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稱:張愛珠</p><p class="ql-block">美篇號:70742777</p><p class="ql-block">拍攝手機:<span style="font-size:15px;">HUAWEI Pura 70 Pro</span></p> <p class="ql-block"> 6月14號上午在劉導(dǎo)游帶領(lǐng)下我們一行17人由布達拉宮的東北門進去參觀瀏覽。布達拉宮矗立在拉薩紅山之巔,這座由上千間宮室組成的宏偉建筑群,是藏傳佛教信仰的物質(zhì)化身。</p> <p class="ql-block"> 在東北門的檢票口看到了兩個大石碑,得知布達拉宮很早就是國家級和世界級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 布達拉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規(guī)模最宏大的宮堡式建筑群。作為藏傳佛教圣地,它融合了藏式建筑精華與漢唐藝術(shù)風(fēng)格,1300余年歷史見證了西藏政治、宗教與文化的交融。宮內(nèi)珍藏?zé)o數(shù)佛經(jīng)、壁畫與文物,堪稱“雪域明珠”。1994年,因其無與倫比的歷史價值、及與自然山體完美融合的生態(tài)智慧,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2000年大昭寺擴展項目中,其文化景觀再獲認證,成為兼具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的人類瑰寶。</p> <p class="ql-block"> 布達拉宮就像一座長在紅山上的巨型宮殿,遠遠望去,它層層疊疊的白墻紅窗像一塊塊積木壘到云端,尤其在藍天底下特別醒目。第一次親眼見到時,我忍不住“哇”出聲——照片根本拍不出它那種壓過來的氣勢。</p> <p class="ql-block"> 爬臺階時走得慢,畢竟海拔高,走急了容易喘。腳下的大石頭臺階被磨得發(fā)亮,能看出有無數(shù)人來過。</p> <p class="ql-block"> 宮墻是白的,白得刺眼,每年都要用牛奶和石灰重新粉刷一次。我想,這應(yīng)該是一種極度虔誠的表現(xiàn)。</p> <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不斷的爬坡,進入一個相對寬廣的廣場,這里是我們能夠拿手機或照相機拍攝的最后一個場景。</p> <p class="ql-block"> 穿過曲折的坡道,我的腳步開始變得遲疑。布達拉宮的空間邏輯完全違背現(xiàn)代建筑的理性——它不是垂直上升的塔樓,也不是水平鋪展的院落,而是一種介乎二者之間的、令人迷失的拓撲結(jié)構(gòu)。狹窄的過道突然通向開闊的平臺,低矮的門洞后面藏著高聳的佛殿,你以為在向上攀登,轉(zhuǎn)眼卻發(fā)現(xiàn)又回到了原來的高度。這種空間錯位制造出奇特的眩暈感,仿佛整座宮殿是一個巨大的立體迷宮。</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座由白宮與紅宮組成的宏偉建筑群,白宮外墻如雪山般純凈,曾是歷代達賴喇嘛處理政務(wù)的場所;紅宮則如火焰般莊嚴,供奉著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p> <p class="ql-block"> 穿過曲折的巷道,措欽大殿的金頂在陽光下閃耀。這座紅宮內(nèi)最大的殿堂,立柱包裹著精美絨毯,壁畫講述著佛教宇宙觀。西大殿內(nèi)皇帝御賜"涌蓮初地"金匾高懸,見證著中央政權(quán)與西藏地方的密切聯(lián)系。法王洞的古樸風(fēng)貌,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的塑像靜立千年。而最神圣的帕巴拉康殿內(nèi),檀香木天然形成的觀音像,被視為布達拉宮的鎮(zhèn)宮之寶。</p> <p class="ql-block"> 布達拉宮絕非僅是磚石堆。它承載著藏傳佛教"政教合一"的政治智慧,每一塊瑪尼石鐫刻著信仰的密碼。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耗費黃金十一萬兩,寶石無數(shù),這種物質(zhì)與精神的奇妙轉(zhuǎn)化,構(gòu)建了獨特的藏地文明表達方式。當(dāng)晨光掠過金頂,整座宮殿宛如懸浮在塵世與天國之間的神圣階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布達拉宮它既是固態(tài)的建筑,又是流動的歷史佛教壇城。當(dāng)陽光透過高窗灑落在斑駁的地板上,當(dāng)誦經(jīng)聲在曲折的廊道間回蕩,物質(zhì)空間與精神信仰融為一體,建筑成為了可居住的曼陀羅,可觸摸的佛法圖解。</p> <p class="ql-block"> 下山時,見游客圍著幾個磕長頭的朝圣者拍照。那些人全身伏地,站起,前行,再伏地,周而復(fù)始,衣衫襤褸,膝蓋處磨亮。而缺了一條腿的殘疾人也用剩下那條腿不斷地艱難地匍匐在地大拜。他們面無表情,繼續(xù)他們的跪拜,仿佛周圍的一切都與他們無關(guān)。每一次大拜都是心中信仰的體現(xiàn),每一次大拜都是與自己靈魂的一次對話。</p> <p class="ql-block"> 夜晚在酒店和賓館頂樓仰望布達拉宮,它依然巍峨聳立,沉默如初。千百年來,它見證了無數(shù)信仰與欲望的交織,而我只是其中一個微不足道的過客。</p> <p class="ql-block"> 在旅游者眼中,布達拉宮是世界遺產(chǎn),是打卡圣地;在朝圣者心中,它是精神圖騰,是信仰的具象化。我們之間橫亙著的不只是海拔3650米的高度,更是一種難以逾越的理解鴻溝。布達拉宮照出了我們現(xiàn)代人的精神貧困——我們擁有整個世界的影像,卻失去了凝視內(nèi)心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下次若能再來,我希望自己不再是一個旅游者,而是一個學(xué)習(xí)者,一個愿意被震撼、被改變的靈魂。因為這座宮殿的偉大之處,不在于它建得有多高,而在于它讓我意識到自己的渺小與精神上的迷茫和貧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