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追尋青年軍的記憶,父親相會五峰戰(zhàn)友記實。

楊繼云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31日這天,弟繼紅發(fā)來了一個抖音視頻,一個期頤之年的老人胡文喧,是青年軍204師610團的戰(zhàn)士,和父親同年從軍到萬縣。父親是612團的,說起來,是一個師的戰(zhàn)友,非常親切,因為我曾從父親的口中記錄過一些青年軍的情況,視頻中老人講的一些事情比較熟悉,他的出現,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我馬上給弟打電話,要他打聽一下,這位老人現居何處?父親知道后,激動不己,怎知在98歲時,還獲得了一個同年戰(zhàn)友的信息,轉眼就是百年,滄海桑田,太不容易了。</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在竹山縣參加田群芝婚禮,繼紅打來了電話:通過抖音客服了解,抖音來之五峰,與我縣相鄰,具體位置不祥。聽到這個消息,我暗暗高興,相隔不遠,可促成兩位老人見一面,可是一件快事。父親獲知消息,也高興異常,話匣子也打開了,80多年前從軍的事情說個不停。</p><p class="ql-block"> 我馬上給我五峰的同學蘇玉強、向妍去了電話,請他們務必打聽到胡文喧老人的祥細住址。</p> <p class="ql-block">  6月4日上午,蘇玉強到了五峰縣退伍軍人管理局說明了意圖,接侍人非常熱情,向我通話核實了父親的基本情況,隨后又向長陽退伍軍人管理局進一步核實父親的身份,情況屬實后,答復:盡快落實胡文喧老人的住址及聯系方式,一旦有信息,訊速通知我們。</p><p class="ql-block"> 下午,蘇玉強來電話,確有其人,胡文喧老人家住長樂坪鎮(zhèn)腰牌村,有個小兒子是老師,通訊電話不詳,正在訪查中。</p><p class="ql-block"> 向妍通過另外一個渠道查找胡文喧老人蹤跡,晚上我給她打電話,交流事情進展情況,她說有個姪媳婦叫鄧玉峰,在長樂坪開農家樂,對那一帶很熟悉,可馬上去電查詢。查詢結果知道了胡文喧的基本情況,胡文喧老人有7個兒女,小兒子在漁洋關教書。目前老人家生活由大嫂照顧著。6月6日中午,向妍發(fā)來信息:他大媳婦的電話,13387265XXX,進一步聯系可打這個電話。</p><p class="ql-block"> 6月7日中午,給大嫂去電話……,未接,晚上在韜哥家玩,又去電話,大嫂接了,她今年68歲,照顧老人日常生活,我向她說明了意圖,她介紹了老人身體狀況,可以來訪。最后我要求他征求家人意見后,再給我回話。</p><p class="ql-block"> 6月8日,接到老人小兒子胡宗紅的電話,他是退伍軍人事務局和他聯系后,掌握了大嫂給他的信息給我回的話,首先我向他說明了我父親的情況,并說了我方的良好愿望,其次不想增加對方的負擔,只是常規(guī)性的拜訪,其三,在兩方老人身體健康,身體充許的情況下進行來訪。胡宗紅也向我介紹了他們這方的情況,認為可行,并表示歡迎,初步定下在7月中詢見面。</p><p class="ql-block"> 從胡宗紅反映出來的信息,他父親的那段經歷,說的是遠征軍?青年軍?黃埔生?臺灣?上海?我想到了萬州、緬甸,孫立人等相關信息,他的經歷究竟怎樣,也引起了我濃厚興趣,很想探幽一下。</p><p class="ql-block"> 在蘇玉強的幫助下,為了便于直接溝通,互通情況,6月10日,我和五峰縣退伍軍人管理局彭主任,建立了聯系。通過多方幾輪溝通認為,此次活動,宜早不宜遲。最后確定6月15日見面!行程及相關事宜最終定下來:</p><p class="ql-block"> 戰(zhàn)友相約,百歲老兵相會五峰活動安排事宜:</p><p class="ql-block">一、活動主角:</p><p class="ql-block"> 楊發(fā)興 長陽龍舟坪鎮(zhèn)人,1928年農歷2月30日生,現年98歲,1944年在李家灣湖北國立五峰初級中學從軍,參加青年軍204師612團機槍連。文書上士。</p><p class="ql-block"> 胡文暄 五峰縣長樂坪鎮(zhèn)人,1927年陰歷8月生,98歲,1944年在湖北省立聯合中學即咸豐初中從軍,參加青年軍204師610團機槍連,上士</p><p class="ql-block">二、 長陽方參與人員</p><p class="ql-block"> 楊發(fā)興、田龍山、覃世韜、楊繼云 、胡志媛、楊繼紅、萬樹紅。</p><p class="ql-block">三、 五峰方參與人員:</p><p class="ql-block"> 胡文喧、胡宗紅 向蕓、李正玉</p><p class="ql-block">四、行程</p><p class="ql-block"> 時間:2025年6月15日</p><p class="ql-block"> 1、早晨7:00出發(fā),在網紅橋下集中,走龍五一級路,到漁洋關,再到長樂坪鎮(zhèn)。