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雨水節(jié)氣,是冬與春的溫柔過渡,它用細膩的雨絲,織就了一襲春的序曲。雨水節(jié)過后,沉睡了一個冬天的小蒜伙同萬物復蘇,偷偷的從泥土里鉆出來,探探頭,伸伸懶腰,“啊,這個世界好美呀”!</p><p class="ql-block"> 過不了多久就會有人呼朋引伴,挎著小籃子,扛個小镢頭到地里挖小蒜來。</p><p class="ql-block"> 童年小伙伴們銀鈴般的笑聲回蕩在我耳邊,思緒悄然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那時候沒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從這個季節(jié)挖小蒜開始一直到入冬前,小伙伴們在地里可能找到好多吃的了。某種程度上說田野里就是小伙伴們幸福的樂園,挖野菜、挖藥材、割豬草、拾柴火;從摘桑椹、摘杏兒開始能吃的、好吃野果就陸續(xù)成熟了,最難忘懷的“鎖關關”,它的蔓子猶如鐵絲齊刷刷的,開著淡紫色的花,果實結在根部,扒拉開根蔓,果實一堆堆,掰出來,掰開外表,里面是小小的白色顆粒排列整齊,嫩的微甜,老點的甜中帶澀;還有茹茹、蛇茹茹更好吃,它的蔓子是長藤型,長的密密匝匝,那里面容易鉆些蟲子,它的果實即像草莓,又像桑椹,圓圓、扁扁的、綠葉上長著紅瑪瑙似的小珠璣,堆砌成圓錐形的果實,真的太好吃了,甜中略有點兒麻。這兩種野果不知是什么名字,我只用我們當地的方言來寫,我們的田野是希望的田野,我們的山莊藏龍臥虎、物寶天華之地,真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傳說中我們村的飲用的水井里有靈芝草,許多地方發(fā)生瘟疫,我們村都能躲過。</p><p class="ql-block"> 想到我的村莊,想起兒時的記憶真有一種熱血沸騰之感,有一種立馬回家看看的激情,一想父母早已離我們而去,鼻子一酸,淚眼朦朧!</p><p class="ql-block"> 那時呀,一放學回家,手里捏半條窩窩頭兒,小籃子挎上,小镢兒扛上,呼啦啦,嘰嘰喳喳挖小蒜去嘍。一上坪里你看,飛也似的跑,期間就會有伙伴,喊“狼來了”,大家連跑帶奔,有笑的、有哭的,不是把鞋子掉了就是帽子丟了。到了地里,大點兒的伙伴兒挖的可快了,專揀大的挖,人家辨別能力強,剛冒芽的小蒜黃嫩黃嫩的,一般人看不出來,它的上面覆蓋著一層干葉子,用小镢頭輕輕地把干葉子扒拉去,黃嫩嫩的小蒜芽就會一堆堆的出現(xiàn)在眼前,又驚又喜。一镢挖下去,就能挖到一大把,一會兒功夫,人家的籃子就能滿了的原因。等到小蒜的葉子長到大家一進地就能看見時,就都能挖多了,但還是有區(qū)別的,大小蒜,葉子又大又粗非常茁壯,小的葉子又細又長弱不禁風,一镢下去,有時還會把小蒜頭給斬了。還有的小蒜葉子又細又長根部發(fā)紅,挖出來沒有蒜頭兒,伙伴們稱之為“鬼小蒜”,現(xiàn)在想來那種小蒜沒有長成,那時候,一聽到“鬼”字就嚇得不行,生怕自己挖到“鬼小蒜”來。挖回小蒜來,母親揀好,洗得干干凈凈,剁碎裝一碗放上調料,拌個雞蛋,一半兒放些辣椒面上鍋蒸。不說小蒜有何功效和用途,當說蒸上小蒜鍋里冒出來的香味真的能夠打開你的味蕾、能夠誘惑你的食欲。開飯嘍!“金皇后”窩窩頭兒就小蒜,那叫一個香,太好吃了,俗話說得好:“二月里小蒜、香死老漢”。