麗的藍廳就呈現(xiàn)在眼前:大理石地板、柱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欄桿、拱門、</span>寬敞的大理石樓梯、明亮的大廳,真美!</p> <p class="ql-block">藍廳(瑞典語:Bl? hallen)是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的主廳,以每年舉辦諾貝爾宴會而聞名,也用于國事訪問、學生舞會、慶典和其他大型活動。</p><p class="ql-block">?諾貝爾宴會(瑞典語:Nobelfesten)是每年 12 月 10 日(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后于斯德哥爾摩市政廳藍廳舉行的宴會。宴會上有正式的著裝要求,提供多道菜的晚餐和娛樂節(jié)目。諾貝爾獎宴會結(jié)束后,舞會在樓上的金色大廳舉行。</p> <p class="ql-block">可以想象每年一次的諾貝爾獎宴會在這個大廳舉行的那種壯觀場面。</p> <p class="ql-block">藍廳墻壁上諾貝爾的頭像。</p><p class="ql-block">?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是一位瑞典化學家、發(fā)明家、工程師和商人。他因發(fā)明炸藥而聞名,并遺贈遺產(chǎn)設立了諾貝爾獎。他還為科學做出了其他幾項重要貢獻,一生擁有355項專利。</p> <p class="ql-block">讓我們仔細地參觀藍廳的建筑和裝飾。以下圖片是面對藍廳四面墻壁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完全是靠上面一排窗戶透進來的自然光的照明,大廳寬敞明亮。</p> <p class="ql-block">大理石柱子的拱門上方的陽臺和窗戶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陽臺造型。</p><p class="ql-block">?大理石柱子上方有精致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諾貝爾宴會在這個藍廳里結(jié)束后,人們沿著這豪華的樓梯上樓去金色大廳參加舞會。</p> <p class="ql-block">大廳里過道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福爾克·貝爾納多特(</span>Folke Bernadotte)的頭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維斯堡伯爵</span>福爾克·貝爾納多特(1895年1月2日-1948年9月17日)是一位瑞典貴族和外交官。二戰(zhàn)期間,他通過談判,成功從納粹德國特萊西恩施塔特集中營釋放了約450名丹麥猶太人和30,550名來自不同國家的非猶太囚犯。他們于1945年4月14日獲釋。</p> <p class="ql-block">諾貝爾宴會結(jié)束后舉行的舞會就在這個華麗的金色大廳。</p><p class="ql-block">?花紋華麗雅致的大理石地板,金碧輝煌的壁畫墻壁,多么美的舞廳!能想象人們穿著華麗服裝在這里翩翩起舞的美好場景。</p> <p class="ql-block">金碧輝煌的金色大廳是市政廳最漂亮、最迷人的大廳。</p> <p class="ql-block">金色大廳最著名的壁畫是“梅拉倫湖上的女王”(M?lardrottningen),由藝術(shù)家 Einar Forseth 在1920年代設計,用超過 1800萬片馬賽克金箔瓷磚制作而成。</p><p class="ql-block">?金色大廳是一幅宏大的象征敘事長卷,每一塊馬賽克都有豐富的含義。</p> <p class="ql-block">金色大廳的壁畫是帶有象征意義的藝術(shù)作品,重點表現(xiàn)的是斯德哥爾摩的“女王”形象,以及瑞典在歐洲和世界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我特意拍攝了左下角和右下角的分解圖。讓我們來看賞圖中的場景以便更深地了解這幅壁畫的含義。</p><p class="ql-block">?分解圖解讀:</p> <p class="ql-block">中央人物 是一位身穿金袍的女性,象征斯德哥爾摩城市人格化的“梅拉倫女王”(Queen of Lake M?laren)。</p><p class="ql-block">她坐在寶座上,手扶天平,象征正義,周圍環(huán)繞著來自東方和西方的國家代表,向她致敬,象征斯德哥爾摩作為“東西方交匯點”的國際地位。</p><p class="ql-block">?背景和四周有許多象征瑞典歷史和文化的場景,包括維京傳說、歷史人物、教堂、城堡等。</p> <p class="ql-block">壁畫的左下角描繪的是西方世界,展現(xiàn)西方代表向斯德哥爾摩致意:自由女神、埃菲爾鐵塔等是象征性的元素。</p><p class="ql-block">?場景中的關(guān)鍵元素:</p><p class="ql-block">?左上角高樓建筑群:象征美國現(xiàn)代都市紐約,樓群上方有美國國旗。</p><p class="ql-block">?