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7月5日下午,江海區(qū)大手牽小手義工隊組織5對親子義工走進益畝陽光勞動實踐基地,為中小學(xué)生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農(nóng)作物科普活動。這場名為“愛的陪伴之‘植’地有聲”義工行動,不僅讓孩子們認識了腳下的土地,更在親子協(xié)作中播撒了知識與愛的種子。</p> <p class="ql-block"> <b>樹葉抽簽巧分組,彎腰拾穢見真心。</b>活動伊始,炎炎烈日給參與者們帶來了第一個考驗。義工隊創(chuàng)新采用“樹葉盲盒”分組法——同種樹葉為一組,既增添了趣味性,又暗含自然教育的巧思。大小義工們頂著酷暑,手持垃圾夾穿梭于停車場區(qū)域,汗水浸透衣背卻無人言棄。六袋沉甸甸的垃圾,見證著他們“汗滴停車場,愛潤環(huán)保心”的奉獻精神。這看似簡單的清潔工作,實則是給孩子們上的一堂無聲環(huán)保課。</p> <p class="ql-block"> <b>荷塘飛花傳古韻,田埂識物辨真知。</b>轉(zhuǎn)場途中,一池荷花引發(fā)知識漣漪。領(lǐng)隊如數(shù)家珍般道出蓮花的諸多雅稱,小朋友們則接力吟誦“小荷才露尖尖角”“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接天蓮葉無窮碧”等詩句,古典文學(xué)與自然景觀在此刻完美交融。步入田間,知識探索漸入佳境——南瓜藤的粗獷與蒲瓜藤的纖細形成鮮明對比,芋頭寬大的葉片在風(fēng)中搖曳生姿。當領(lǐng)隊揭示“番茄”“洋芋”等名稱背后的“移民史”時,大人們也露出恍然神情。最令人會心一笑的,是孩子們聽到“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時,不約而同踮起腳尖比劃高度的天真模樣。</p> <p class="ql-block"> <b>雷雨驟至思安危,古今對話啟心智。</b>天公不作美,忽現(xiàn)的雷暴讓活動轉(zhuǎn)入停車場。領(lǐng)隊拋出的“秦始皇吃什么”問題,猶如投入平靜水面的石子,激起思維浪花萬千。孩童們天馬行空的猜想與初中生嚴謹?shù)臍v史推論相映成趣,在辯論中大家方才驚覺:如今唾手可得的玉米、土豆等作物,竟承載著波瀾壯闊的文明交流史。</p> <p class="ql-block"> <b>云開雨霽再出發(fā),滿載而歸悟真諦。</b>待天氣穩(wěn)定,親子義工們重返田間。此時的目光已不同先前——孩子們會蹲下身觀察向日葵的花盤結(jié)構(gòu),大人們則討論著花生“地上開花地下結(jié)果”的奇妙特性。當夕陽為田野鍍上金邊,每對親子的心里裝著的,是對農(nóng)耕文明更深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 這場“走心”又“走新”的義工活動,恰似一粒復(fù)合型種子:既有勞動教育的扎實根系,又萌發(fā)著文化傳承的嫩芽,更綻放出親子共成長的芬芳。這或許就是“植”地有聲的深意:以愛為犁,耕出知識的沃土;以知為種,孕育未來的希望。在這條播撒文明的田壟上,大手與小手的溫度,正共同溫暖著鄉(xiāng)村振興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文案:樂之 751</p><p class="ql-block"> 小江 980</p><p class="ql-block">排版:小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