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7月2日,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前夕,我們帶著小外孫與另外一位抗戰(zhàn)老兵的孫輩相約來到位于成都市大邑縣安仁古鎮(zhèn)的建川博物館聚落,走進這個龐大博物館聚落入口處不遠的的老兵手印廣場,向我們的父輩與祖輩致敬,向千千萬萬抗戰(zhàn)老兵致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手印廣場是紀念抗戰(zhàn)老兵的重要場所,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截至2025年6月共收集到7000余枚抗戰(zhàn)老兵手印,每枚手印旁標注姓名、部隊番號及左右手信息,部分附有老兵事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些老兵中包括黃埔軍校畢業(yè)生田申(田漢之子)、炸死日軍中將酒井直次的工兵黃士偉、參與東京審判的廖季威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每座手印碑寬1.2米、高2.6米,呈V字形排列,象征抗戰(zhàn)勝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手印通過鋼化玻璃腐蝕技術呈現(xiàn),鮮紅色手印象征愛國赤誠,透明材質(zhì)則代表老兵精神如陽光般永恒,共同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歷史紀念意義。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些紅手印只是經(jīng)歷了14年全民抗戰(zhàn)烽火幸存下來的抗戰(zhàn)軍人少數(shù)代表,它卻讓我們想起了在整個抗日戰(zhàn)爭期間犧牲的380萬抗戰(zhàn)軍人的忠魂,他們都是他們父母的孩子、他們妻子(丈夫)的丈夫(妻子)、他們子女的父親(母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永遠忘不了一位歷經(jīng)戰(zhàn)火洗禮的前輩對我說過的話:任何戰(zhàn)爭,都是以千千萬萬母親失去她們的兒子作為代價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這一代人最大的人生幸福就是遠離了戰(zhàn)爭,我希望我們的孩子也能夠永遠在和平環(huán)境中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建川博物館館長、著名實業(yè)家樊建川撰寫的“中國老兵”碑林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是抗戰(zhàn),老兵手印碑林。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是抗戰(zhàn)勝利六十周年。它們的主人,是當年參加抗戰(zhàn)的老兵。他們中年齡最大的九十九歲,最小的,也屆八十高齡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兵老矣,但他們的手仍然堅硬,他們的手曾經(jīng)握得起命運,如今卻無法握住時光。他們一個個正在漸漸遠去。于是我想到,要讓這些功勛卓著的手留存下來,在歷史上長留下來,以表彰衛(wèi)國勇士,警示后代。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用的材質(zhì)是鋼化玻璃,堅硬且透明,天地陽光間這種材質(zhì)最明亮,充滿生氣。六十年前,正是無數(shù)雙與這些手掌一樣的手握著大刀、長矛,投擲手榴彈、埋地雷、炸碉堡,捍衛(wèi)了我們的國家,拯救了我們民族。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手印碑林呈勝利的“V”字型。重重疊疊的手印,形成排山倒海之勢,這就是民族力量的真切體現(xiàn)。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碑寬略二點四米,高略三點七米,基座用花崗石,并采用腐蝕的方法將老兵手印表現(xiàn)出來。色彩鮮艷的手印,象征老兵的精神,也祝福他們在和平的今天有健康陽光的晚年。豎向的碑,形成一片整齊方正如閱兵陣一樣的碑林。當年這些伸出的手擋住了來勢洶洶的日本兵團,力挽狂瀾,扭轉(zhuǎn)乾坤。今天這些張開的手掌仍然充滿了對中華民族未來與光明的希望。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首批樹立二千老兵的手印,我們期待征集到更多老兵手印,讓這些功臣長留青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感謝四川省老干局及四川黃埔同學會的鼎力合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建川博物館長樊建川敬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貳零零五年拾貳月于安仁鎮(zhè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V字形的血色手印碑林中,七千雙蒼勁的手掌在偶現(xiàn)的陽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外孫踮起腳尖將稚嫩的小手貼在玻璃碑上,與太爺爺輩的老兵手印隔空重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此刻,八十載歲月在指尖交匯,抗戰(zhàn)老兵的錚錚鐵骨與后輩的崇敬之心通過這鮮紅的印記完成跨越時空的對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夏風拂過廣場,玻璃碑林發(fā)出清越的共鳴,仿佛無數(shù)英魂在訴說:這用鮮血澆灌的和平,終將由一代代中國人共同守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nèi)藢χ缌值氖钟∩钌罹瞎?,民族基因在這躬身之間完成傳承……</b></p>