高樓建筑群前面的自由女神像:代表美國,象征自由與新世界,暗示美洲對瑞典的關(guān)注與聯(lián)系。</p><p class="ql-block">?埃菲爾鐵塔:代表法國,象征現(xiàn)代化與藝術(shù),法國的文化影響力。</p><p class="ql-block">?中央的部分穿著歐洲宮廷服裝的人物,手持禮品、樂器或貢品,正在向右側(cè)(畫面中心的“梅拉倫女王”方向)行進。表現(xiàn)“西方國家使者”向斯德哥爾摩表示尊敬與朝貢,強化“斯德哥爾摩為文明中心”的主題。</p><p class="ql-block">?右端的雙塔建筑與騎馬將軍:象征德國或中歐國家的傳統(tǒng)與騎士文化。</p><p class="ql-block">?哥特式教堂:代表德國,象征基督教文明與中歐文化傳統(tǒng)。</p><p class="ql-block">?船只:代表英國或荷蘭等海洋國家,象征海上貿(mào)易、交流與歷史聯(lián)系</p><p class="ql-block">帶帽人物、穿長袍的外交使節(jié):各國代表,象征不同國家、種族和文化向斯德哥爾摩致敬。</p> <p class="ql-block">壁畫的右下角描繪的是“東方世界”:</p><p class="ql-block">拜占庭式建筑、東方人物、亞洲或中東風格的元素。</p><p class="ql-block">?裝飾華麗的大象:象征印度、東南亞或東亞。</p><p class="ql-block">大象背負著宮殿形結(jié)構(gòu):象征東方的神秘與富饒,也是“東方貢品”的形象代表。</p><p class="ql-block">大象前有一頭獅子:象征東方力量。</p><p class="ql-block">那些人物穿著中東或北非風格的服飾,部分牽著駱駝:象征阿拉伯世界、波斯、中亞。表現(xiàn)東方古老商路、絲綢之路沿線的文化。</p><p class="ql-block">和左邊相對應,形成**東西方文明朝拜“梅拉倫女王”**的整體畫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市政廳金色大廳里女王壁畫對著</span>大門,大門兩邊也有壁畫。我們來解讀一下這兩幅壁畫。</p> <p class="ql-block">金色大廳靠近大門左側(cè)<span style="font-size:18px;">壁畫的場</span>面。</p><p class="ql-block">?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個金色大廳壁畫群中</span>較為“本地化”的一部分,以半現(xiàn)實、半抽象方式展現(xiàn)斯德哥爾摩作為首都的風貌、工業(yè)活力與社會價值觀。</p><p class="ql-block">?畫中元素:港口與城市建筑、起重機與船只、人物群像,教堂尖塔,古建筑。</p><p class="ql-block">?下層部分:流動水紋象征瑞典自然環(huán)境。</p> <p class="ql-block">市政廳金色大廳大門右邊的壁畫。</p><p class="ql-block">?描繪的主題更“神圣化”與象征化,表現(xiàn)的是瑞典的文化根基與精神價值。</p><p class="ql-block">?下層部分:有巖石狀底座和流動水紋,象征瑞典自然環(huán)境。</p><p class="ql-block">?中層的城市元素:描繪的是瑞典中世紀或更古老城鎮(zhèn)的樣貌,有城墻、塔樓、教堂等。</p><p class="ql-block">?上層:描繪了文化精神層面,課堂、消防。</p> <p class="ql-block">國王古斯塔夫-瓦薩。</p><p class="ql-block">?古斯塔夫·瓦薩(1496-1560)是一位瑞典貴族,于1523年成為瑞典國王。他領(lǐng)導了瑞典解放戰(zhàn)爭,對抗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并當選國王,標志著瑞典脫離卡爾馬聯(lián)盟。他在瑞典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金色大廳里門窗戶之間的墻壁上的壁畫描寫瑞典的歷史人物及事件。</p><p class="ql-block">?金色大廳里的每一幅壁畫都是精工細作,呈現(xiàn)出一幅金碧輝煌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這是中世紀歐洲歷史上的重要人物Ansgar, 他是一位傳教士、大主教,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守護圣徒,他常被稱為“北方使徒”。</p> <p class="ql-block">金色大廳左邊墻壁每個門戶之間均有壁畫,我拍了一段視頻。</p> <p class="ql-block">議事廳(Council Hall) 也叫紅廳,大概因為這個廳是以紅色為基色。</p> <p class="ql-block">這個廳華麗而優(yōu)雅。</p> <p class="ql-block">市政廳的導游正在講解。瑞典的導游英文講得非常好。</p><p class="ql-block">?市政廳的參觀非常嚴格,游客不能擅自離開隊伍,參觀時除了導游以外,還有另外一個工作人員在場看守。如果你離開隊伍去拍照,工作人員就會來干涉你,告訴你不能隨便離開隊伍。