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圖片拍攝于:重慶紅崖洞民俗風(fēng)貌區(qū)</p><p class="ql-block">編輯/制作/寒江雪</p><p class="ql-block">美篇號:10822734</p> <p class="ql-block">在重慶的街頭,偶遇一組黃包車雕塑,歲月的痕跡與生活的氣息,就這么直直撞進眼里。</p> <p class="ql-block">黃包車,又稱人力車,起源于19世紀(jì)后期的日本,后傳入中國等國家,是近代城市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當(dāng)年,在城市的街頭巷尾,黃包車夫們憑借著自己的力氣,拉著車穿梭在人群里,承載過無數(shù)人的出行與生活片段,見證了城市的發(fā)展變遷,也蘊含著普通勞動者為生活拼搏的故事,成為特定歷史時期的一種印記,記錄了那時的生活場景和勞動者的身姿 。</p> <p class="ql-block">拉車的老人弓著背,渾身的筋骨像老樹根一樣擰巴著。那身破舊的衣衫,遮不住歲月刻下的滄桑,可握車把的手,卻像是焊在上面,透著股子死磕到底的勁兒。旁邊的銘牌,默默說著“黃包車”的過往,這一幕,多像那些在生活里咬牙堅持的人,為了生活,把苦嚼碎,卻又在這苦里,活出了自己的韌性。</p> <p class="ql-block">這黃包車,在過去是討生活的營生,現(xiàn)在成了街頭一景,供人看、讓人想。就跟咱身邊的日子一樣,以前覺得熬不過去的苦,擱現(xiàn)在,成了咂摸人生的由頭。</p><p class="ql-block">這雕塑立在街頭,風(fēng)吹日曬的,就這么靜靜說著:生活不管多苦,也總有往前走的氣力,過去的難,也能變成現(xiàn)在心里頭的一份踏實。</p> <p class="ql-block">倆孩子在雕塑車旁鬧騰。穿藍衣服的孩子坐在車?yán)?,另一個穿著淺色外套的,彎著腰扮拉車的,小臉憋得通紅。這場景特接地氣,孩子小時候耍鬧,不管啥物件,都能變成游戲道具。雕塑本是講過去的苦,可孩子一鬧,倒添了幾分活色生香的煙火氣,過去和現(xiàn)在,就這么奇妙地攪和在一塊兒。</p> <p class="ql-block">他們小手抓著車轅,使勁兒的模樣,把雕塑里的苦力,變成了童真的游戲。這畫面多有意思,孩子們不懂黃包車的歷史重量,只當(dāng)是個能玩的玩意兒,可正是這種不懂,讓生硬的雕塑有了溫度,成了連接過去和現(xiàn)在的小紐帶,帶著股子不加修飾的鮮活。</p> <p class="ql-block">這幾組黃包車雕塑,就像街頭的老鄰居,講著過去的苦力日子,也裝著現(xiàn)在的熱鬧、童真和對生活的琢磨。接地氣的不是雕塑本身,是它勾起來的那些生活碎片,苦的、甜的、鬧哄哄的,全是咱過日子的滋味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