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公館,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qū)歌樂山麓,原本是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因白駒自詡為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后代,便用詩人的字號“香山居士”前面二字,為自己的別墅取名為“香山別墅”。附近老百姓習(xí)慣按照當?shù)氐牧?xí)俗稱為“白公館”。</p><p class="ql-block">白公館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30平方米。主樓有一、二層10間房、輔樓5間房、刑訊洞共16間房。主要陳列“紅巖魂——白公館革命先烈斗爭事跡”,如王樸、劉國鋕、陳然、“小蘿卜頭”——宋振中等紅巖英烈的革命事跡。白公館是面向社會和民眾進行革命歷史傳統(tǒng)教育的基地。1988年1月13日,包含白公館在內(nèi)的“中美合作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渣滓洞集中營(渣滓洞監(jiān)獄、渣滓洞看守所),位于重慶市歌樂山麓,距白公館2.5公里。渣滓洞原是重慶郊外的一個小煤窯,因渣多煤少而得名?,F(xiàn)屬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舊址的一部分,江竹筠、許建業(yè)、何雪松等200多名革命烈士就關(guān)押并犧牲在這里。渣滓洞看守所分內(nèi)外兩院,內(nèi)院有一放風壩,一樓一底的男牢16間,女牢2間。外院是特務(wù)辦公室、刑訊室。</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反動派在逃命的前夕,對囚禁在這里的三百多名革命志士,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長篇小說《紅巖》即取材于此?,F(xiàn)渣滓洞內(nèi)展覽內(nèi)容更加翔實。首次把犧牲在渣滓洞看守所200多位烈士的生平事跡重新進行考證并展出;將“獄中追悼會”“春節(jié)聯(lián)歡會”“大屠殺”等獄中發(fā)生的事件展出,展覽展示了江竹筠獄中給譚竹安的信、李青林獄中做的枕套等30余件實物和200余張珍貴圖片。眾多被關(guān)押在渣滓洞、白公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堅持操守、寧死不屈,展現(xiàn)了百折不撓的浩然正氣。紅巖精神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