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米山</p><p class="ql-block"> 美號:26879713</p><p class="ql-block"> 導讀:字上圖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題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可敬的鄉(xiāng)村教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位于四川南充順慶、蓬安、南部三縣(區(qū))交界處的南部縣王家鎮(zhèn)七層山有所村小(因?qū)W校在半山腰,當?shù)乩相l(xiāng)親切稱之為“半山腰村小”)。一個村小倆夫妻,1984年,18歲的汪治勇高中畢業(yè),被王家鎮(zhèn)小學聘為七層山村代課教師。1989年王治勇與高中畢業(yè)的田秀芳相識并結(jié)婚。后來,夫妻倆將自己的兩層樓房改作教室,在七層山半山腰上辦起一所民辦村小。倆夫妻既是教師,全包三個年級(二、四、六年級的復式班)教學工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又是炊師員和“保姆”。</span>多么可敬的鄉(xiāng)村教師呀!這對夫妻教師一干就四十年,他(她)們用青春丈量著山路的高度,用知識播種、用彩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執(zhí)著守望著未來!為這些山里娃搭建起了追逐夢想,走向美好明天的階梯!七層山村小的故事之所以動人,正是因為其中蘊含著倆位鄉(xiāng)村教師最質(zhì)樸的教育堅守與最純粹的人性光輝。</p><p class="ql-block"> 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村小生源銳減,現(xiàn)在只有10幾個學生,并年齡懸殊大,學校生存空間受限。在2025年7月1日,南部縣王家鎮(zhèn)七層山村小學舉行了停辦的謝幕儀式。歲月留香,倆位鄉(xiāng)村教師40年櫛風沐雨,40年風雨兼程,40年蒼山負雪,40年砥礪前行?!把龈o愧于天地,行止無愧于人心”,便是對這倆位鄉(xiāng)村教師最好的詮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O四十年講臺:一個鄉(xiāng)村教師的守望與溫暖O</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南部縣王家鎮(zhèn)七層山村小學 汪治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zhuǎn)瞬即逝?;厥孜疫@四十多年的教學生涯,心中滿是感慨,那一路的堅守與熱愛,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的歲月,也見證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長。</p><p class="ql-block"> 粉筆灰飄散在晨光中,我站在講臺上,看著下面一張張稚嫩的面孔,恍然間仿佛回到了1984年的夏秋之交,稻田里的蛙聲和教室外知了的鳴叫聲交織成一首質(zhì)樸的鄉(xiāng)村樂章。當我背起行囊踏上通往王家鎮(zhèn)七層山村小學的崎嶇山路時,眼前是層層疊疊的梯田和零星散落的民房。四十多年前,這里的老教師張文倫老師戴著黑框眼鏡的身影已從講臺上消失,年輕教師卻不愿來這偏遠鄉(xiāng)下吃苦,學校急需有人撐起農(nóng)村教育的這片天??粗⒆觽兛释R的眼神,帶著對家鄉(xiāng)的眷戀與對教育的熱忱,我毅然拿起粉筆,站上了講臺,成為了一名代課教師。那時的教室,窗戶漏風,石制的課桌凳搖搖欲墜,木制的黑板凹凸不平,冬天孩子們的小手凍得通紅,卻依然一筆一畫地認真寫字。盡管條件艱苦,但孩子們的純真和對知識的渴望,讓我下定決心留在這里,陪伴他們成長。于是,我在那條清晨雞鳴、夜晚蟲鳴的鄉(xiāng)村小徑上開啟了漫長的教育征程。</p><p class="ql-block"> 1993年,黨的政策讓我從代課教師轉(zhuǎn)為了民辦教師,身份的轉(zhuǎn)變帶來了新的責任與動力,我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一心想著要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走出大山,去擁抱更廣闊的天地。我深知,教育不僅能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更能改變一個村莊的未來。</p><p class="ql-block"> 我在自己改建的簡陋的校舍里度過了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璋档拿河蜔粝拢矣梅酃P書寫著孩子們的未來;狹小的辦公室里,我與孩子們分享著知識的芬芳。然而,學校辦學條件的制約始終是孩子們逐夢路上的重重阻礙。</p><p class="ql-block"> 2013年,命運的車輪滾滾向前,迎來了轉(zhuǎn)機。南部縣審計局的工作人員深入校園調(diào)研,他們被學校的困境吸引,隨后向縣紅十字協(xié)會發(fā)出了呼吁。紅十字會的援助猶如一束光,穿透了山間的迷霧。從那以后,愛心如春風般源源不斷地吹進這所山村小學。北京“民建”率先伸出援手,更換了嶄新的桌凳,讓孩子們坐得更舒適;粉刷了教室,讓孩子們的學習環(huán)境煥然一新;硬化了地板,讓孩子們告別了以往的泥濘;修建了廁所,改善了學校的衛(wèi)生條件。這些看似微小的改變,卻給學校帶來了巨大的活力與希望。隨后,南充民建、廈門立達信等愛心團隊送來了書籍、學習用品和照明燈具,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儲備,照亮了他們的學習之路;南部愛心人士涂筱彬先生熱血沸騰,率先垂范,他牽線成都企業(yè)家汪德賓先生,為我們硬化了操場,修建了廚房,增添了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孩子們得以在更廣闊的場地上奔跑嬉戲,課堂也變得更加生動有趣。