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潔糖(紅糖)娃兒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要說兒時吃得最多也最愛吃的東西,在我們那個時候,我覺得是非娃兒糕莫屬。娃兒(娃娃)糕,聽其名,即使是沒有見過此物,人們也都會想到一定是小孩子所食之物。何以見得?且聽在下慢慢道來:首先是“娃兒(娃娃)”,那肯定是指小孩子,然后是“糕”,當(dāng)然,這幾乎是不用說的,乃是糕點之類吃的東西。糕點有很多種,但專門指定為娃娃所吃的,恕我孤陋寡聞,那時候似乎還只有這一種。而據(jù)我所知,這種食品在以往的確是主要供給小孩子們食用的,比如在下,當(dāng)年在幼兒園“就讀”時,早餐大多就是吃這種東西,而它也為小孩子們所喜愛,因為松軟、香甜,易消化,而用現(xiàn)在的觀點看來,還很環(huán)保,是放心食品。當(dāng)然,那時候也不像現(xiàn)在,有那么多好吃的東西可供選擇,有娃兒糕吃就很不錯了。</p><p class="ql-block">其實,娃兒糕的做法還是比較簡單的,先是將大米浸泡,然后用石磨磨成米漿。這里我還想插一句,大家知道,北方人多愛吃面粉,而面粉是用小麥磨成的粉子,那是干磨的,而我們南方人愛吃大米,一般是直接蒸煮了吃,而若要磨,則大多是摻水后磨成漿,很少見如同面粉一樣干磨的,我小時候只吃過干磨的大麥粉,從沒吃過干磨的大米粉,這大約是由于它們的結(jié)構(gòu)不同的緣故吧,我沒有做過研究與調(diào)查,故沒有發(fā)言權(quán)。</p><p class="ql-block">回到正題。米漿磨好后,就可以蒸娃兒糕了,看起來技術(shù)含量并不太高,但米漿的粘稠度我覺得還是應(yīng)該有所講究的,太稀,會弄不成器,太稠,蒸出來的娃兒糕不松軟,這全靠“掌作”師傅的經(jīng)驗把握。蒸籠是用竹篾編成的,里頭齊齊排排擠著一個個小小的圓形的也是竹篾編的“模子”,模子里頭鋪著紗布,師傅把摻了白糖的米漿一勺勺均勻地注入模子,不能太淺,也不能堆太多,淺了,不飽滿,多了,米漿會溢出來。放好后,用猛火蒸十來分鐘,待跌氣后,就可以開蓋起出那熱騰騰的娃兒糕了。那娃兒糕,白生生(也有摻了所謂潔糖也就是紅糖的娃兒糕,是褐色的),下面有小小的氣孔,上面則是弧形的,圓溜溜,很光滑,周圍還有著裙邊,有時候還蒸開了口,如同哈哈笑著的小娃娃,師傅在上若再點上幾點紅,那就更漂亮吸睛了,孩子們很是喜好這一口,因為太燙,他們一面哈著氣,左右輪換著拿著它往嘴里送,一面說著好吃,又香又甜真好吃?,F(xiàn)在的孩子們可吃的東西多了,也不怎么吃它,但在我們小時候,卻是上好的美味。</p><p class="ql-block">但它也有缺點,那就是“不經(jīng)放”,蒸出來后,要及早地吃掉,放的時間長了,就會“餿”,吃起來就有酸味了。那時候,娃兒糕通常是沿街叫賣的,而叫賣者大多是半大小男孩,他們背著木頭做的小飯甑,甑里放著剛出鍋的娃兒糕,上面蓋著一條毛巾做遮擋兼保溫,邊走邊叫喚“娃兒糕,娃兒糕……”那聲音跌宕起伏,很有音樂感。據(jù)說有一天,一個買娃兒糕的小孩生意不太好,到了晌午時分,還沒賣完,他也累了,于是就有氣無力地叫著“娃兒糕,娃兒糕……”且一聲比一聲小,成了“下滑音”,旁邊有人就對他說,“娃兒,你大點喊唦!”他回答說“肚子餓了,沒力氣?!蹦侨擞终f,“餓了,你背得有娃兒糕,吃幾個唦!”他沒好氣地回了一句“那么酸又酸,你吃呢!”</p><p class="ql-block">又想起了一件事,那是上世紀(jì)六十年代,我們市的一中那年高考取得了好成績,于是,秋季招生時,上級便安排高中招生時擴(kuò)大到全地區(qū)范圍,所以,除了本市學(xué)生兩個班外,還有一個班的外地生,這其中有一位同學(xué),也許是從來就沒有吃過娃兒糕,特別鐘愛,只要一上街,就要買來吃,于是大家還他起了個綽號,叫“娃兒糕部長”。</p><p class="ql-block">還有一件想起來百感交集的事,有兩位小學(xué)教師,是兩夫妻,他們有一個孩子后來是我讀高中時隔壁班上的同學(xué),因為他們家小孩太多,因此,在上世紀(jì)六十年代初,政策稍稍放松之后,雙雙辭職“下海”(借用一下如今的詞兒,記得那時候似乎是沒有這個說法的),做起了蒸娃兒糕的生意,一時間成為教育戰(zhàn)線乃至全市干部職工的“反面典型”。但他們?yōu)榱撕⒆樱€是在人們復(fù)雜的眼神下堅持了下來。我曾經(jīng)到那個小店子去看過,那兩位脫下了教師裝,穿上圍裙,卷起袖子,在蒸氣蒙蒙的小店子里忙乎著蒸那可供小孩子吃也是為了養(yǎng)大自家娃娃的娃兒糕,臉上似乎很是平靜……</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不少餐館(包括上了點檔次的)有時候也將它作為點心放在餐桌上,也不知是懷舊還是確實很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