</p><p class="ql-block"> 2、9點30分到胡文暄家,拜訪老人,兩老人會面。</p><p class="ql-block"> 3、9:30~11:30,老人聊天,媒體采訪,拍合影照,攝影。</p><p class="ql-block"> 4、11:30∽12:00,回長樂坪鎮(zhèn)農家樂。</p><p class="ql-block"> 5、12:00~13:00午餐。</p><p class="ql-block"> 6、13:00~14:自由活動,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7、14:活動結束,各自回家。</p>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15日早晨,雨后天陰,多云,天氣涼爽,是個出行的好天氣。心里有事,早晨5點鐘就醒了,6點鐘給韜哥打電話,我們分別接人,7點鐘準時在網紅橋上集中,兩輛車分流載人,一行7人,按行程安排前往五峰,當年娃娃兵,轉眼即百年的兩位戰(zhàn)友,終于要相會了,我們很興奮,期待著一路行程,過紗帽山隧洞,在磨市街上吃了早點,繼續(xù)前往,沿龍五一級路到達宜都五眼泉后,再沿241國道,向五峰漁洋關方向而行。行駛中,天氣由多云轉晴,父親心情很好,看著窗外隨風而過的田園風景,講著多年前的往事,他講到少年時代的李家灣,來這里求學;講到了日本鬼子打到這一帶。他們撤退到長樂坪,躲避日本炮火,繼續(xù)上課讀書的往事,講起了參軍從戎的事情,說起來,已是80多年前的事情了。世事變仟,江山依舊,當年有很多熟悉的人均已作古,從父親飽經風霜的臉上,看出他對人世間的感慨之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到達漁洋關后,我們沿351國道,繼續(xù)前行,根據胡宗紅老師發(fā)來的位置,我們過了百年關,到了長樂坪地界,在岔路走錯了,退回主路,問了一下當地人,看來胡文喧老人在當地很出名,一問就給我們指出了正確路徑,我們沿著小路繼續(xù)前行,路旁植被很好,綠樹成蔭,遮天蔽日,爬上一道山梁,前面青山環(huán)抱,中間是一塊百十畝的平田,四周的山腳散落著十幾戶人家,導航打向公路左側,拐了一個彎,斜下,到了!</p> <p class="ql-block">  大山深處的世外桃園,老人居住的房子是兩層樓的樓房,在他的右側,是他的大兒子家,他目前的起居住行由大兒媳照料著。屋前屋后是一塊塊的農田,琉理得整整齊齊,雨后的青山顯得格外清新。</p> <p class="ql-block">  兩位百歲老人、老戰(zhàn)友,終于見面了,他們緊緊握著手,不愿分開,相互攙扶著,走進堂屋,座下來,拉著家常、敘說著過去的故事,陪同的人們分享他們的快樂。80多年過去了,歷盡風霜,當年戰(zhàn)友們,音訊不通,大多數均已作古。能在期頤之年,在其相鄰,還有戰(zhàn)友均是身體健康,能聚在一起,相敘家常,實在難得。</p> <p class="ql-block">  敘話之余,他們拿出了榮譽勛章,有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中共中央頒發(fā)的抗戰(zhàn)老兵紀念章,有抗戰(zhàn)勝利75周年、79周年、80周年紀念章,還有中國青年軍協(xié)會頒發(fā)的紀念章。</p> <p class="ql-block">  我特別注重老人關于那段經歷的信息,在胡文喧老人保存的物品中,我看到了黃埔系的會員證,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紀念臺座,他是黃埔生。從直接聊天中,他沒到過緬甸,他和孫立人將軍的相關連系是在臺灣鳳山軍官學校。我看到了胡宗紅先生寫的《我的黃埔父親》,因時間蒼足,我只能把它們收集起來再論。</p><p class="ql-block"> 通過簡短談話,了解了老人那段時期的大至經歷,恩施咸豐初中、青年軍、臺灣、黃埔生、上海、回鄉(xiāng)務農,這是他新舊交替時期的主線條,和我父親有共同之處,也有不共同之處,回家后再來過細研究。</p> <p class="ql-block">  兩個多小時過去了,臨近中午,參加本次活動的人,合影留念,按照胡宗紅先生的安排,回到長樂坪鎮(zhèn)主公路,在農家樂共進午餐。</p> <p class="ql-block">  在吃飯的空余時間,兩位老人很鍵談,他們你一段,我一段說著過去的往事,風趣幽默,迎來了一陣陣笑聲。從老人的談話,隱隱約約看到了他軍人的氣質,給我的印象,這不是普通士兵的特征,這是從戰(zhàn)爭年代過來,具有軍人殺伐氣魄。