</p> <p class="ql-block">頂上也有優(yōu)雅的繪畫。</p> <p class="ql-block">過道里的羊毛掛毯精致細膩。</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的王子畫廊(又稱“Stora galleriet”)主要用于接待貴賓。</p> <p class="ql-block">王子畫廊的另一個角度。</p> <p class="ql-block">王子畫廊的墻壁上有一幅由歐根王子繪制的大型壁畫《斯德哥爾摩的海岸》,營造出獨特的視覺體驗。</p> <p class="ql-block">王子畫廊的另一面的門窗兩邊均有精致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參觀市政廳完畢后去參觀斯德哥爾摩皇宮,距離不遠,就在老區(qū)Gamla Stan 島上,可以步行到達。</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爾摩皇宮Kungliga Slottet被認為是歐洲最大、最宏偉的宮殿之一。建筑雄偉建筑令人驚嘆。它是瑞典國王和王后的官邸。它只是官邸,他們實際居住的宮殿是卓寧霍姆宮。斯德哥爾摩宮位于斯德哥爾摩 Camla Stan 地區(qū)的 Stadsholmen。<span style="font-size:18px;">國王、其他瑞典王室成員以及瑞典皇家法院的辦公室都設在這里。國王在履行國家元首職責時,會將這座宮殿用作代表機構(gòu)。</span></p><p class="ql-block">?這座建筑在幾個世紀以來瑞典的生活背景下也具有巨大的歷史和文化意義。宮殿共有 7 層,共有 600 個房間。</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爾摩皇宮的東北面。</p> <p class="ql-block">皇宮的游客參觀入口處在南面。</p> <p class="ql-block">寶劍騎士團曾經(jīng)穿過的服裝。</p> <p class="ql-block">1818年卡爾十四世·約翰加冕。</p><p class="ql-block">?瑞典語:Karl XIV Johan,英語:Charles XIV John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卡爾十四世·約翰</span>自1818年起至1844年去世,他一直是瑞典和挪威國王,也是貝爾納多特王朝 (Bernadotte dynasty) 的首任君主。是他建立的貝爾納多特王朝<span style="font-size:18px;"> (Bernadotte dynasty) </span>,這個王朝至今仍然統(tǒng)治著瑞典。</p> <p class="ql-block">皇宮里的油畫都有點反光,而且展廳里光線暗,我就沒繼續(xù)拍。</p> <p class="ql-block">皇宮里收藏的精美瓷器。</p> <p class="ql-block">朱諾女神和赫拉克勒斯幼子的雕像 Goddess Juno with the child Hercules。雕塑建于1828年。</p> <p class="ql-block">皇宮內(nèi)部裝飾得非常豪華精致,由于多年沒有維護,色彩失去了光澤。我沒有拍太多照片,因為展廳里光線暗。</p> <p class="ql-block">以下兩張畫是以前的皇宮,1697年被大火毀了?,F(xiàn)在這座皇宮是重建的?;蕦m里有一個博物館在地下室,展覽大火后存留下來的遺物。</p> <p class="ql-block">老的皇宮被大火燒毀后遺留的羊毛掛毯。</p> <p class="ql-block">參觀皇宮后,緊接著就去參觀諾貝爾博物館,因為離得不遠,都在同一個島上 Gamla Stan。</p> <p class="ql-block">諾貝爾博物館提供與諾貝爾獎創(chuàng)始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及歷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及其努力相關(guān)的信息和展覽。該博物館于 2001 年開放,位于老城區(qū) Gamla Stan 的舊證券交易所大樓內(nèi)。</p> <p class="ql-block">抬頭看天花板,可以看到多年來 800 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肖像和引文。展示是隨機的,通過使用纜車實現(xiàn) - 這是一種獨特的技術(shù),允許展示在屋頂水平循環(huán),而不會成為游客的障礙。</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諾貝爾博物館中,我們可以了解科學、技術(shù)、文學、經(jīng)濟和其他重要領(lǐng)域的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想找哪一位你知道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你可以到那個領(lǐng)域的櫥窗,然后在電腦上查詢名字。如果查不到,你可以去問服務員,他們會很熱情的幫你在他們的電腦上查詢。</p><p class="ql-block">?