</p><p class="ql-block"> 愛心接力從未停下腳步。2014年,南充嘉陵的愛心人士蒲雯婷女士為每個孩子捐贈了夏秋校服各一套,為孩子們的校園生活增添了一份體面與自信。當孩子們穿著嶄新的校服站在國旗下時,那份自豪感讓我深深感動。</p><p class="ql-block"> 2018年,浙江永康市愛心團隊為學校捐贈了體育設施,再次更換課桌凳,還為學生發(fā)放了愛心大禮包,讓孩子們感受到來自遠方的關(guān)懷與溫暖。孩子們抱著禮物歡呼雀躍的樣子,讓我覺得所有的堅守都值得。</p><p class="ql-block"> 2024年,學校再次迎來新的變化。南充特跑族公益秘書長黨老師則如同一位溫暖的向?qū)?,?lián)系特步集團,為學生們捐贈了全套的特步服裝、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同年,成都的愛心人士黃華先生為學校更換了電腦和投影儀,徐驍先生還為兩間教室裝上了空調(diào)。南部縣科協(xié)的第二屆科技下鄉(xiāng)活動在孩子們充滿希望的儀式中圓滿落幕。每一次的改變都讓我感受到社會對鄉(xiāng)村教育的重視,也讓我更加堅信,只要堅守,山里的孩子就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省農(nóng)科院一行,來到七層山村小學,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堂開啟智慧之門的科學課,并設立獎學金,同時也為六年級畢業(yè)生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畢業(yè)典禮。</p><p class="ql-block"> 最難能可貴的是,南充戶外網(wǎng)絡公益協(xié)會宛如一群默默耕耘的園丁,在強嗣正會長的帶領(lǐng)下,自2013年起年復一年地走進校園,與孩子們促膝長談,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心理狀況。他們不僅為貧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了每學期600元的資助,還通過南充電視臺、嗣正傳媒、四川新聞網(wǎng)等媒體呼吁社會各界關(guān)注山區(qū)留守兒童。這些溫暖的陪伴,讓孩子們的心靈不再孤單。</p><p class="ql-block"> 還有一位值得敬佩,被孩子們親切稱呼的涂叔叔涂筱彬先生,從2013年至今,13年一直沒有停止過對七層山村小學孩子的關(guān)心與呵護,每學期的特定假日,無論多忙,他都親臨學校,看望孩子們。在他的感召下,眾多社會愛心人士和愛心團隊紛紛加入,為孩子們默默的奉獻他們特有的愛。</p><p class="ql-block"> 教學四十多年來,我一直兢兢業(yè)業(yè),堅守在三尺講臺,不忘教師的職責。無論外界環(huán)境如何變化,我都將全部心血傾注在孩子們身上,一心只為他們能茁壯成長,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所幸,我的努力沒有白費,為社會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人才。南充電視臺、南部電視臺、南充日報等多家媒體曾多次報道我的事跡,每學期的期末評估我們學校均名列前茅,更可喜的是曾兩次獲得了縣教育局的表彰,這些榮譽不僅是對我工作的認可,也是對我堅守的鼓勵。但對我來說,最大的榮譽不是獎狀,而是孩子們的笑臉和成長。然而,最令我欣慰的是,為王家鎮(zhèn)小學代課13年的妻子田秀方也在2003年加入到這所學校的教學隊伍。我們一起肩負起教育的重任,2008年,學生在校人數(shù)達到空前,近200人。除了日常教學,我們還為孩子們準備午餐,盡管條件簡陋,但那份對孩子們的關(guān)愛從未改變。</p><p class="ql-block"> 回首往昔,這一路走來,雖有艱辛,但更多的是感動與欣慰。我見證了學校的變遷與發(fā)展,也見證了無數(shù)孩子的成長與蛻變。那些曾經(jīng)在簡陋教室里努力學習的孩子們,如今已遍布四方,在各自的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每當收到他們的消息,看到他們成長成才,就是我最大的欣慰。四十多年如一日的堅守,我在王家鎮(zhèn)七層山村小學這片土地上播撒知識的種子,收獲成長的喜悅。每一項榮譽、每一次蛻變都是我與這片土地不解之緣的見證。</p><p class="ql-block"> 粉筆灰依舊在飄,如今,學校早已不再是當年的模樣,嶄新的教室、現(xiàn)代化的設備、平整的操場?這一切一切的變化,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關(guān)懷,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愛心支持。而我,站在講臺上,看到的不僅是孩子們的笑臉,更看到了鄉(xiāng)村教育的希望和未來。這四十年,與其說是我在堅守,不如說是這片土地和這些孩子在滋養(yǎng)著我。</p><p class="ql-block"> 如果有來生,我仍愿做一名鄉(xiāng)村教師,守望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用愛與堅守,點亮更多孩子的未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O可敬的鄉(xiāng)村教師O</span></p><p class="ql-block"> 1984年,18歲的汪治勇高中畢業(yè),被王家鎮(zhèn)小學聘為七層山村代課教師。1989年王治勇與高中畢業(yè)的田秀芳相識并結(jié)婚。后來,夫妻倆將自己的兩層樓房改作教室,在七層山半山腰上辦起一所民辦村小,倆個老師用執(zhí)著堅守鄉(xiāng)村教育40年。用他們的人品、師德、知識、辛勞給山里留守兒童,搭建起了走向美好明天的階梯!取得了顯著成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O志愿者涂筱彬O</span></p><p class="ql-block"> 汪老師在致涂筱彬的感謝中寫道“提筆之際,心中涌動著無盡的感激與敬意。