</p><p class="ql-block"> 從他們見面的面容中,這次見面,他們是高興的,他們的精神面貌是高光的,深埋在內心深處的往昔的情感躍出臉面,均反映在他們的交談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吃飯后,就是離別,整個過程短暫而富有回味,98歲的老人相擁而抱,依依難舍。最后,胡文喧老人送我父親一跟特制拐仗,用以老人行走助力之用,作為本次相會的永久紀念!</p> <p class="ql-block">  離別之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別了!相互保重!來年再見!</p> <p class="ql-block">  我們原路返回,余韻未了,在磨市山野水寨相互交流信息量,吃晚飯后,盡興而歸!</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15日我們共同擁有,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由于信息量很大,翻開過去的歲月,查找相關資料,很驚喜的看到了覃異之女兒覃珊女士(現為北京市第七屆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會會長)寫的關于覃異之在臺灣的那篇文章,正好左證了胡文喧老人那段經歷,結合胡宗紅先生的文章。理出了遠去的那個時間段的過程。</p><p class="ql-block"> 首先理清了遠征軍和青年軍的概念。一個是在人們概念中的遠征軍是指中國遠征軍;二個是青年軍的另類說法。兩個概念不能混淆。其歷史背景和成立時間不同。</p><p class="ql-block"> 中國遠征軍:1941年12根據《中英防御滇緬路協(xié)定》而組建,旨在支援英軍保衛(wèi)滇緬公路(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是抗日戰(zhàn)爭中首次出國征戰(zhàn)的部隊,孫立人任新三十八師師長,首次出戰(zhàn)大捷而出名。</p><p class="ql-block"> 青年軍:1944年,國際反法西斯進了戰(zhàn)略反功階段,中國戰(zhàn)場打的非常殘酷,一寸山河一寸血反映了當時的現狀,國民政府為了聚集力量抗日,號召全國知識青年從軍,組建一支以知識青年為主體的現代化武裝部隊即青年遠征軍,1945年元旦,正式成立知識青年遠征軍,后來均簡稱青年軍,我父親和胡文喧老人就是那個時期同期入伍到萬縣的。番號是204師,下設三個團,他們分別在610團,612團。共同的師長是覃異之。</p><p class="ql-block"> 胡文喧老人,生于1927年8月,家境殷實,因其祖父為私塾先生,他從小從祖父讀私塾3年,后在長樂平小學3年完成小學學業(yè),初中進入恩施咸豐初中學習。那時整個鄂西就讀初中只有五峰李家灣國立中學和恩施咸豐初中兩所學校,能讀上初中是非常不容易的,我父親就是在五峰李家灣讀的初中。</p><p class="ql-block"> 回首往事,抗日戰(zhàn)爭時期,荊沙淪陷,湖北省會遷至恩施,湖北省長陳誠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于咸豐縣成立湖北省立聯合中學即咸豐初中,學校專收淪陷區(qū)學生,實行全公費。師資力量全部來自于淪陷區(qū)的高級老師,教學水平強大,在校學生受到了良好教育,受益終生。我知道的張同心老師、魯眾之老師均在那個學校就讀過。張同心老師也是在這個學校從軍參加青年軍611團的。</p><p class="ql-block"> 抗戰(zhàn)勝利后,1946年,青年軍軍人退伍,國民政府給退伍軍人指出了四條出路,其中之一就是繼續(xù)完成學業(yè),父親考進了官方指定的10所學校之一的貴陽高中學習至1948年,還未畢業(yè),又招到重慶預備干部訓煉團,49年7月結業(yè)后,分到江津縣361師812團拍擊炮連服役,1949年12月25日在成都平原的十邡縣徐家場,部隊整體起義,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62軍隨營學校學習,廣漢三水關,隨后在西康云津1952年轉業(yè)。而胡文喧老人在那個時期是另一段歷程,青年軍大部分人員退伍后,其中有200多名士兵繼續(xù)留在部隊服役,他就是其中之一,隨后進入短訓班學習,1947年初結業(yè)后,覃異之調任205師師長,胡文喧隨其相關人員從萬縣經宜昌到達武漢。開始參與招募青年軍二期,在武漢、長沙、株洲、衡陽招兵,招齊一萬多人,組建了205師。1947年8月底,覃異之接蔣電招飛往南京,要他把205師開往臺灣,接愛美械裝備。于是,覃師長與內定臺灣訓練總司令孫立人和美國駐華武官蘇洛三人同機飛往臺灣,先行查看訓練場地。