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漢旗獵獵,盡顯帝國氣象,不由涌出劉邦的《大風(fēng)歌》:</p><p class="ql-block">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p><p class="ql-block">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p><p class="ql-block">安得猛士兮守四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漢高祖劉邦的畫像。</p><p class="ql-block">亭長出身的平民成為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發(fā)現(xiàn)注有“路縣”二字的珍貴歷史文物-漢代關(guān)傳竹簡(相當于通行證)。</p> <p class="ql-block">路縣故城大致興建于漢高祖時期。</p> <p class="ql-block">漁陽郡境內(nèi)有水系溝通南北,要道貫通東西,是四方匯聚之地。約在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郡內(nèi)新設(shè)一縣,位于薊城以東,臨近薊城通往遼東郡治襄平(今遼寧省遼陽市)的馳道,便命名為"路縣"。同時營建城市,作為縣治,是縣域內(nèi)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軍事中心,這就是后世所知的"路縣故城"。</p><p class="ql-block">這就是路縣的來由。</p> <p class="ql-block">秦磚漢瓦是秦漢時期最為重要的文明標志。</p> <p class="ql-block">瓦當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屋檐頂端的蓋頭瓦,具有保護建筑和裝飾屋面的作用。"千秋萬歲"是西漢時期(公元前202﹣公元8年)一種常見的吉語文字,反映了漢代人的美好祈愿。</p><p class="ql-block">這是“千秋萬歲”瓦當。</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春云紋瓦當</p> <p class="ql-block">漢代陶壺是不是也很精美呀!</p> <p class="ql-block">這里出土了許多帶有文字的陶器。</p> <p class="ql-block">陶罐上“臨姑”二字的拓片</p> <p class="ql-block">刻有“亭”字的陶器</p> <p class="ql-block">亭字拓片</p> <p class="ql-block">漢代陶窯展示圖景</p> <p class="ql-block">漢代不僅制陶業(yè)相當發(fā)達,更令人驚嘆的是古代醫(yī)療技術(shù)。華佗刮骨療傷不是瞎話呀!</p> <p class="ql-block">醫(yī)生在漢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屬于百工之一,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職業(yè)。在后屯西漢墓群中,清理出一具女性人骨,其頭蓋骨上有一個橢圓形的穿孔,長30毫米,寬15毫米。創(chuàng)口出現(xiàn)骨再生和骨愈合現(xiàn)象,根據(jù)愈合程度判斷,患者經(jīng)過手術(shù)治療后存活了兩個月至數(shù)年時間,這是目前北京地區(qū)發(fā)現(xiàn)最早的開顱手術(shù)實證。</p> <p class="ql-block">展廳恢復(fù)塑造了漢代建造城邑的情景</p><p class="ql-block">夯,是建造城邑的重要工具。</p> <p class="ql-block">制作夯的工序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捆扎夯的勞作</p> <p class="ql-block">制作好的成品-夯</p> <p class="ql-block">抬土抗夯的人們-1</p> <p class="ql-block">勞作情景-2</p> <p class="ql-block">勞作情景-3</p> <p class="ql-block">復(fù)建的路縣故城,是不是很壯美??!</p> <p class="ql-block">刻有“路縣”的東側(cè)城墻</p> <p class="ql-block">刻有“故城”的西側(cè)城墻</p> <p class="ql-block">由路而潞,說的還是路縣故城的繁盛。</p><p class="ql-block">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末年,朝野動蕩,漁陽郡遠離中原紛爭,經(jīng)濟富足、民生安定,充沛的兵糧為光武帝劉秀的統(tǒng)一大業(yè)提供了后盾。東漢(公元25-220年)初年,路縣歷經(jīng)兩次更名,最終定稱"潞縣",其區(qū)域樞紐地位持續(xù)強化,一度擢升為漁陽郡治所??脊虐l(fā)現(xiàn)遺址范圍內(nèi)東漢時期房址、水井、窯爐、墓葬等遺跡分布密集,出土文物數(shù)量與豐富程度居各歷史時期之冠,揭示出東漢潞縣作為邊疆重鎮(zhèn)所達到的社會規(guī)模和發(fā)展高度。</p> <p class="ql-block">潞縣少見于歷史典籍文字記載,潞縣居民卻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存。城址周邊,來自生產(chǎn)生活遺址區(qū)的實用器物和墓葬中的隨葬品,共同反映了潞縣社會的基本面貌,勾勒出歷史文獻未曾觸及的潞縣人形象,為我們描述了當時士、農(nóng)、工、商不同階層的社會生活狀態(tài)。</p> <p class="ql-block">潞縣少見于歷史典籍文字記載,潞縣居民卻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存。城址周邊,來自生產(chǎn)生活遺址區(qū)的實用器物和墓葬中的隨葬品,共同反映了潞縣社會的基本面貌,勾勒出歷史文獻未曾觸及的潞縣人形象,為我們描述了當時士、農(nóng)、工、商不同階層的社會生活狀態(tài)。</p><p class="ql-block">這是制作精良的環(huán)手刀。</p> <p class="ql-block">王莽新政時期的銅幣</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陶燈-1</p> <p class="ql-block">陶燈-2</p> <p class="ql-block">從馬車的構(gòu)造圖示中就可看出制作水平的提升哈。</p> <p class="ql-block">展廳里再現(xiàn)了兩漢時期生活生產(chǎn)的場景:</p><p class="ql-block">會客品茗的情形,反映了生活品質(zhì)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勞作的人們再現(xiàn)了當時生產(chǎn)勞動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讓我們比較直觀的了解了兩漢時期的生產(chǎn)生活狀況,進一步明確今天是怎樣從昨天前天走來的。