</p><p class="ql-block"> 最可笑的是我們幾個伙伴挎著籃子,扛著小镢兒在前坪里挖小蒜去了,走的離我們村很遠了,就快到胡吉社村了。突然連愛姐說:“咱們到我姑姑家走吧”?大伙兒異口同聲的說:“走就走”,我又補充了一句:“走就走、誰怕誰”。說走就走,“那我們的籃子和小镢兒怎么辦?”蛇梅想得周到問。金梅說:“我有辦法了,你們看看這兒有窟窿,咱們把籃子和小镢兒放到里面吧。”這個窟窿就在大路中間,是去年下大雨,被雨水沖壞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七手八腳的跳到圪洞里把籃子和小镢兒放進去。唱著小曲、哼著歌、高高興興、嘻嘻哈哈、清脆的童音震落了樹枝上的灰塵,驚飛了路旁、樹上的小鳥……大家一蹦一跳的跑到胡吉社,連愛姑姑家,玩著、笑著。姑姑給我們一人倒了一碗紅糖水,那時候的紅糖水就是人間美味,大家小口細細的喝一點點,品著,紅糖水碗放到鼻子前面聞著,別提多美了。挖小蒜的事兒早已拋到九霄云外了,籃子、小镢頭顧不上管了,那會兒,誰家也沒表,更沒有戴手表的,也沒有時間觀念,只是看見太陽漸漸西斜,光線沒有那么強烈了,這才意識到不早了,天快黑了,該回家了。大家一溜煙似的往回跑,跑到藏籃子和小镢兒的圪洞跟前,蛇梅跳下去拿工具,一個一個的往上遞,最后就沒有我的籃子。只聽她說:“不好了,少一只籃子”。我急切的問:“那我的籃子呢”?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說這樣丟了,有的說那樣被人偷了。反正一定是過路的人看見我的籃子好看,才偷走的,我傷心難過,這可怎么辦呀?回去怎么跟母親交代呀?</p><p class="ql-block"> 在我最難過的時候,居然還有人起哄:“快跑,北京娃子追來了”。大家又一股風似的提著空籃子,扛著小镢頭往回跑,盡管難過,我也拼著命的跟著跑,生怕“北京娃子”真的追來。現(xiàn)在想起來甚是可笑,其實,北京娃就是當年“上山下鄉(xiāng)的北京知識青年”,那時候,那些插隊青年,分配在農村各地,胡吉社也有插隊青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那時候誰家的孩子不聽話,大人們就嚇?!氨本┩拮印眮砹?,小孩兒就乖乖聽話不哭不鬧了。邊跑邊哭,心想回去指不定母親怎么罵我,打我呀。父親不會編籃子、筐子,平常家用都是買的,這只籃子還是親戚送的,這只籃子樣子也非常好看,想著想著就回到家了。家里滿窯洞的煙,門簾正挑起著,母親正做晚飯呢,焙黑面餅呢,我最不喜歡吃的飯,最怕吃黑面焙餅和黑面卷卷,聞到味兒都發(fā)愁,現(xiàn)在想起來還發(fā)愁呢。從前的黑面就是現(xiàn)在的全麥面,石磨磨小麥面時,前面磨出的面是白的,把白面折起,到最后單獨磨剩下的越磨越黑,到麩皮都磨的所剩無幾了才了了。無論是黑面焙餅餅,還是蒸卷卷都不好吃,我都不想吃,擱現(xiàn)在糖尿病人最好的食療材料。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母親也是為我們粗調細,粗糧細作。我滿臉沮喪,不敢說,也不敢哭,耷拉著腦袋回到家里。母親問我:“你怎么了,回來一句話也不說,誰惹你了”?我喃喃地說:“沒人惹,就是把籃子丟了”。隨后我把丟籃子經過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母親。母親不溫不火,輕描淡寫地說了幾句?!