國際游客都想找到自己國家或民族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我們今天參觀諾貝爾獎博物館就是為了來找兩位中國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親眼目睹國人的榮譽。</p> <p class="ql-block">莫言是中國當代的文學作家,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是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p><p class="ql-block">?下圖是在博物館供游客查詢的電腦上拍下來的。</p> <p class="ql-block">櫥窗里陳列著莫言捐送的書籍和他的筆記本。</p> <p class="ql-block">屠呦呦2015年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屠呦呦是中國的一位藥學家,她</span>發(fā)現(xiàn)了青蒿素。青蒿素是從黃花蒿中提取的一種高效抗瘧成分,對瘧疾的治療具有顯著療效。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對全球數(shù)百萬人的生命安全做出了貢獻,并因此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p><p class="ql-block">?下圖是在諾貝爾獎博物館供游客查詢的電腦上拍攝下來的。</p> <p class="ql-block">櫥窗里陳列著屠呦呦的一本研究報告。</p> <p class="ql-block">諾貝爾的徽章旁留個影。</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爾摩擁有近70家博物館,是全球博物館數(shù)量最豐富的城市之一。動物園島(瑞典語:Djurg?rden)是首都斯德哥爾摩的文化熱點,也被稱為博物館島,擁有眾多適合各年齡段游客的博物館和其他文化景點。</p><p class="ql-block">?島上最著名的景點之一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受歡迎的博物館——瓦薩博物館。博物館的主要展品是保存完好的17世紀戰(zhàn)艦瓦薩號,這艘戰(zhàn)艦在首次出航中沉沒,數(shù)百年后才被打撈上來。</p><p class="ql-block">?我把瓦莎博物館安排在第三天,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仔細參觀,然后在動物園島上逛逛。</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又變陰天了,還有點冷。</p> <p class="ql-block">瓦莎博物館 Vasa Museum。</p> <p class="ql-block">一進博物館就看到宏偉震撼的瓦莎號。</p><p class="ql-block">?這是瓦薩號的船頭。</p> <p class="ql-block">這艘船是瓦薩號,一艘 64 門炮的戰(zhàn)艦,不幸在 1628 年的首次航行中沉沒。參觀時,可以通過電影了解瓦薩號戰(zhàn)艦上人們的生活和時代。了解這艘船是如何在 1691 年沉沒在斯德哥爾摩灣的,以及 333 年后它是如何被打撈上來的,現(xiàn)在它作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受歡迎的博物館,每年有 100 萬游客參觀,正在重獲新生,甚至更加光彩奪目。參觀博物館時,探索戰(zhàn)艦的不同部分。參觀不同的展覽 ,觀看用于武裝瓦薩號的武器;面對面展覽,了解瓦薩號傾覆時船上的不同人員,讓您通過電影與他們“見面”;力量意象展覽,展示從船上打撈出的 700 多個雕塑和裝飾品,等等。</p> <p class="ql-block">這艘船是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下令建造的,是他在與波蘭-立陶宛戰(zhàn)爭(1621-1629)中發(fā)起的軍事擴張的一部分。建造時間是 1626-1627 年,主要裝備了青銅大炮。這艘船裝飾華麗,象征著國王對瑞典和他自己的雄心壯志,完工后,它是世界上武裝最強大的船只之一。然而,船上承載了太多重量,而缺乏安全穩(wěn)定性。盡管缺乏穩(wěn)定性,還是被命令出海,在遭遇比微風更強的風后僅幾分鐘就沉沒了。</p><p class="ql-block">啟航命令是多種因素的結(jié)果。瓦薩在首航時國王正在波蘭率領(lǐng)軍隊,迫不及待地想看到這艘船成為斯德哥爾摩群島后備艦隊的旗艦。同時,國王的下屬缺乏政治勇氣,不敢公開討論船只的問題,也不敢推遲首航。</p> <p class="ql-block">船身的洞口里都架有大炮。</p> <p class="ql-block">打撈上來的大炮。</p> <p class="ql-block">一只木船載那么多青銅大炮,當然負載過重。</p><p class="ql-block">?從紀錄片電影看到當發(fā)現(xiàn)戰(zhàn)船要下沉時,船員門把大炮推到海里,盡管如此船還是沉了。</p> <p class="ql-block">船頭正面。