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離婁章句上(第九十節(jié))</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曾國藩筆記——《英雄誡子弟》(之六)</b></h1> <u>? </u>曾國藩所引用的第三個例子是宋文帝。前面說過,這個宋,不是唐以后趙匡胤所建立的趙宋,而是南北朝時代的東晉、宋、齊、梁、陳中劉裕所建立的“劉宋”。<div><br></div><div> 在那個時候,佛教已經(jīng)傳入中國,而且很盛行了。劉裕出生以后,父母怕他不能長大成人,送他到廟子,請一位比丘尼撫養(yǎng),所以他的小名叫“<b>寄奴</b>”,也叫“<b>佛奴</b>”。后來他當(dāng)了皇帝,繼承他王位的是宋文帝,在當(dāng)時,宋的版圖為全國土地的三分之一以上。</div> <u>? </u>宋文帝封他的弟弟義恭為江夏王,就是現(xiàn)在湖北、湖南等地,兼領(lǐng)荊、湘等八州的都督,掌握了這些地方的兵權(quán),等于現(xiàn)代南方的總督。長江兩岸幾省的軍政大權(quán),都在他弟弟的掌握中。<div><br></div><div> 宋文帝寫信告誡這位親弟弟:天下的大事多么艱難,國家的責(zé)任又多么的重,我們這個天下,是父親從艱危中打出來的,我們不過是守現(xiàn)成;可是守現(xiàn)成和創(chuàng)業(yè)一樣,也是不容易的。將來到底是興隆或衰敗,安穩(wěn)鞏固或危險,都是我們兄弟的作為所決定。你要特別注意體認到父親留下來的責(zé)任如此之重,我們隨時都要有<b>戒慎恐懼</b>的心理,努力去做。</div> <u>? </u>他又進一步訓(xùn)他的弟弟說:你的胸襟太狹窄了,性子又急躁,想要做一件事的話,不管有否困難,不管是否行得通,非做不可;結(jié)果做到一半,<b>意興闌珊</b>,不想做了,于是又改變計劃。這是最要不得的,對于你這種個性,一定要設(shè)法控制。<div> </div><div> 他又引用歷史上的大人物給弟弟做榜樣。他說:漢代的衛(wèi)青,雖然是一位大英雄,身為大元帥,但是他有兩個長處,一個是對于知識分子,非常有禮貌,肯向人請教。其次,對于低階層的人也非常體恤、照顧。</div> <u>? </u>這里再引用西門,因為沒有明確的名字,不易考證。大概是指戰(zhàn)國時的一個名臣西門豹,有關(guān)他治西河的故事。原來在黃河口的人有一種迷信,每年要以一對童男童女丟到河里去祭河神,經(jīng)過西門豹設(shè)法,才糾正過來。但是他的個性有些<b>矯枉過正</b>,遇事要做得漂亮,顯示給眾人看,這就是矯情,并不好。<div><br></div><div> 他又舉關(guān)羽、張飛兩個名將,說他們兩人同樣是任性褊見,不聽別人的意見,要別人都聽他們的意見去做,所以后果都不好。</div><div><br></div><div> 他舉了這幾個實例后,告訴江夏王,在個人修養(yǎng)以及處理事務(wù)上,要以歷史上這些人物的優(yōu)缺點作為借鑒。</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