澳銈冞@些個傻孩子,多路上還能藏住東西嗎?就是給強盜娃子往手里送東西呢,只要你沒事兒就好,以后可要多長心眼兒?!保班培拧?,我點頭答應著母親,看著母親。煙熏火燎的,母親忙的往爐子里塞一把柴禾,下意識的手在圍裙上擦兩下,柴禾上有土有碎柴柴。煙熏的、傷心的我直掉眼淚,母親也沒顧上給我擦眼淚,我也不敢像現(xiàn)在的孩子那樣,撲到母親懷里。母親是個非常嚴厲的人,一個眼神,就嚇得我們不敢多說話。</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個伏天的午飯后,剛洗完碗,大人們都到大奶奶家里坐著,我口有點兒渴,也蹦蹦跳跳的進了奶奶家的門。我說:“我渴了”。母親看著我深深眨了一眼,我嚇得就退出門來,正好對云哥來了,外面的爐子里汆壺里的水也開了,我跑回到家里準備拿碗出來讓對云哥給我倒水喝。對云哥叫:“對對,來吧,不用碗,我給你支上喝”。我說:“不能吧,哥哥”。他說:“行了,地里去送飯人們就湊汆壺喝米湯了,來吧我給你灌”。他說著,我半信半疑的從窯里跑出來,這時他從爐子里把汆壺拔出來,徑直就給我往口里灌,水也沒喝到口里,全倒到我的胸脯前。我“哇”的大哭起來,大人們聞聲都跑出來了,我又跳又哭把母親也嚇得不輕,大媽、奶奶、嬸嬸、嫂嫂們想辦法給我治燒傷了。清楚的記得,母親又把我領到奶奶家,炕上鋪的墊底下倒了點兒醋還是酒?那會兒土炕,連泥巴抹在我的胸前,沒記得怎么治療。依稀記得母親用銅勺子燒雞蛋油,燒雞蛋油時不讓人打擾,一個人靜靜地燒。后來村里有需要用雞蛋油,母親也給人家燒呢,這招兒,我們幾個可沒學會,二姐可學會了,二姐在世的那年,我頭皮癢的,醫(yī)生讓抹雞蛋油,二姐給我燒好,還親手給我抹了兩次?,F(xiàn)在想起來我心疼死了,好端端的人沒了再也找不到了!唉!</p><p class="ql-block"> 提起二姐滿眼都是淚,滿心皆傷悲,刻骨銘心,她離開我們快三年了。二姐和我們最后一年清明節(jié)上墳,上墳后回到弟弟家,弟妹她們準備飯菜,大姐小妹她們在家里和弟弟說話,我陪勤勞的二姐在村邊的地里挖小蒜、黃蒿苗。偶爾看到地壟上“羊角角”葉子,我倆又想起小時候刨羊角角吃,羊角角長在地壟邊上最好,好挖,能挖長,長長的,剝了皮,甜甜的,還有像奶水一樣白汁汁。小時候最愛吃的食物,我和二姐也挖了一根,吃起來,感受著童年的味道。我們一邊挖野菜,一邊回憶小時候的事兒,有說有笑,高高興興,收獲滿滿,一人挖了一大食品袋兒。</p><p class="ql-block"> 再回到挖小蒜丟籃子的事兒,母親沒有批評,也沒責怪,還就像平時我們打碎盤子、碗那樣,母親輕輕的說了兩句,講了一些道理。 母親是個非常常有講究的人,一般我們把盤子,碗掉地上打碎了,她從來沒打過我們,罵過我們,有時候姐姐們罵兩句,母親還不讓罵,她說:“不要吵孩子,她打碎碗或盤子,本身就害怕,怕把孩子嚇著了”。她把碎了碗或盤子,如果是過年的時候,就會靜靜的把碎片放在水甕圪垃里,過了正月再扔。到底有什么說法,我從來沒問過母親,是的“吃一塹、長一智”,遭受一份挫折就會增長一份見識。如今多想再聞母親焙黑面餅的味道,唉!那份最撫凡人心的人間煙火味兒再也不會有了。</p><p class="ql-block"> 而今,我已是奶奶輩兒了,童年抹不去的記憶,有時想起來還有一種欣喜若狂,也有一種悵然若失,還有一種久久不能忘懷的甜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