13年,一段漫長的歲月,而您卻以堅定的信念與無私的奉獻,將愛與希望的種子播撒在七層山村小學,從不言棄。這份執(zhí)著與熱忱,令人動容,令人驚嘆,更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 “您用腳步丈量土地,用愛心點亮課堂,為七層山村的孩子帶來了知識的光明與未來的可能。您不僅是他們的涂叔叔,更是他們?nèi)松飞系囊啡?。那些因您而改變命運的孩子,那些因您而煥發(fā)生機的七層山村小學,都是您默默耕耘的最好見證。 ”</p><p class="ql-block"> “您的善舉,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卻滋養(yǎng)了一方土地,點燃了無數(shù)希望。 您的善舉,為七層山村小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讓無數(shù)孩子擁有了更美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成長機會。您的善舉,也在激勵著我們夫妻二人。我們深知,教育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需要我們用信念和汗水去奔跑。您的支持,讓我們更有信心,更有力量,去面對那些艱難的時刻,去堅守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lt;/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O汪老師講話O</span></p><p class="ql-block"> 在七層山村小謝幕學生和家長會上,汪老師動情地說;“七層山村的這片土地,孕育了無數(shù)淳樸善良的靈魂,卻也因資源匱乏,讓教育之路荊棘叢生,條件之艱苦、路途之遙遠……但這些都未能動搖我們教書育人的初心。回首我這四十多年的教學生涯,心中滿是感慨,那一路的堅守與熱愛,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的歲月,也見證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長。我由衷地感謝領(lǐng)導、志愿者、家長和社會各界朋友,對學校的關(guān)心與幫助!如果有來生,我仍愿做一名鄉(xiāng)村教師,守望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用愛與堅守,點亮更多孩子的未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O涂筱彬代表志愿者講活O</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 涂筱彬</span><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代表志愿者,向汪、田老師致敬!感謝他們堅守鄉(xiāng)村教育四十年,默默耕耘,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并鼓勵學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要有感恩之心,學好本領(lǐng),回報社會,感恩老師!</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span class="ql-cursor">?</span>O學生家長代表講話O</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O學生代表講話O</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O汪老師給學生發(fā)放期末成績通知O</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O志愿者向?qū)W生贈送紀念品O</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O學生和家長在看汪老師給學生的評語O</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O合影 留下美好的瞬間O</span></p> <p class="ql-block"> 這兩個學生對學校依依不舍,站在教室門口多看一眼。</p> <p class="ql-block"> 再見了村??!我們會永遠銘記心中。感謝老師,感謝志愿者在我們求知求學中,對我們的關(guān)愛與付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O后語O</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學校停辦后,</span>汪治勇老師發(fā)出悲情的心聲:這是一段仿若烙印般深深刻畫于靈魂之上的記憶,猶如歲月精心編織的厚重篇章,承載著跌宕起伏的人生軌跡,于風雨交織的旅途艱難跋涉。它所描繪的現(xiàn)實,滿含著悲苦與無奈,那深沉的悲痛似春日繁花隨驟雨凋零,令人痛徹心扉、潸然淚下,恰似一曲壯士斷腕的悲歌,每一音符皆浸潤著血與淚,于時光的長河久久回蕩,訴說著命運的無常與人性的堅韌,引得世人深度共鳴,陷入無盡沉思,成為歲月長河中永不褪色的深刻印記?!?lt;/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筆者與汪、田老師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2018年,村小舉行慶?!傲?一”聯(lián)歡會。汪老師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名星”,紛紛與其合影留念,感謝夫妻教師對鄉(xiāng)村的默默奉獻!田老師要筆者站中間,米老師說:“你們是主角,是當之無愧的明星,是農(nóng)村教育的中堅力量?!蓖衾蠋熉牶?,笑容滿面,高興地說:“同行,都是教師?!?lt;/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