而205師全體人員分別從駐地粵漢鐵路沿線向廣洲黃埔巷集結,胡文喧老人則隨所在隊伍經柳州坐拖駁船從柳江航行至廣州,再乘大輪至香港停靠`一晚,最后到達臺灣。到臺后,在孫立人將軍的帶領下進入鳳山軍官學校學習。</p><p class="ql-block"> 鳳山軍官學校,其前身為黃埔軍校、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建校之初,因校址位于廣州黃埔,故命名為黃埔軍校,1924年建校,三年后改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動亂時期,校址輾轉多變,解放前夕,遷于成都,風山軍官學校建校起始年代不詳,網上說法不能茍同,從胡文喧老人的親身經歷,可推演到1947年就在招生教學了,學校是成都陸軍軍官學校的分部,教學內容和要求和總校一致。胡文喧老人在該校學習2年,說他是黃浦生,就是從這段經歷而言,名符其實的黃埔生。此校一直延續(xù)至今,一直沒有間斷。</p><p class="ql-block"> 1949年畢業(yè)后,根據上峰安排,依然回到住扎在上海的204師,分到衛(wèi)生營,負責日常事務管理工作。</p><p class="ql-block"> 上海解放后,分到第三野戰(zhàn)軍政治部整訓學習,當時饒漱石是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49年9月,宜昌五峰相繼解放,胡文喧老人回到了闊別多年的五峰老家,從此靜下心來,安居樂業(yè),再也沒有走出大山。</p> <p class="ql-block">  2019年5月,我們陪伴父親到萬縣分水場重訪之后,就開始關注青年軍這段歷史,這幾年來,我到萬縣寫出的文章通過互聯網,認識了不少與青年軍息息相關的人,其中就有204師長覃異之的女兒覃珊,還有各地參加青年軍的后人有,他們看到我寫的文章后,給我來電,交流相關信息,共同緬懷那段顯為關注的歷史。歲月如歌,長河漫漫,當年的娃娃兵均已年近百年,絕大多數均己作古,還在人世的屈指可數,像我父親和胡文喧這樣身體健康,頭腦清明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他們的存在,就是那段歷史的見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青年軍是一段歷史時期的產物,,存世很短,高起低落,他的初衷,是為抗戰(zhàn)而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肩負著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使命。如果沒有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參戰(zhàn)殺敵,保衛(wèi)國家是必然。然而,雖說很短,</span>對于參加青年軍的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后來的日子,不同成度的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受到了很多屈辱和委屈。很高興的是在紀念抗日戰(zhàn)爭70周年之際,國家正視歷史,把他們列入抗戰(zhàn)老兵之列,同樣也是民族英雄,并發(fā)給了榮譽勛章,對他們的從戎經歷給予了充分肯定!他們當年的事跡,才能展現給國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這張照片是2021年陪伴父親采訪另兩位青年軍軍人的合影,中間為張同興老師,右邊為陳志,兩年前相繼離開人世。在此發(fā)出,作為對他們的紀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據我了解,有很多同為青年軍的軍人沒有得到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抗戰(zhàn)老兵紀念章,社會及相關單位應給予他們足夠的關心,把國家給予他們的榮譽落實到位,即使他們離世了,也應該分發(fā)到他們的后輩,讓人們永久紀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最后特別感謝五峰縣退伍軍人管理局彭子伍主任的支持!感謝長陽退伍軍人管理向斌副局長的支持!感謝我的同學向妍、蘇王強通力協(xié)作!感謝胡宗紅先生的盛情接待!感謝田農山先生,覃世韜先生的陪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后記:有很多歷史事件要查史料,才能保證他的真實性,要花費一定時間,所以推遲了一段時間才發(f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