</p> <p class="ql-block">從不同的場景可以看出,兩漢時期的社會分工比較分明,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都很發(fā)達哈</p> <p class="ql-block">揮舞的大錘和小錘的敲打,生動地再現(xiàn)了鍛造生產(chǎn)工具的場景 。仿佛是小時候看到過的烘爐鐵匠叮叮當當?shù)漠嬅妗?lt;/p><p class="ql-block">這種敲打的音符,已流傳延續(xù)了幾千年。</p> <p class="ql-block">漢代以后,潞縣縣治的位置幾經(jīng)變化,漢代遺留的舊城失去了縣域內(nèi)政治和經(jīng)濟中心的地位。但古城仍不失為養(yǎng)育一方民眾的家園,歷史記憶也未被歲月完全抹去。此后潞縣故城歷經(jīng)千年的歷史變遷,逐漸蛻變?yōu)榇筮\河畔的村落,依然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充分揭示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深厚的文化底蘊,見證了北京延綿不絕的城市文脈。</p> <p class="ql-block">魏晉至隋唐時期,潞縣縣治遷至今河北省三河市境內(nèi),后又遷至今通州老城區(qū)一帶。在歷史文獻中,漢代潞縣被稱為"潞縣故城"或"古潞城"??脊殴ぷ髡咴诔侵分苓叞l(fā)現(xiàn)了一批魏晉至唐代的遺存,包括手工業(yè)作坊、窖藏和墓葬等,遺存類型豐富,特色鮮明,充分證明城市的基本功能仍得到延續(xù)。</p> <p class="ql-block">遼金時期,漢代遺留下來的舊城逐漸失去普通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到明清時期,這里已經(jīng)演變?yōu)榕R近運河名為"古城莊"的村落。考古發(fā)現(xiàn),城址內(nèi)存在長期沿用的道路,城址周邊則分布著世代居民留下的墓葬等遺存。這些來自唐代以后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成為古代通州和北運河歷史變遷的注腳。</p> <p class="ql-block">清代對路縣故城的考究</p> <p class="ql-block">文獻譯文</p> <p class="ql-block">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鑿,路縣的興衰就緊緊與運河聯(lián)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站在大運河邊,回望歷史,人們不禁感慨萬千…</p> <p class="ql-block">2016年,中央決定規(guī)劃建設(shè)北京城市副中心。為配合建設(shè),大規(guī)模、系統(tǒng)性的考古工作隨即展開,路縣故城遺址得以重現(xiàn)世人眼前。2017年1月,北京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決定將遺址保護工作納入城市副中心建設(shè)整體規(guī)劃。完整保護一座漢代城市,這是北京文物保護工作史上的空前壯舉。如今,與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相伴,一座嶄新的現(xiàn)代化城市正拔地而起,千年之城、古今輝映,北京正在書寫新的歷史篇章。</p> <p class="ql-block">在多媒體的巨型屏幕前,千秋萬歲的漢瓦</p> <p class="ql-block">南北朝精美的工藝品</p> <p class="ql-block">金代墓葬華麗的壁畫</p> <p class="ql-block">滔滔不絕的千年大運河</p><p class="ql-block">古老的北京正煥發(fā)出無限的生機,迸發(fā)出無盡的活力,閃耀出璀璨奪目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結(jié)語 </p><p class="ql-block">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p><p class="ql-block">路縣故城遺址以完整的城市格局和豐富的古代遺存,考古實證北京城市副中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根基,生動描繪北京地區(qū)文化多元交融、民族和諧共生的歷史圖景,深刻見證了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形成與發(fā)展的偉大歷程,充分展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創(chuàng)新性、統(tǒng)一性、包容性、和平性。</p><p class="ql-block">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規(guī)劃和建設(shè)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城市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受到高度重視,路縣故城遺址得以保存,并煥發(fā)出新的活力,成為歷史城市傳承保護中國模式的典范和縮影。堅持"在保護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保護"已成為我們的共識,古都北京正秉持這一理念,走向新的輝煌千年。</p> <p class="ql-block">人們駐足千年之城的展標前,意猶未盡浮想聯(lián)翩…</p> <p class="ql-block">北京城市副中心辦公區(qū)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p><p class="ql-block">歷史故城與北京新城遙遙相望,演繹著中華文明的古今傳奇。</p> <p class="ql-block">謝謝觀賞!</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ekn9jh7" target="_blank">初探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3)</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e5sox8v" target="_blank">初探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2)</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e5eyj9b" target="_blank">初探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1)</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