</p> <p class="ql-block">這艘木制船裝飾華麗,我們來分段看看船只的雕刻裝飾。</p> <p class="ql-block">船頭的雕刻裝飾是一只大獅子。獅子向前猛沖張開的雙爪夾著瓦沙王朝的徽章。獅子象征著勇氣,力量和王權(quán)。</p><p class="ql-block">?船頭兩側(cè)也布滿了雕刻,希臘與羅馬神話人物、圣經(jīng)人物、羅馬皇帝形象。</p> <p class="ql-block">瓦薩號沉在海中333年,原來雕刻的顏色都褪去,這個是博物館復制后的船頭大獅子模型。</p> <p class="ql-block">瓦莎號船頭雄壯的獅子象征意義:瑞典王權(quán)與勇武,獅子是瑞典王室的象征,表示國王是“獅中王”。</p><p class="ql-block">?瓦莎號不僅是一艘戰(zhàn)艦,更是一件浮動的雕塑藝術(shù)品和王權(quán)象征。它的船頭雕刻展現(xiàn)出 17 世紀瑞典王國的政治野心、宗教信仰與美學追求。</p> <p class="ql-block">瓦薩號的船尾主雕飾區(qū)(stern gallery) 是瓦莎號上雕刻最華麗的地方,類似一座垂直的“浮雕墻”。</p> <p class="ql-block">瓦莎號建于 1626–1628 年間,是為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建造的一艘皇家戰(zhàn)艦。那個時代,瑞典正試圖崛起為北歐強國,因此通過戰(zhàn)艦上的雕刻藝術(shù)來傳達以下訊息:</p><p class="ql-block"> ? 國王權(quán)威至上:國王的雕像在最顯眼的位置,象征他是國家的中心與神圣領(lǐng)袖。</p><p class="ql-block"> ? 瑞典的崛起與榮耀:雕刻展現(xiàn)國家文化素養(yǎng)、軍事強大、宗教信仰和君權(quán)神授等多重象征。</p><p class="ql-block"> ? 對敵的震懾:每一位靠近瓦莎號的人,無論是友是敵,都會被其雄偉的外觀和復雜精致的雕刻所震撼。</p> <p class="ql-block">瓦薩號沉在海中333年,原來雕刻的顏色都褪去,這個復制的船尾浮雕畫讓游客能更好地解讀浮雕墻。</p> <p class="ql-block">我把船尾的雕刻分上下兩部分仔細解讀:</p> <p class="ql-block">下圖中,國王的雕像就在雕刻墻中央上方靠近頂端的位置,雕像面朝前方,頭戴王冠、身著鎧甲,為整面雕飾最高且最中心。</p><p class="ql-block">?國王的下面是一排大臣。</p><p class="ql-block">?下方兩頭站立的金獅扶持著中央大盾徽,象征瑞典王室的榮耀與力量。左右對稱的武士、天使。</p> <p class="ql-block">下圖上方一排人物代表國王的大臣。</p><p class="ql-block">?下方是兩個天使,手扶盾徽,天使的兩邊是皇家衛(wèi)士 / 忠誠勇士,作為天使與盾徽的守護者,表現(xiàn)國家與王權(quán)背后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支撐。</p> <p class="ql-block">這是復制的模型,加上色彩,告知游客瓦莎號船尾的雕刻墻的實際樣式。</p> <p class="ql-block">瓦莎號(Vasa)船尾兩側(cè)的雕塑裝飾,是整艘戰(zhàn)艦最具象征意義的藝術(shù)表現(xiàn)之一。它們不僅體現(xiàn)出17世紀瑞典的王權(quán)意識和政治野心,也吸收了大量宗教、神話與古典傳統(tǒng)元素。</p><p class="ql-block">船尾兩側(cè)雕塑中有大量穿著古羅馬式鎧甲的男子,這些人象征:</p><p class="ql-block"> ? 國王的軍隊;</p><p class="ql-block"> ? 英雄戰(zhàn)士;</p><p class="ql-block"> ? 護衛(wèi)王權(quán)的忠臣。</p><p class="ql-block">象征瑞典王國的軍事力量與<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義。</span>通過這種“英雄化”的風格,暗示瑞典王國與古羅馬一樣,是正義與秩序的化身。</p><p class="ql-block">?從樓上看船尾左側(cè)。</p> <p class="ql-block">從一樓看船尾左側(cè)。</p> <p class="ql-block">從一樓看船尾左側(cè)。</p> <p class="ql-block">從樓上看船尾右側(cè)。</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幅瓦薩號的油畫。</p> <p class="ql-block">這是瓦沙號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圖片:攝于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2025年5月28日,30日。</p><p class="ql-block">?如果想知道瑞典的歷史和斯德哥爾摩的歷史,請查閱我的前一篇《跟我游斯德哥爾摩(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