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沉思錄》節(jié)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朗讀/阿家英子</p><p class="ql-block"> 為了擺脫各種無謂的煩惱,我們時常需要退守精神的家園,需要哲學的反思。但我們又絕不能成為哲學的種種教條理論的奴隸,而應當時刻運用理智、遵照自己的本性、做自己的哲學主人,從而驅除心靈中的雜念。這樣,我們依照理性所做之事可能尚未成功,但在依照理性本身這件事上,卻一直沒有失敗,我們也必將獲得心靈的安適自足。</p><p class="ql-block"> 也許我們還想問:哲學要我們按照人的本性做事,但不按照人的本性做事卻往往更舒服,讓我們更高興,這又是為什么呢?我們到底該怎么辦?是為了依照本性而放棄快樂,還是為了享樂而拋棄人的本性?其實,這正是人的感刺激在擾亂人的理性,我們時常被快樂的感官沖昏頭腦而走上歧途。如果不受感官蒙蔽,讓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跟那些外界刺激軀體所得來的膚淺的快樂相比,康慨大度、自由灑脫、直率質樸、沉穩(wěn)謹慎和虔誠堅毅等等這些高貴品質,不是更加能使我們身心愉悅嗎?想想看,當我們用理性洞穿了世事的萌生淵源、存在根基、運行法則和終極目標的時候,還有什么能比這一切更令我們愉悅呢?又有什么能比得上依照人的本性做事更令我們有所收獲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